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内红萍供氧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敏 邓素芳 +2 位作者 杨有泉 黄毅斌 刘中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研究红萍载人供O_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构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栽培装置,在"红萍-鱼-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单位重量的鱼... 研究红萍载人供O_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构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栽培装置,在"红萍-鱼-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单位重量的鱼耗O_2量为0.0805~0.0831 L·kg^(-1)·h^(-1),排放CO_2量为0.0705~0.0736 L·kg^(-1)·h^(-1);试验志愿者耗O_2量19.71 L·h^(-1),呼吸释放CO_2量18.90 L·h^(-1).人工光照保持7000~8000 lx条件下,红萍的光合作用与人和鱼的呼吸作用相辅相成,舱内O_2,CO_2浓度趋于平衡.密闭舱内CO_2浓度升高对促进红萍群体净光合效率有明显效果,红萍光合放O_2能力很强,能有效促使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朝着有利于人生存的环境方向平衡,进而验证了红萍的空间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红萍 载人 供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螺旋藻藻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艾为党 郭双生 董文平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7个螺旋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在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 h,培养温度为(30.0±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藻种的形态特征、生长速率、碳源利用率、营养组分...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7个螺旋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在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 h,培养温度为(30.0±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藻种的形态特征、生长速率、碳源利用率、营养组分、光合放氧特性以及耐电离辐射能力等指标,从中筛选出满足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所需的螺旋藻藻种。实验结果表明,6号和7号藻种的各项指标比较突出,尤其是6号藻种,在生长速率、蛋白质等含量、光合放氧活性、以及抗辐射的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可作为今后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中进一步研究对象和关键生物部件候选藻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部件 电离辐射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需求和ESM分析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植物部件品种规划 被引量:3
3
作者 余青霓 唐永康 +2 位作者 刘昊 高峰 艾为党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5期589-596,共8页
针对任务周期长、距离远的长期载人深空探测,长期地外生存等任务要求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通过合适的植物部件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空间作物生产。利用等效系统质量方法,比较了地球携带食物补给和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植物部件就地生产两种补... 针对任务周期长、距离远的长期载人深空探测,长期地外生存等任务要求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通过合适的植物部件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空间作物生产。利用等效系统质量方法,比较了地球携带食物补给和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植物部件就地生产两种补给模式的优劣。从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角度讨论了主食、果蔬和蛋白质-脂肪等食物需求与植物部件设计的关系,对1~2年任务周期的深空探测飞行任务首先应配备小量蔬菜栽培装置。可以利用太阳光时,2年以上即可建立植物部件生产果蔬;15年以上方可生产粮食作物;而只能利用人工光源时,3.4年以上的深空探测任务才适合植物部件供应新鲜果蔬,而主食则需要76年以上。油料作物的空间生产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具备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需求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 等效系统质量(ESM) 植物部件 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月球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物质流调控分析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双生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5期680-687,共8页
针对载人深空探测和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对生保物资持续再生供应的需求,基于国内外多年的载人航天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经验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形势,提出未来我国月球基地环控生保系统的基本规模、驻留人员和时间等边界约束... 针对载人深空探测和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对生保物资持续再生供应的需求,基于国内外多年的载人航天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经验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形势,提出未来我国月球基地环控生保系统的基本规模、驻留人员和时间等边界约束条件设想(乘组规模约为6人,大气、水、食物及废物循环闭合度分别为100%、100%、95%和95%),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其中大气、水、食物和废物等物质流配置的分析与计算,并提出其动态平衡调控方案。该工作以期为将来在我国的月球基地等环控生保系统中实现物质流的长期高效与安全可靠调控发挥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基地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生物部件 物质流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马铃薯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剑富 李家练 +1 位作者 刘厚诚 艾为党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的生物部件连接着系统内各种物质循环,是系统的核心部件。马铃薯具有产量高、营养全面、栽培管理简单、收获指数高等优点,是CELSS中重要的粮食候选作物。介绍了CELSS中马铃薯作为其重要生物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的生物部件连接着系统内各种物质循环,是系统的核心部件。马铃薯具有产量高、营养全面、栽培管理简单、收获指数高等优点,是CELSS中重要的粮食候选作物。介绍了CELSS中马铃薯作为其重要生物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综述了CELSS系统特定的环境因子、栽培模式和微重力等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CELSS进行马铃薯栽培存在的问题,并对马铃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生物部件 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气体交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艾为党 郭双生 +2 位作者 董文平 秦利锋 唐永康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为探讨"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规律,进一步评价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地面试验样机生产螺旋藻的能力,开展了螺旋藻和小白鼠的整合试验研究。将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和动物活动室组成气路闭环系统,试验期间... 为探讨"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规律,进一步评价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地面试验样机生产螺旋藻的能力,开展了螺旋藻和小白鼠的整合试验研究。