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控热核聚变装置软X射线反演成像探测研究
1
作者 李林忠 何也西 +4 位作者 梁荣庆 李冲 李密丹 尹晓冬 苏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4,228,共5页
介绍了探测系统的角向分辨率、径向分辨率、探测器空间分辨率、探测器阵列空间分辨率和探测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的设计原则。其角向分辨率由探测阵列数目决定,其径向分辨率由阵列中探测器数量决定。根据装置的具体条件,研制专用的条形探测... 介绍了探测系统的角向分辨率、径向分辨率、探测器空间分辨率、探测器阵列空间分辨率和探测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的设计原则。其角向分辨率由探测阵列数目决定,其径向分辨率由阵列中探测器数量决定。根据装置的具体条件,研制专用的条形探测器可以获得最佳的探测器空间分辨率和探测器阵列空间分辨率。研制宽频带放大滤波电路系统可以保证高时间分辨率。高质量反演探测系统可采用多角度多阵列方式或在刚体旋转假设下采用完美的单阵列方式。小装置上的高灵敏的反演成像探测系统可在中心电子温度约150eV,电子密度约1013cm-3的低参数条件下探测到稳定信号并完成图像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热核聚变 托卡马克装置 软X射线弦积分信号 空间分辨率 反演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等离子体受控热核聚变实际应用的前景
2
作者 ИНГоловин 唐福林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假定今后地球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最近30—40年间的相同,且发展中国家每个居民的平均能耗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即地球人均能耗要比目前多2倍,则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将在下一个世纪内被消费尽。目前暂时还未看到经济上可接受... 假定今后地球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最近30—40年间的相同,且发展中国家每个居民的平均能耗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即地球人均能耗要比目前多2倍,则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将在下一个世纪内被消费尽。目前暂时还未看到经济上可接受的、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办法。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时内能确保的能源——核能。靠重核裂变获得能源会引起不可避免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积聚。而热核能源则要清洁得多。但利用氘、氚聚变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材料受辐射损害的困难。氘与~3He的聚变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它揭开了能够建立一种放射性危害降低为现有核反应堆的10^(-6)—10^(-5)的能源的乐观前景。除在月球上得到~3He之外,笔者还未看到其他能够在未来100年间保证人类得到足够燃料的途径。D ~3He热核聚变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目前已引起各界对其进行理论、实验和工程设计全面发展工作的紧迫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热核聚变 等离子体 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中光束平滑及靶面辐照均匀性技术评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永杰 刘晶儒 赵学庆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459,共6页
由于激光的高强度 ,它成为惯性约束聚变的首选驱动器。但为实现聚变靶丸的均匀压缩 ,必须提高激光的辐照均匀性。分析了惯性约束聚变中实现激光光束平滑和靶面均匀辐照的几种主要技术方案的原理和方法 ,得出各技术手段的性能特点及适用... 由于激光的高强度 ,它成为惯性约束聚变的首选驱动器。但为实现聚变靶丸的均匀压缩 ,必须提高激光的辐照均匀性。分析了惯性约束聚变中实现激光光束平滑和靶面均匀辐照的几种主要技术方案的原理和方法 ,得出各技术手段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激光驱动器 辐照均匀性 相干性 受控热核聚变 激光光束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Z-Pinch脉冲源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凤举 邱爱慈 +2 位作者 邱毓昌 曾江涛 蒯斌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44-48,共5页
概述了脉冲功率系统中的电容储能、电感储能和磁感应储能技术。基于直线型脉冲变压器 (L TD)、电感储能 (IES)、等离子体断路开关 (POS)以及真空磁绝缘传输线 (MITL)技术的低电感、模块化快脉冲源将来可能作为基本的子模块应用于超大型... 概述了脉冲功率系统中的电容储能、电感储能和磁感应储能技术。基于直线型脉冲变压器 (L TD)、电感储能 (IES)、等离子体断路开关 (POS)以及真空磁绝缘传输线 (MITL)技术的低电感、模块化快脉冲源将来可能作为基本的子模块应用于超大型高功率 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脉冲变压器 脉冲源 受控热核聚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喷气箍缩等离子体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段耀勇 郭永辉 +2 位作者 王文生 邱孟通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3-667,共5页
 探讨了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磁流体模拟二维三温物理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强光一号"加速器上Kr喷气实验的具体条件,利用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Zpinch2D DG模拟了Kr喷气等离子体聚爆过程,分析了X射线辐射的特点,给出了等离...  探讨了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磁流体模拟二维三温物理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强光一号"加速器上Kr喷气实验的具体条件,利用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Zpinch2D DG模拟了Kr喷气等离子体聚爆过程,分析了X射线辐射的特点,给出了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的演化图像以及喷气箍缩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等离子体辐射 磁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二维三温物理模型 Kr喷气实验 X射线 受控热核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7U超导托卡马克冷质部件支撑结构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先忠 武松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介绍了用于HT 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冷质部件支撑的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了支撑整个纵场系统及极各场系统的结构方案,对支撑结构进行了传热分析、应力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 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冷质部件 柔性支撑结构 传热分析 应力分析 稳定性分析 有限元分析 纵场系统 受控热核聚变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壁材料用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玉程 卫勇 +4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朱晓勇 罗广南 陈俊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钢),因其有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及力学性能,满足聚变堆第一壁结构材料的要求。本文主要简述了纳米结构ODS钢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受控热核聚变 第一壁结构材料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杂质输运行为研究
8
作者 林晓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3年第4期39-45,共7页
以HT -6M托卡马克在欧姆加热条件下的氧、碳杂质空间分布的实际测量结果及该装置背景等离子体的具体特征为基础 ,建立起杂质输运分析程序 ,并由此展开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 ,该装置氧、碳杂质的浓度分别为 5 %ne和 3 %ne(ne为电子密度 ) ... 以HT -6M托卡马克在欧姆加热条件下的氧、碳杂质空间分布的实际测量结果及该装置背景等离子体的具体特征为基础 ,建立起杂质输运分析程序 ,并由此展开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 ,该装置氧、碳杂质的浓度分别为 5 %ne和 3 %ne(ne为电子密度 ) ,杂质输运行为是反常的 ;扩散系数为 2 0m2 ·s- 1,有效电荷数Zeff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6M托卡马克 杂质输运 受控热核聚变 欧姆加热 等离子体 平衡理论 有效电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资源配置
9
作者 汪建新 《求实》 1999年第10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自然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 受控热核聚变 经济增长 高技术产业 经济一体化 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科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调管放大器”专题出版前言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速调管放大器是一种基于速度-密度调制原理将电子束能量转换为微波能量的真空电子器件。速调管放大器不仅是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中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最高的器件,并且具有高效率、高增益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在通信、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 速调管放大器是一种基于速度-密度调制原理将电子束能量转换为微波能量的真空电子器件。速调管放大器不仅是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中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最高的器件,并且具有高效率、高增益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在通信、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聚变、雷达、电子对抗等工业民用和国防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地,由于速调管放大器输出的微波具有频率锁定和相位可控的特点,因此成为多路微波相干合成的优选器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电子器件 电子束能量 密度调制 相干合成 脉冲功率 电子对抗 受控热核聚变 频率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二题
11
作者 段雄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3,共2页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当代科技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至今已初露端倪。联合国机构于1990年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后来,世界经合组织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江泽民主席1...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当代科技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至今已初露端倪。联合国机构于1990年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后来,世界经合组织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江泽民主席1998年在接见两院院士时的讲话中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社会 识经济 生产力基础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受控热核聚变 高科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全球问题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