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分离式实心板梁桥全过程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冬启 吴浩 范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为研究新型分离式实心板梁桥的全过程受力性能,以主梁净距、主梁数目和预应力筋配置情况等为关键参数,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对该桥梁体系开展非线性数值分析,探究分离式实心板梁桥从施工、运营到加载破坏的损伤演变及失效模式。结... 为研究新型分离式实心板梁桥的全过程受力性能,以主梁净距、主梁数目和预应力筋配置情况等为关键参数,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对该桥梁体系开展非线性数值分析,探究分离式实心板梁桥从施工、运营到加载破坏的损伤演变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主梁破坏与主梁-桥面板组合破坏为分离式实心板梁桥结构的两类主要破坏模式。当主梁净距较小时,全桥各梁变形基本一致,承载能力较高,易发生主梁破坏;反之,主梁净距较大时,桥梁横向传力性能较弱,不同主梁之间存在变形滞后现象,易发生主梁-桥面板组合破坏。对于相近桥宽和跨径的分离式实心板梁桥,主梁间距过大不利于横向协同受力,全桥承载能力会降低约40%~50%;主梁数目较少的桥例可通过增加预应力筋配置数量来改善承载性能,单梁承载力提高幅度可达10%~30%,但预制阶段的上拱问题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与一次浇筑整体式梁桥相比,该组合梁桥体系全过程受力分析所得的位移和应力响应历程有所区别,但极限承载能力差异较小。总体而言,新型分离式实心板梁桥具有良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且自重小、建筑高度低、施工便捷,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全过程性能 损伤演变 破坏机理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全过程力学行为及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小青 陈代海 陈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研究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从施工至极限破坏的全过程受力性能,以河南省省道S318线西张村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FEA建立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的全桥三维实体模型,分别在6种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 为研究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从施工至极限破坏的全过程受力性能,以河南省省道S318线西张村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FEA建立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的全桥三维实体模型,分别在6种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桥梁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偏载工况下的活荷载系数小于相应对称荷载工况下的活荷载系数;偏载工况下边梁相应的支座截面底部混凝土先被压碎,对称荷载作用下,受荷位置主梁相应关键截面顶板的混凝土先被压碎;预制主梁上缘的混凝土先于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力状态,二者受力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 极限承载 有限元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短柱承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亚丰 金松 牟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7-22,共6页
为研究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基于合理选取钢材和混凝土本构关系以及正确定义单元类型、模型接触、加载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压有限元模... 为研究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基于合理选取钢材和混凝土本构关系以及正确定义单元类型、模型接触、加载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压有限元模型,通过后处理得到组合短柱的荷载纵向应变关系曲线,并与试验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典型试件受力全过程以及最终破坏形态,同时比对了不同类别组合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最后给出最优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 荷载变形曲线 受力全过程 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有效分布宽度 被引量:6
4
作者 侯蓓蓓 刘永健 +1 位作者 姜磊 张国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为研究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有效分布宽度,采用ABAQUS软件建立42个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及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位移加载;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得到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 为研究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有效分布宽度,采用ABAQUS软件建立42个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及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位移加载;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得到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及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有效分布宽度表达式,将拟合公式计算值与CIDECT规范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节点受力全过程中,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相对于矩形空钢管节点和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减小;当加载位移达到3%b0(b0为主管宽度)时,PBL加劲型节点的有效分布宽度更大,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支板应力分布效率ξ随主管宽厚比2γ与支主管厚度比τ的增大而减小,其中τ对ξ的影响更大;支板应力分布效率ξ随支主管宽度比β变化较小,且呈抛物线变化;拟合公式计算值与CIDECT规范计算值及有限元计算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 有效分布宽度 分布 受力全过程 节点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组合梁弯矩重分布特征及其随荷载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彦玲 李运生 樊健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9-455,共7页
为了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进行受弯全过程描述,对3根两跨连续组合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支座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后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现象,结合试验现象分别确定连续组合梁正负弯矩区弯矩重分布系数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建议计... 为了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进行受弯全过程描述,对3根两跨连续组合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支座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后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现象,结合试验现象分别确定连续组合梁正负弯矩区弯矩重分布系数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建议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采用共轭梁法得到连续组合梁的荷载-挠度和荷载-转角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组合梁弯矩调幅系数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正负弯矩区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可以采用弯矩重分布系数的建议计算公式来反映连续组合梁弹性弯矩和混凝土开裂后实际弯矩之间的重分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弯矩重分布 全过程分析 滑移 共轭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