将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和动物活动室组成气路闭环系统,试验期间连续监测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小白鼠的活动状况、藻液p H变化以及藻体浓度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生长良好,系统闭环后促进了藻体的生长;从小白鼠的体征来看,小白鼠生活正常,但对小白鼠的生理影响还需深入研究。螺旋藻和小白鼠间能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完全交换,螺旋藻具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和放氧能力,可作为未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重要生物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密闭生态系统中生菜生长状况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沈韫赜 郭双生 +1 位作者 艾为党 唐永康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研究利用红蓝LED进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菜培养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生长期的对照试验,确定了CELSS中生菜的最佳收获期。试验结果显示,生菜光合速率(Pn)和产量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上升,但增幅逐渐变小;通过公式拟合,光照强度达到556μmol&#... 研究利用红蓝LED进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菜培养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生长期的对照试验,确定了CELSS中生菜的最佳收获期。试验结果显示,生菜光合速率(Pn)和产量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上升,但增幅逐渐变小;通过公式拟合,光照强度达到556μmol·m-2·s-1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产量不再增加,同时光能利用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保证生菜供氧能力及产量满足乘员对氧气、食物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水平,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出苗后第40天为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生菜的日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生菜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光能利用率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藻培养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毛瑞鑫 刘力涛 +3 位作者 艾为党 王晓旭 周国栋 吴浩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换性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且液相接触侧膜材料的疏水性能发生改变,由疏水性改为亲水性,部分膜组件出现渗漏失效。采用的PTFE-PP-PTFE三层复合膜设计在60天的实验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较好的密闭性和气体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微藻 气体交换膜 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与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海军 杨一飞 郭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废水循环利用是受控生态生保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ECLSS)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了空间废水组合生物处理系统,由两个序批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供氧部件、在线监测与控制部件等组成... 废水循环利用是受控生态生保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ECLSS)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了空间废水组合生物处理系统,由两个序批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供氧部件、在线监测与控制部件等组成.利用该系统可同时处理卫生废水和尿液,降解卫生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转化尿液中尿素生成硝态氮(NO-3),形成植物种植营养液.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模拟卫生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34%,出水NO-3浓度1 626.71mg/L,氮素转化率达到87.2%.对SBR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卫生废水反应器中γ-变形菌纲的Pseudomonas、Arenimonas属微生物占73.3%,尿液废水反应器中β-变形菌纲的Thauera、Nitrosomonas、Comamonas属微生物占48.8%,这些微生物对维持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空间废水 生物处理 序批间歇式反应器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厨房及饮食保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海胜 赵伟 +5 位作者 臧鹏 罗明磊 袁淼 袁雯竹 娄贞 陈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95-303,共9页
迄今为止,航天食品研究和飞行食谱的设计都强调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还未对人类在太空中的进食体验给予足够关注。面向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保障航天员营养健康,亟需改善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进食体验。太空厨房提供航天员在执行航天飞行... 迄今为止,航天食品研究和飞行食谱的设计都强调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还未对人类在太空中的进食体验给予足够关注。面向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保障航天员营养健康,亟需改善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进食体验。太空厨房提供航天员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进行饮食准备和就餐的环境及其配套设备。太空厨房设备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航天员在轨工作的效率、进食体验和营养健康。该文聚焦于如何提高和增进航天员在轨长期生活饮食保障水平和感受,总结了航天食品发展及具有良好感官品质的航天食品加工技术;根据食品加工处理方式,太空厨房设备需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加热、冷藏、饮水分配、发酵、焙烤及餐余垃圾处理等,其中餐余垃圾处理设备主要功能是抑菌防霉和高效压缩,避免破坏舱内环境,节约舱内有限的活动空间;航天饮水供给与在轨回收技术对于维持水平衡及节约上行补给载荷起关键作用。长保质期航天食品研发需要兼顾食用安全性及营养素稳定性;适应微重力环境、在轨使用方便高效、轻量化、绿色节能及多功能集成化是太空厨房设备的设计与研制原则。受控生态环境下食材在轨种植、食品在轨制备及智能太空厨房是未来面向月球基地、载人火星探测等长期载人航天工程太空厨房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垃圾处理 飞行器 太空厨房 航天食品 航天饮水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杆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优势菌群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秧 艾为党 +3 位作者 冯海艳 靳向丹 陈艳武 张良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212,共7页
