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坐封受力模型的暂堵球封堵效果影响因素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祥伟 时贤 +1 位作者 李赛 齐天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50-5357,共8页
暂堵球在射孔孔眼及压裂裂缝中的坐封状态影响其封堵稳定性,暂堵球封堵效果决定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成败。通过建立暂堵球坐封受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密度、暂堵球及孔眼参数对暂堵球坐封受力状态及其封堵效率的影响,实验模拟... 暂堵球在射孔孔眼及压裂裂缝中的坐封状态影响其封堵稳定性,暂堵球封堵效果决定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成败。通过建立暂堵球坐封受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密度、暂堵球及孔眼参数对暂堵球坐封受力状态及其封堵效率的影响,实验模拟了不同射孔参数、压裂排量及暂堵球/压裂液性能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堵球受拖拽力、脱离力及持球力随压裂液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暂堵球更易坐封;压裂液及暂堵球密度对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影响不大;暂堵球粒径大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随粒径增加而增大,当暂堵球直径小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不容易坐封;射孔孔眼数增加影响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实验评价暂堵球最佳直径为9.0 mm,最佳泵送排量大于4.0 m^(3)/min时,有助于提高暂堵球坐封成功率,增强暂堵压裂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暂堵转向 暂堵球 受力模型 坐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条轮矢量受力模型解析与建立
2
作者 赵正旭 闫旭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7-1805,共9页
提出放射状和交叉状两类辐条结构的解析和设计方法。针对零交叉、二交叉、四交叉和六交叉编法的四种常见辐条结构,建立了车轮在轴载重力、轴驱动和制动力矩、轴牵引和制动、轮地反作用以及轮辋切向摩擦等受力状态下相对应的轮组辐条张... 提出放射状和交叉状两类辐条结构的解析和设计方法。针对零交叉、二交叉、四交叉和六交叉编法的四种常见辐条结构,建立了车轮在轴载重力、轴驱动和制动力矩、轴牵引和制动、轮地反作用以及轮辋切向摩擦等受力状态下相对应的轮组辐条张力矢量受力模型,同时搭建简单的实验平台对实验用车轮进行径向加载,与模型计算产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粗略定性对比。初步验证该模型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进一步分析差异原因、优化模型和提出具体计算分析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辐条 交叉状辐条 轮组编法 轮组解析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槽弹侵彻混凝土受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欣欣 武海军 +2 位作者 黄风雷 段卓平 皮爱国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建立了针对刻槽弹体的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和高速圆孔形受力模型,并采用这两种模型计算了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的侵深。结果表明:当初速低于1 000m/s时,运用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计算得出的侵深和实验... 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建立了针对刻槽弹体的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和高速圆孔形受力模型,并采用这两种模型计算了刻槽弹体侵彻混凝土的侵深。结果表明:当初速低于1 000m/s时,运用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计算得出的侵深和实验值的误差小于11%;当初速高于1 000m/s时,运用高速圆孔形受力模型计算出的侵深和实验值的误差约为20%。综合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可知,建立的刻槽弹侵彻混凝土受力模型可用于刻槽弹对混凝土的侵彻能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低速花瓣形受力模型 高速圆孔形受力模型 刻槽弹体 混凝土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综合受力模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梁尔国 李子丰 邹德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8-942,共5页
模拟钻头上的切削齿的不同的切削断面形状、重叠切削状态及磨损状态,利用PDC切削齿对多种岩样进行了切削试验,研究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切削齿后倾角、岩石抗钻强度、切削齿磨损高度等因素对PDC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 模拟钻头上的切削齿的不同的切削断面形状、重叠切削状态及磨损状态,利用PDC切削齿对多种岩样进行了切削试验,研究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切削齿后倾角、岩石抗钻强度、切削齿磨损高度等因素对PDC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面积相同情况下切削齿受力随接触弧长、岩石可钻性极值、切削齿磨损高度分别呈线性,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趋势变化;切削齿受力最小的后倾角在5~10°区间内。引入弧长系数、磨损高度系数,建立了PDC切削齿综合受力模型。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推导得出完整的PDC钻头受力计算模型,为PDC钻头优化设计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切削齿 切削面积 弧长系数 磨损高度系数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枪弹侵彻明胶的表面受力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莫根林 吴志林 +1 位作者 冯杰 刘坤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研究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平移、翻滚规律,提出了弹头侵彻过程中的表面受力模型即迎风面上的每个微元受到动态压力和材料阻力的作用。通过对弹头表面压力的数值积分,可得到弹头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由刚... 