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K细胞通过选择性清除部分受损神经缓解神经损伤后的疼痛 被引量:3
1
作者 Davies AJ 刘文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1-642,共2页
本研究发现NK细胞可以通过清除受损的轴突来缓解神经损伤后的疼痛。研究者在细胞水平上发现,发生轴突降解的神经元可以大量表达RAE1,RAE1作为NK细胞受体NKG2D的配体,会招募NK细胞对神经元细胞发起攻击。当轴突受损的神经元与活化的NK细... 本研究发现NK细胞可以通过清除受损的轴突来缓解神经损伤后的疼痛。研究者在细胞水平上发现,发生轴突降解的神经元可以大量表达RAE1,RAE1作为NK细胞受体NKG2D的配体,会招募NK细胞对神经元细胞发起攻击。当轴突受损的神经元与活化的NK细胞共培养时,NK细胞会吞噬受损神经元轴突。在体实验发现,破坏小鼠的坐骨神经后,NK细胞受到招募,浸润受损的神经并有效清除受损的轴突,降低小鼠的机械性超敏反应,在两周后,小鼠感觉便会恢复。本研究发现了NK细胞新治疗潜力:通过清除受损的神经元轴突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损伤 神经元轴突 受损神经 神经元细胞 超敏反应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受损的Ramsay-Hunt综合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奇斌 刘绪光 +1 位作者 熊梅 罗许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报道 2例Ramsay -Hunt综合征合并迷走神经侵犯的临床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 ,对 2例Ramsay -Hunt综合征合并迷走神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出现声嘶、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剧烈胃肠反应 ;1例患者病程... 目的 报道 2例Ramsay -Hunt综合征合并迷走神经侵犯的临床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 ,对 2例Ramsay -Hunt综合征合并迷走神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出现声嘶、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剧烈胃肠反应 ;1例患者病程中未出现典型面瘫症状。结论 对诊断或怀疑Ramsay -Hunt综合征的患者应进行面神经电图及镫骨肌反射检查 ;迷走神经受损的临床特征为 :声嘶、血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受损 RAMSAY-HUNT综合征 神经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A参与介导大鼠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晖 胡三觉 +2 位作者 黄文晋 张萍 杜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目的 :在背根节 (DRG)慢性压迫模型上 ,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生化检测受损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 ,PKA)活性的方法 ,研究PKA在DRG压迫损伤后感觉神经元中自发放电的作用。结果 :压迫损伤侧DRG组织中的PKA磷酸化PepTa... 目的 :在背根节 (DRG)慢性压迫模型上 ,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生化检测受损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 ,PKA)活性的方法 ,研究PKA在DRG压迫损伤后感觉神经元中自发放电的作用。结果 :压迫损伤侧DRG组织中的PKA磷酸化PepTag肽百分数为 2 5 .5 1± 2 .6 2 % ,较未受压迫侧和正常组DRG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5 )。PKA催化亚单位抑制剂H 89(1 0 μM )可以明显抑制受损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抑制百分数为 76 .91± 1 3.79%。结论 :受损DRG组织中PKA活性上调 ,高活性的PKA参与介导受损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A 自发放电 背根节神经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及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冠明 胡淑国 王丽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及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血栓通、胰激肽原酶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及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血栓通、胰激肽原酶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血压与血糖水平、血脂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5、250、2 000Hz时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硫辛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进而减少神经亚群受损程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硫辛酸 感觉神经亚群受损 血糖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输血综合征激光电凝术后远期神经发育受损风险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海燕 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为改善其妊娠结局,近年来应用胎儿镜介导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术(FLC)、羊水减量术等来治疗TTTS。FLC是TTT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FLC治疗...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为改善其妊娠结局,近年来应用胎儿镜介导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术(FLC)、羊水减量术等来治疗TTTS。FLC是TTT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FLC治疗后存活者神经发育结果远远好于羊水减量术,但存活者近期、远期神经功能损害仍然无法避免。因此,对于MCDA双胎妊娠,在孕期应加强超声监测,及早诊断TTTS,及早进行必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介导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术 羊水减量术 神经发育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振荡 被引量:4
6
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5 0例DRG神经元 ,93例A类神经元出现具有特定频率及幅值的SMPO。对其进行研究发现 ,异位自发放电起始于SMPO的上升相 ,SMPO的规则、梭形及不规则形式分别决定了异位自发放电的周期 /整数倍、阵发及不规则放电模式。有SMPO的神经元 ,其兴奋性高于没有SMPO的神经元。此外 ,低浓度河豚毒可以阻断SMPO的产生 ,进而消除异位自发放电。结论 :阈下膜电位振荡是产生异位自发放电的基础 ,反映了初级感觉神经元超兴奋的基本电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 阈下膜电位振荡 DRG SMPO 背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炎不同部位神经受损与电针疗效的关系
7
作者 刘家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753-753,共1页
