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反腐惩贪法律制度述要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徐晓光
路保均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
文摘
贪污腐败现象与阶级社会相伴而生,当人们头脑中有了私有观念,出现了财产分配不平等的制度,有了统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化分时,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利用权力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牟取私利、铺张浪费就随之出现了。纵观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不难发现官吏队伍的廉政状况对国...
-
关键词
法律制度
反腐惩贪
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
贪污腐败
回避制度
监察机构
监察官
监察机关
受所监临财物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
- 2
-
-
作者
黄启昌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118-124,共7页
-
文摘
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黄启昌防止及查处国家或集体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是我国历代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贪立法的着眼点。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法律武器来规范各级官员,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丰富的反贪法律史料。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反贪斗争,...
-
关键词
反贪立法
中国古代
《唐律疏议》
贪污行为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受财枉法
受所监临财物
监守自盗
贪污犯罪
《宋刑统》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我国古代法律中“赃”罪的规定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汉生
梅琳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6-59,共4页
-
文摘
何谓“赃”?晋代著名律注释家张斐在其《律表》中曰:“货财之利谓之赃”。在古代中国法律中,对于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利用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及受贿私人财物的行为,均称为赃罪。因为它是计值为赃,以赃之数额多少论罪故也。
-
关键词
古代法律
受财枉法
利用职务之便
贪污受贿
中国古代
赃罪
唐律
受所监临财物
受财不枉法
构成犯罪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唐代惩治官吏赃罪的特点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周东平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41-46,53,共7页
-
文摘
论唐代惩治官吏赃罪的特点周东平封建社会的赃罪,是与金钱和物资有关的各种经济犯罪的总称。官吏居官贪货财之利,则日贪赃,亦即所谓的官吏赃罪。就其实质来说,主要包括贪污罪、受贿罪,以及其它比较轻微的经济犯罪。它的广泛存在并成为封建官场痼疾,严重地败坏了吏治...
-
关键词
官吏赃罪
经济犯罪
封建社会
受所监临财物
贪污罪
唐律
受财枉法
《资治通鉴》
受贿罪
《唐会要》
-
分类号
D929.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浅谈《唐律》对渎职官吏的惩治
- 5
-
-
作者
范西望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3期33-38,74,共7页
-
文摘
在隋末农民战争的急风暴雨中诞生的李唐王朝,创造了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灿烂文明。本文将顺着初唐统治者安邦治国的大致逻辑,从有唐一代的吏治入手,探索一下法律在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胆放权“皆委百司”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宰相萧瑀有一段很富哲理性的对话。这段对话。
-
关键词
《唐律》
渎职罪
徒刑
贪污罪
驿传
枉法
百司
受所监临财物
驿马
吏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