为研究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平移、翻滚规律,提出了弹头侵彻过程中的表面受力模型即迎风面上的每个微元受到动态压力和材料阻力的作用。通过对弹头表面压力的数值积分,可得到弹头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由刚体质心运动方程和欧拉运动方程组成的弹头运动方程,得到了弹头侵彻明胶时位移、姿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7.62 mm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实验对表面受力模型进行了间接验证,弹头质心位移和平面投影角度的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值误差较小,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刚性步枪弹的表面受力,从而适用于预测弹头侵彻明胶的平移、翻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表面受力模型 刚性弹头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头受力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利 刘会杰 刘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6,共4页
针对搅拌摩擦焊实际过程,建立了搅拌针扎入阶段和稳定焊接阶段搅拌头的受力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由受力模型可知无论扎入阶段或稳定焊接阶段搅拌头的薄弱部位均为搅拌针根部,若设计不当易从搅拌针根部破坏.在... 针对搅拌摩擦焊实际过程,建立了搅拌针扎入阶段和稳定焊接阶段搅拌头的受力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由受力模型可知无论扎入阶段或稳定焊接阶段搅拌头的薄弱部位均为搅拌针根部,若设计不当易从搅拌针根部破坏.在此基础上,针对Ti-6Al-4V的搅拌摩擦焊,将模型用于指导搅拌头设计.结果表明,合理的搅拌头设计是实现钛合金搅拌摩擦焊的关键,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下可以获得成形良好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搅拌头 受力模型 Ti-6Al—4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虚拟受力模型的未知复杂环境下群机器人围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强 章兢 +2 位作者 周少武 曾照福 吴亮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4,共10页
针对未知非凸和凸以及动态障碍物环境下群机器人围捕,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虚拟受力模型的循障和围捕方法.首先给出了目标和动态障碍物的运动模型.然后通过对复杂环境下围捕行为的分解,抽象出简化虚拟受力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了个体循障... 针对未知非凸和凸以及动态障碍物环境下群机器人围捕,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虚拟受力模型的循障和围捕方法.首先给出了目标和动态障碍物的运动模型.然后通过对复杂环境下围捕行为的分解,抽象出简化虚拟受力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了个体循障和围捕方法,接着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参数设置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围捕方法可以使群机器人在未知复杂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围捕队形,并具有良好的避障性能和灵活性,同时分析了与基于松散偏好规则的围捕方法相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群机器人 非凸障碍物 简化虚拟受力模型 避碰 队形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起爆药抗高加速度过载能力及受力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钊鑫 盛涤伦 +4 位作者 朱雅红 杨斌 陈利魁 蒲彦利 李俊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2-436,共5页
采用霍普金森杆装置研究了叠氮化铅(LA)、斯蒂芬酸铅(LTNR)、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三种起爆药抗高加速度过载的能力,提出了50 MPa压制起爆药柱加速度过载下的受力模型。研究表明,LA、BNCP、LTNR药柱抗加速度过载的... 采用霍普金森杆装置研究了叠氮化铅(LA)、斯蒂芬酸铅(LTNR)、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三种起爆药抗高加速度过载的能力,提出了50 MPa压制起爆药柱加速度过载下的受力模型。研究表明,LA、BNCP、LTNR药柱抗加速度过载的临界值分别为5000,5000,10000 g,起爆药药柱先经过短历时的弹性变形后发生脆性断裂,整体具有弹脆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起爆药 高加速度过载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驱动织针受力模型与磁力耦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光 张弛 +3 位作者 袁博 朱里 孔令学 万道玉 《针织工业》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编织原理,建立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力学模型。针对多织针高速编织模式下磁力分布模型及热应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对织针的影响,基于安培环路定律,建立电磁力与气隙之间的关系曲线,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织针的... 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编织原理,建立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力学模型。针对多织针高速编织模式下磁力分布模型及热应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对织针的影响,基于安培环路定律,建立电磁力与气隙之间的关系曲线,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织针的应力、应变对编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织针磁力分布模型中,磁悬浮织针的针筒高度设计为16 mm时,磁场的屏蔽效果最佳,为后续开展磁悬浮驱动织针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式 驱动织针 耦合 轴向悬浮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颗粒受力模型模拟平板膜错流微滤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越梅 刘翠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2-335,共4页