关键词 神经 神经受损 电针 针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田德虎 张英泽 +3 位作者 赵峰 韩久卉 张继春 张经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机制 实验研究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再生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分米波辐射 超微结构观 电生理检测 对照组 受损神经 空白对照 潜伏期短 功能恢复 实验组 术后 分析及 恢复率 显著性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超长期PCA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例报道与居家镇痛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春 李缙 +2 位作者 邱宾 王箩 胡海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8-720,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通常被定义为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出现疼痛持续至少1个月,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疼痛[1]。本文就1例因“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通常被定义为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出现疼痛持续至少1个月,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疼痛[1]。本文就1例因“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又罹患PHN病人,采用氢吗啡酮PCA居家镇痛治疗3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氢吗啡酮 病例报道 支配区域 受损神经 镇痛治疗 糖皮质激素 ZO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根电刺激治疗腰脊神经根损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涛 毛元蓉 +1 位作者 宋莉 段宝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中可通过使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该疾病,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神经损伤为脊柱内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中可通过使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该疾病,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神经损伤为脊柱内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特点为术中或术后出现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无力、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如若发现较晚或处理不及时则可导致病人神经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支配区域 受损神经 常见并发症 神经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 脊柱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嗅球纤维层组织移植促进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君朋 雷季良 +1 位作者 杨磊 王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7,共7页
许多研究表明 ,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的再生。本研究对 SD大鼠进行眶内视神经切断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模型 ,将新生鼠嗅球纤维层组织植入视神经断端 ,动物术后分别存活 1、2、3、4周取眼球作水平冰冻切片 ,用 Nissl染色和生... 许多研究表明 ,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的再生。本研究对 SD大鼠进行眶内视神经切断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模型 ,将新生鼠嗅球纤维层组织植入视神经断端 ,动物术后分别存活 1、2、3、4周取眼球作水平冰冻切片 ,用 Nissl染色和生长相关蛋白 (GAP-4 3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蛋白的变化 ;并观察移植物中嗅成鞘细胞的存活状况。结果显示 :植入嗅组织后可见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存活率明显增加 (P<0 .0 5 ) ;视网膜节细胞层 GAP-4 3持续表达 ;嗅成鞘细胞可以在视神经断端存活。本研究结果提示 ,移植嗅球纤维层有促进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和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嗅球纤维层组织 移植 视网膜节细胞 受损中枢神经 再生 GAP-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玉龙 胡永善 +2 位作者 林伟平 俞仁康 徐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探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手术横断大鼠坐骨神经后行显微外科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并与... 目的:研究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探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手术横断大鼠坐骨神经后行显微外科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电刺激组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0.58±0.33ms)较对照组(2.27±0.88ms)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经皮电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功能恢复 经皮电刺激 电生理学研究 周围神经再生 阴极 神经电生理学 坐骨神经损伤 受损坐骨神经 神经吻合术 显微外科 对照组 潜伏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毛细胞下突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看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部位——读书心得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兴启 申卫东 +2 位作者 卢云云 原红艳 谭祖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 内毛细胞 发病机制 结构和功能 突触复合体 读书心得 临床听力学表现 螺旋神经节细胞 感音神经性聋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神经受损 病损部位 听觉径路 突触连接 神经 症状群 低龄化 发病率 耳蜗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茜茜 崔元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0-694,共5页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神经细胞属于一种永久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因此,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造成大量神经元缺失时,因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致损伤后的功能难于恢复。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历...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神经细胞属于一种永久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因此,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造成大量神经元缺失时,因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致损伤后的功能难于恢复。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历来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干细胞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神经元缺失 应用 临床治疗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15
