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志超 李谷 +1 位作者 储高峰 祖宏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问...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问的摩擦系数及它们相互接触的圆弧摩擦面半径对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钩尾的摩擦约束作用逐渐增强,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车钩转角呈阶梯形减小,建}义摩擦系数的合理控制范围为0.25~0.45;钩尾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大、从板圆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小,则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钩 缓冲装置 受压稳定性 圆弧摩擦面 摩擦系数 圆弧半径 重载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金属纳米杆受压稳定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恒安 王秀喜 倪向贵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纳米结构(包括纳米杆)的力学性能是纳米超微型器件设计的基础,分子动力学是研究纳米结构力学行为的有效方法.采用EAM势模拟金属铜纳米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外力较小时,纳米杆受压发生纵向收缩;当外力达到某一临界值... 纳米结构(包括纳米杆)的力学性能是纳米超微型器件设计的基础,分子动力学是研究纳米结构力学行为的有效方法.采用EAM势模拟金属铜纳米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外力较小时,纳米杆受压发生纵向收缩;当外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纳米杆发生横向弯曲(即屈曲)行为;稳定的弯曲状态能继续承受外载;当外力继续增大时,纳米杆发生倾覆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压稳定性 纳米杆 分子动力学 屈曲 驰豫态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动态模拟方法与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超 吕凯凯 +2 位作者 储高峰 齐红瑞 汪方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59,共11页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迟滞特性的多个阻抗力元,并引入剪切刚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剪切效应,提出了能够准确模拟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而借助子结构方法搭建了“主控机车+重联机车+货车车辆+虚拟货列”的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四节机车、货车车辆之间采用钩缓装置子结构连接;通过试验数据对比修正了钩缓装置模型中离散阻抗力元间的剪切刚度,并验证了所建列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分析了线路条件、结构参数、机车电制力等对系统动力学响应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载机车在小半径曲线上施加大电制力容易引起异常增大的轮轴横向力,危及行车安全;随着车钩最大自由转角的增大,车钩偏转角和机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增大有助于提高机车自身的受压稳定性和减小车钩偏转角,但过大横向刚度又会增大轮轨横向动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102型钩缓装置 重载适应性 受压稳定性 机车电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楞纸板承压能力的分层分析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应祖光 《包装工程》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文首先将分层分析法用于处理瓦楞纸板的抗压稳定性问题,得出提高其承压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瓦楞纸板 受压稳定性 分层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瓦楞纸板的承压能力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应祖光 邱吉宝 《包装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54-156,共3页
首先对加筋瓦楞纸板的受压稳定性问题作出分析,从而说明合理地加筋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其承压能力。
关键词 瓦楞纸板 加筋 受压稳定性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及安全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铭 张启平 +1 位作者 黄成荣 李谷 《中国铁路》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电制侧向过岔安全性等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列车安全技术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重载机车 纵向动力学 运行安全性 受压稳定性 钩缓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