为了揭示跨膜压差和悬浮液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推导了恒压条件下颗粒受力模型函数,并对恒压错流微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之后,模拟计算了不同跨膜压差TMP、不同悬浮液... 为了揭示跨膜压差和悬浮液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推导了恒压条件下颗粒受力模型函数,并对恒压错流微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之后,模拟计算了不同跨膜压差TMP、不同悬浮液浓度条件下渗透速度和滤饼厚度的情况。得出了渗透速度随TMP的增大或原料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滤饼厚度随TMP和原料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加厚。以上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验的设计、操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膜 错流微滤 颗粒受力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导体磁场中受力模型的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俊 何仁 刘学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根据电磁学理论,建立了旋转转子盘在磁场中的受力模型,推导出了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表达式。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气隙参数和线圈电流参数对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同时绘制了某型号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结果... 根据电磁学理论,建立了旋转转子盘在磁场中的受力模型,推导出了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表达式。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气隙参数和线圈电流参数对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同时绘制了某型号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且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缓速器 受力模型 制动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恒功率柱塞泵斜盘角度自调节机构受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尚武 石运序 +1 位作者 徐欣 张灿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33,38,共4页
斜盘型轴向柱塞泵通常用伺服阀来调节斜盘角度以改变泵排量。给出一新型恒功率柱塞泵斜盘角度调节机构,阐述了斜盘角度实时自调节机理,通过对斜盘受力分析建立了该调节机构力学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为该... 斜盘型轴向柱塞泵通常用伺服阀来调节斜盘角度以改变泵排量。给出一新型恒功率柱塞泵斜盘角度调节机构,阐述了斜盘角度实时自调节机理,通过对斜盘受力分析建立了该调节机构力学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为该机构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调节机构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框架式排水井拱板受力模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甘海阔 胡贵生 谢胜杰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尾矿库框架式排水井相关工程实践表明,排水井立柱与拱板端部的填缝状态会显著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水平。本文以典型事故案例下排水井为例,在深入分析端部填缝质量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双铰拱、简支梁以及弹簧拱三种受力模型,以模拟立柱与拱... 尾矿库框架式排水井相关工程实践表明,排水井立柱与拱板端部的填缝状态会显著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水平。本文以典型事故案例下排水井为例,在深入分析端部填缝质量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双铰拱、简支梁以及弹簧拱三种受力模型,以模拟立柱与拱板端部的几种不同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模型下拱板内力演变规律及结构承载力情况,探究影响拱板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端部填缝质量较好时,拱板实际受力模式为端部刚度系数较高的弹簧拱模型,接近于理论上的双铰拱模型,此时拱板内力中弯矩较低、轴力较大,拱板结构可靠性高;②当端部填缝质量较差时,拱板受力模式将转化为刚度较低的弹簧拱甚至简支梁模型,此时拱板弯矩及剪力增加、轴力减小,结构可靠性大幅降低;③为提高结构安全度,拱板宜按照刚度极低的弹簧拱或简支梁模型进行设计;④日常运行中,严格按照设计预制拱板的同时,应加强封堵安装全过程管理,并确保端部砂浆填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井 拱板 受力模型 尾矿库 结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模型分析与仿真
14
作者 李跃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1-174,共4页
针对当前的二自由度驱动力矩跟踪分析方法对受力的拟合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徐变荷载传递性力学分析的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建模方法。首先进行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传递关系模型构建,然后在笛卡尔空间中构建人体运动学模... 针对当前的二自由度驱动力矩跟踪分析方法对受力的拟合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徐变荷载传递性力学分析的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建模方法。首先进行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传递关系模型构建,然后在笛卡尔空间中构建人体运动学模型,采用徐变荷载传递性分析方法得到膝盖成角受力的阻尼加权,得到受力状态下的正向运动学模型,实现膝盖成角受力模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篮球过人中的膝盖成角受力模拟,对力学特征的估计精度较高,对膝盖的位形角等参量拟合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角受力模型 学分析 传递关系模型 徐变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砼压扭和拉扭构件受力模型及承载力公式分析
15
作者 王新玲 刘立新 于庆展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文运用桁架理论建立了受扭构件受力模型,引用砼双向受力状态下强度理论和破坏准则推导出压扭和拉扭构件承载力公式,和现行规范(GBJ10一89)符合较好,验证了《规范》的合理性。