1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 于生元 +13 位作者 万琪 王毅 李晓光 曲红丽 李焰生 何俐 陈春富 严敏 陆菊明 曹秉振 董钊 傅志俭 鲁明 路桂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是...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现为单神经痛或臂丛、腰骶丛神经痛[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性 周围 专家 诊疗 神经系统受损 感觉系统 糖尿病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温度觉检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亚辰 杨晓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3-1407,共5页
2008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The Neuropathic Pain SIG,NeuPSIG)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 2008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The Neuropathic Pain SIG,NeuPSIG)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N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特点,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缺乏早期、客观的诊断及神经功能受损评价指标。常用的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功能检查、体感诱发电位等主要用于评估大的有髓鞘神经纤维(Aα纤维和Aβ纤维)的功能[2—3],但NP却是以Aδ和C纤维等小神经纤维受损为主,目前尚无鉴定小纤维神经损伤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 温度觉 自发性疼痛 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功能受损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伟 牟志伟 +2 位作者 陈卓铭 宋秀豹 胡荣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足下垂可见于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受损、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等症,是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低位运动中枢失去联络或控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受损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肌力不足及伸屈张... 足下垂可见于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受损、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等症,是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低位运动中枢失去联络或控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受损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肌力不足及伸屈张力失调,呈现典型的迈步相足内翻、下垂、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轻者踝背屈外翻不能,重者关节僵硬、挛缩、畸形,该症状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足下垂 疗效分析 步行训练 症状发生率 治疗 矫正 中枢神经受损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辅助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宁 单守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3-795,共3页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步行功能 脑卒中 运动疗法 偏瘫后 止血带 中枢神经受损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波 李玉琳 +2 位作者 刘菲菲 宁广智 冯世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是指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椎体、椎间盘及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感染-([1])。文献报道成人脊柱感染的年发病率约为0.83/10万-([2])。脊柱感染通常发病隐匿,严重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瘫痪甚至... 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是指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椎体、椎间盘及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感染-([1])。文献报道成人脊柱感染的年发病率约为0.83/10万-([2])。脊柱感染通常发病隐匿,严重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瘫痪甚至死亡等。近年来,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面临新的挑战。现就脊柱感染的分型、诊断以及治疗相关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病原微生物 脊柱畸形 病灶清除 脊柱炎 腰椎结核 脊柱结核 植骨融合 神经功能受损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健 张驰 +4 位作者 周东阳 赵艳燕 张红梅 姜晓锋 冯英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8,22,共5页
目的建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卒中后抑郁高危患者提供工具。方法对建模组259例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7~14天收集10项相关危险因素,于卒中后8~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测评卒中患者抑... 目的建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卒中后抑郁高危患者提供工具。方法对建模组259例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7~14天收集10项相关危险因素,于卒中后8~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测评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利用χ^(2)检验、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验证组有82例患者)。结果卒中后抑郁检出率为39.38%;性别、婚姻状况、并存疾病数目、卒中部位、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6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值:内部验证为0.883,外部验证为0.849)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7.939,P=0.439,外部验证χ^(2)=3.538,P=0.89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曲线在大于10%的阈值概率区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卒中患者发作后8~10周即有较高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利于临床给予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后抑郁 预测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神经功能受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