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MRI测量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彦超 于淼 +2 位作者 刘晓光 孙宇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2-746,76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颈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随...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颈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29个月。在术前MRI矢状位T2像上观察脊髓受压节段数,并在受压最重节段测量并计算硬膜囊中矢径/椎体中矢径(中矢径比值);在相同节段MRI轴位T2像上测量并计算脊髓矢状径/硬膜囊矢状径×100%(矢状径占有率)、脊髓水平径/硬膜囊水平径×100%(水平径占有率)、脊髓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100%(硬膜囊占有率)。应用改良JOA(mJOA)评分评价患者脊髓功能,应用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效果。将患者脊髓受压节段数、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水平径占有率、硬膜囊占有率及术前mJOA评分与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术后24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为因变量,以上述各MRI测量指标及术前mJOA评分为自变量,向后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与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脊髓受压1个节段37例,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15例,4个节段25例,5个节段21例。MRI中矢径比值为0.426±0.097,矢状径占有率为(79.1±8.4)%,水平径占有率为(76.2±7.3)%,硬膜囊占有率为(54.6±16.2)%。mJOA评分由术前的12.1±2.9分增加至术后的14.7±2.0分(P〈0.001);mJOA评分改善率为(43.0±55.7)%(-200%-100%)。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与术前mJOA评分、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均显著相关(P〈0.05),与受压节段数、水平径占有率及硬膜囊占有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术后24个月mJOA评分=4.202+0.346×术前mJOA评分+4.973×中矢径比值+0.053×矢状径占有率(%)。对mJOA评分改善率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mJOA评分改善率(%)=-30.348+115.875×中矢径比值+1.226×矢状径占有率(%)-5.993×术前mJOA评分,依据上述回归方程计算的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与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显著相关(R^2=0.138,P〈0.001)。结论: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在矢状径方向的受压程度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 MRI 脊髓受压程度 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影像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桥华 朱辉严 +4 位作者 陈敏明 孔伟 冯瑞枝 罗钧 陈德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IVC-BA)、腹主动脉分叉角度(AA-BA)、下腰椎前曲角(LLLA)、压迫点附近腰椎骨质增生(LVH)及髂动脉钙化(IAC)发生率等。计算LCIV受压比例(LCIV-CP),根据LCIV-CP将受压程度(CS)分为轻度(CP≤50%)、中度(50%70%)。结果 本研究样本数为1078,其中男584,女494,年龄中位数为56.00岁。LCIV-CP中位数为44.21%,范围0~89.86%。轻度、中度及重度受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1.41%、29.31%和9.28%。男性和女性CP的中位数分别为42.12%和4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中年及老年人群的中位CP分别为52.00%、45.24%和38.1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受压人群中,中年女性占比最高。影响LCIV-CP和C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结论 LCIV受压是普遍存在的,性别和年龄影响LCIV-CP和CS的分布。中年女性是LCIV受到中重度压迫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受压比例 发生率 受压程度 高危人群 中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