关键词 受力模型 钢筋混凝土 压扭构件 拉扭构件 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纵连底座板受力计算模型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小平 赵坪锐 +1 位作者 王芳芳 吴启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7,共4页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时采用"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计算纵向力,模型中轨道板与纵连底座板简化为一层复合结构。建立一种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线-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将轨道板与纵连底...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时采用"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计算纵向力,模型中轨道板与纵连底座板简化为一层复合结构。建立一种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线-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将轨道板与纵连底座板分别模拟,并通过砂浆阻力相互作用,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采用两种模型对一座大跨连续梁桥上纵连底座板的制动力和伸缩力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纵连底座板的制动力和伸缩力采用"线-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小,纵连底座板配筋设计采用"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 底座板 受力模型 铁路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切削齿破岩受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马清明 王瑞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7,58,共4页
试验模拟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切削面形状、切削齿后倾角和岩石性能对PDC切削齿破岩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接触弧长、切削面积和岩石可钻性表征切削面的几何形状和岩石性能与PDC切削齿破岩的实质相符。PDC切削齿单位切削面积上的... 试验模拟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切削面形状、切削齿后倾角和岩石性能对PDC切削齿破岩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接触弧长、切削面积和岩石可钻性表征切削面的几何形状和岩石性能与PDC切削齿破岩的实质相符。PDC切削齿单位切削面积上的切向力和正压力随着接触弧长、切削面积、切削齿后倾角和岩石可钻性级值的增大而增大,并与切削面积与接触弧长的乘积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后倾角小于10°时,切削齿受力较小。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PDC切削齿破岩的受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切削齿 岩石破碎 受力模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DL在立铣受力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武凯 何宁 +3 位作者 姜澄宇 张平 龚会民 陈雪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5-887,共3页
对立铣受力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应用有限元 APDL 技术 ,通过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立铣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 。
关键词 APDL 立铣 受力模型 切削 变形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气流驱动下微沟槽表面液滴受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苏和 胡海豹 +1 位作者 陈立斌 宋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通过对剪切气流驱动下液滴在平行微沟槽表面的受力及变形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沟槽表面液滴在剪切气流下脱落的力学模型.在卡特皮勒力计算中,分别改进了积分式中固液接触角、接触半径项,采用一个更符合实际物理现象的分段函数表征了积分式... 通过对剪切气流驱动下液滴在平行微沟槽表面的受力及变形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沟槽表面液滴在剪切气流下脱落的力学模型.在卡特皮勒力计算中,分别改进了积分式中固液接触角、接触半径项,采用一个更符合实际物理现象的分段函数表征了积分式中的接触角项;而对于接触半径项,利用椭圆接触线方程导出.在拖拽力的计算中,引入了无滑移边界条件下的剪应力公式简化了已有的拖拽力表达式.利用小型风洞,对所建立的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液滴脱落所需要的风速随着沟槽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沟槽方向垂直切向流放置情况下液滴所需要的脱落风速明显大于平行方向放置情况.实验观测结果与理论受力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沟槽 液滴 受力模型 动态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切削齿受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尔国 李子丰 邹德永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为找出影响PDC切削齿受力的因素及一般规律,利用PDC切削齿对多种岩样进行切削试验,通过模拟实际钻井中不同的切削断面形状、重叠切削状态及磨损状态,研究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岩石抗钻强度、切削齿磨损高度等因素对PDC切削齿受力的影... 为找出影响PDC切削齿受力的因素及一般规律,利用PDC切削齿对多种岩样进行切削试验,通过模拟实际钻井中不同的切削断面形状、重叠切削状态及磨损状态,研究了切削面积、接触弧长、岩石抗钻强度、切削齿磨损高度等因素对PDC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切削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切削齿受力随接触弧长、岩石可钻性极值、切削齿磨损高度分别呈线性、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趋势增长。基于试验结果,并结合后倾角的变化规律,引入弧长系数、磨损高度系数,建立了PDC切削齿受力模型,这为PDC钻头设计及合理使用、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切削齿 切削面积 弧长系数 磨损高度系数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