为明确小麦秸秆好氧堆肥各典型发酵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该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典型发酵阶段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各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各有不同。... 为明确小麦秸秆好氧堆肥各典型发酵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该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典型发酵阶段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各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各有不同。在升温期微生物种类主要以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68.68%、59.17%和12.21%;嗜热霉菌属(Therm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高温期占据优势地位,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45.21%、29.87%和19.79%;降温期优势菌群演变为嗜热霉菌属、绿屈挠菌科(Chloroflexaceae)和嗜热链球菌属(Mycothermus),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79.84%、16.92%和7.97%。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通路丰富,对糖类、油脂和木质纤维素等相关的代谢功能突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高效降解小麦秸秆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依据,为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小麦秸秆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发酵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小麦秸秆 微生物多样性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超 毛瑞鑫 +3 位作者 唐永康 张震 艾为党 郭双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10,共7页
微藻发挥大气平衡调控和食物稳定性供给等生保功能需要依靠光生物反应器。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微藻生物部件应用为目标,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微藻空间搭载试验结果,就空间环境条件对微藻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Arthrospira-B、PBR@... 微藻发挥大气平衡调控和食物稳定性供给等生保功能需要依靠光生物反应器。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微藻生物部件应用为目标,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微藻空间搭载试验结果,就空间环境条件对微藻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Arthrospira-B、PBR@LSR和水生生物二元生态系统3种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微藻 空间飞行实验 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MBfR工艺处理高强度生活废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优 汪形艳 +2 位作者 张良长 艾为党 郭双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63-2372,共10页
针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生活废水(含卫生废水和尿液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厌氧、好氧两级MBfR工艺,完成CELSS特征性生活废水的微生物转化处理,以达到循环回用作植物营养液的水质要求。本文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尿液强度对该... 针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生活废水(含卫生废水和尿液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厌氧、好氧两级MBfR工艺,完成CELSS特征性生活废水的微生物转化处理,以达到循环回用作植物营养液的水质要求。本文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尿液强度对该工艺有机物去除及氮素转换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HRT≥1 d时,HRT对该系统TOC的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其去除效率大于90%,出水TOC的浓度低于15 mg/L;HRT=1 d时,好氧反应器全程硝化能力达到最高,其容积负荷为0.418 kg N/(m^3·d);而HRT≥2 d时,能获得相对更为稳定的氮素转换效率。工艺系统最高能处理1/5尿液强度的生活废水,该条件下,系统TOC的去除率达94.3%,出水TOC浓度低于20 mg/L;系统氮素的全程硝化效率为90.6%,且反应器容积负荷较高为0.409 kg N/(m^3·d)。本文构建的两级MBfR工艺能较好地实现CELSS中特征性生活废水的有机物去除和氮素的有效转换,研究结果可为CELSS中生活废水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尿液废水 卫生废水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喜魁 赵琦 +2 位作者 郭双生 孙建锋 吴承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5-221,共7页
对正常条件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酶活性等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深入研究了经模拟微重力处理的幼苗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这些结果为... 对正常条件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酶活性等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深入研究了经模拟微重力处理的幼苗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这些结果为植物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生长提供了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拟南芥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15
作者 李家练 钟剑富 +2 位作者 唐永康 屈军乐 艾为党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5,共6页
针对CELSS中作物连续批次栽培时营养液循环利用的问题,研究根据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特性及时高效地进行养分供应的方法。在同一营养液体系中连续种植3个批次的小麦,通过自动控制+定期取样的方法对营养液进行监控,比较小麦生长情况及产量,... 针对CELSS中作物连续批次栽培时营养液循环利用的问题,研究根据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特性及时高效地进行养分供应的方法。在同一营养液体系中连续种植3个批次的小麦,通过自动控制+定期取样的方法对营养液进行监控,比较小麦生长情况及产量,研究营养液各元素的变化及补充规律。研究发现:3个批次的小麦生长状态良好并且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在小麦快速生长时期,要单独对钾和磷进行补充,整个生长周期要持续补充铁和锰这两种微量元素。4个月的营养液循环使用不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找出了营养液中需要单独补充的关键元素,为后续简化营养液的控制模式、降低乘员劳动负荷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营养液 小麦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小麦秸秆降解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赵子渊 艾为党 +2 位作者 卞强 汪震 黄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4,共8页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中植物类固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主要固废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冻融交替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冻融次数3个影响因子,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_(9)(3~4)。测...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中植物类固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主要固废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冻融交替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冻融次数3个影响因子,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_(9)(3~4)。测定秸秆冻融前后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的变化,根据结果选取部分组别进一步开展微观形貌观察、纤维素结晶度以及化学结构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冻融交替会提高小麦秸秆的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改变秸秆表面的微观形貌,提高纤维素结晶度,打断秸秆中的-OH、C-H、C-O等键。此外,在冷冻温度-80℃,冷冻时间4 h,冻融次数3次的条件下,小麦秸秆中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1.4%和74.4%,说明在此条件下小麦秸秆各降解特性改变最大,更有利于其后续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小麦秸秆 冻融交替 降解特性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