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框架核酸的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琳洁 彭红珍 +2 位作者 李江 王丽华 诸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5-1487,共13页
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均相溶液不同,受体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非连续的、动态的,因此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通常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结合模式。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 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均相溶液不同,受体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非连续的、动态的,因此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通常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结合模式。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定几何形状的DNA纳米支架,可用于多价配体的偶联,为深入揭示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利用框架核酸纳米分辨率的可寻址特性,可实现对配体数目、间距及空间构象等参数的精确调控,进而研究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结合特性及影响因素,优化结合条件最终实现高效的分子识别及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基于框架核酸的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通过探讨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生物学应用,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酸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分子识别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潘玲珍 闫智勇 +2 位作者 左长英 陈冲 李少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基因功能通路数据库分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地西泮组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的16个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具有显著的影响,可能和长期使用地西泮导致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僵蚕主要药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权浩浩 张晓凤 +1 位作者 高凯 杜霞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3期92-96,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僵蚕的主要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僵蚕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僵蚕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结合TTD、DisGeNE...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僵蚕的主要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僵蚕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僵蚕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结合TTD、DisGeNET等生物信息库及僵蚕现代药理作用将靶标映射在相关疾病上。运用Cytoscape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并应用DAVID数据库基于KEGG通路分析僵蚕作用机制。结果:僵蚕39个化学成分共作用451个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方面,其中27个化合物和20个靶点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僵蚕以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为主要作用通路。结论:僵蚕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僵蚕 代谢通路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PI3K-AKT信号通路 钙信号通路 cAMP信号通路 癌症通路 药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的分子结构与特性研究
4
作者 Jia-Xin Zhang 刘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1,共1页
本试验分离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结构、功能、进化关系、并预测其结合位点及三维结构。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发现,TWEAK... 本试验分离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结构、功能、进化关系、并预测其结合位点及三维结构。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发现,TWEAK和FN14在牛的多种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用酵母双杂交对牛TWEAK和Fn14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TWEAK-FN14通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这将有助于开展TWEAK/Fn14系统在这个重要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从而对TWEAK和Fn14家族的分子进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AK和Fn14 实时定量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三维结构和结合位点 TNF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模型的抗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王馨 池文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模型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方法 从低剂量开始分别使用原研药曲妥珠(Trastuzumab)或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对HER2阳性BT474细胞进行加压筛选至药物浓度60μg/m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H...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模型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方法 从低剂量开始分别使用原研药曲妥珠(Trastuzumab)或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对HER2阳性BT474细胞进行加压筛选至药物浓度60μg/m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HER2单抗耐药细胞株表面HER2表达量变化。利用细胞增殖抑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对加压细胞株进行耐药性验证。对耐药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以挖掘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KEGG数据库对得到的DEGs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寻找耐药相关通路。结果 经过相同条件的药物加压筛选,原研药及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均不改变BT474细胞表面HER2抗原表达量。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实验表明两种药物的加压细胞株均呈现一定耐药性,且耐药曲线相似。转录组测序结果经过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敏感细胞相比,原研药和生物类似药候选物的耐药细胞株的DEGs均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及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有富集。不同的是,原研药耐药细胞株的DEGs还在黏着斑激酶通路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而生物类似药候选物耐药细胞株则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上有富集。结论 建立了基于细胞模型的抗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可用于比较原研药曲妥珠与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两者的耐药相关基因通路的异同,为单抗生物类似药的耐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生物类似药 耐药细胞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计算方法预测甜菊糖苷的甜味和苦味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伟 王海军 夏咏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共9页
通过计算模拟软件,对一系列甜菊糖苷与人体味觉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人体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的同源模型,通过Ramachandran图和其他质量参数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味觉受体模型与天然甜菊糖苷分子进... 通过计算模拟软件,对一系列甜菊糖苷与人体味觉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人体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的同源模型,通过Ramachandran图和其他质量参数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味觉受体模型与天然甜菊糖苷分子进行对接,分析了对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发现对接结果与甜菊糖苷的甜味与苦味明显相关,可通过该计算方法来预测甜菊糖苷的风味。此外,味觉受体的空间位阻是导致甜菊糖苷C-13和C-19位上的葡萄糖基数量改变对其风味造成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预测了数种改性甜菊糖苷的风味并挑选出可能的优质甜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苷 甜味受体 苦味受体 同源建模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