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框架核酸的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琳洁 彭红珍 +2 位作者 李江 王丽华 诸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5-1487,共13页
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均相溶液不同,受体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非连续的、动态的,因此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通常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结合模式。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 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均相溶液不同,受体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非连续的、动态的,因此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通常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结合模式。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定几何形状的DNA纳米支架,可用于多价配体的偶联,为深入揭示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利用框架核酸纳米分辨率的可寻址特性,可实现对配体数目、间距及空间构象等参数的精确调控,进而研究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结合特性及影响因素,优化结合条件最终实现高效的分子识别及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基于框架核酸的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通过探讨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生物学应用,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酸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分子识别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潘玲珍 闫智勇 +2 位作者 左长英 陈冲 李少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基因功能通路数据库分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地西泮组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的16个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具有显著的影响,可能和长期使用地西泮导致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作用下趋化因子CXCL12诱导的白细胞整合素LFA-1的激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岱琳 吴建华 方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8-554,共7页
目的探究剪应力下趋化因子诱导的白细胞上整合素LFA-1激活过程。方法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在10~30 mPa剪应力下,观察分析可溶性及固定趋化因子CXCL12对Jurkat细胞在ICAM-1上瞬时黏附行为的影响,提取特征参数。结果 CXCL12仅能介导Jur... 目的探究剪应力下趋化因子诱导的白细胞上整合素LFA-1激活过程。方法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在10~30 mPa剪应力下,观察分析可溶性及固定趋化因子CXCL12对Jurkat细胞在ICAM-1上瞬时黏附行为的影响,提取特征参数。结果 CXCL12仅能介导Jurkat细胞的短暂栓缚(0.13~0.20 s)。只有固定的CXCL12才能有效激活Jurkat细胞上LFA-1与ICAM-1键合,从而提高栓缚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大延长细胞的栓缚时间(0.8~1.2 s)。激活的LFA-1/ICAM-1解离速率呈现明显双态性:k_1(1.09~1.24 s^(-1)),k_2(0.28~0.7 s^(-1)),剪应力主要通过调节k_2及k_2对整个黏附时间的贡献率β来控制细胞的瞬时黏附行为。结论剪应力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与CXCL12的作用可在0.2 s内快速激活整合素LFA-1,进而调控白细胞的黏附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趋化因子-力偶联调控整合素激活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整合素LFA-1 趋化因子CXCL12 亲和态跃迁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的分子结构与特性研究
4
作者 Jia-Xin Zhang 刘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1,共1页
本试验分离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结构、功能、进化关系、并预测其结合位点及三维结构。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发现,TWEAK... 本试验分离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结构、功能、进化关系、并预测其结合位点及三维结构。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发现,TWEAK和FN14在牛的多种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用酵母双杂交对牛TWEAK和Fn14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TWEAK-FN14通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这将有助于开展TWEAK/Fn14系统在这个重要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从而对TWEAK和Fn14家族的分子进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AK和Fn14 实时定量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三维结构和结合位点 TNF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诱导循环血流中白细胞整合素LFA-1的激活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童洁 刘黎 +1 位作者 吴建华 方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整合素LFA-1活化的力学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g2+将LFA-1从静息态趋化为中等亲和态,并结合流动腔实验,在4.5-10 mPa流体壁面剪应力条件下,观察分析LFA-1介导的Jurkat细胞拴缚事件;同时建立整合素亲和态跃迁概率模型。结果... 目的探讨白细胞整合素LFA-1活化的力学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g2+将LFA-1从静息态趋化为中等亲和态,并结合流动腔实验,在4.5-10 mPa流体壁面剪应力条件下,观察分析LFA-1介导的Jurkat细胞拴缚事件;同时建立整合素亲和态跃迁概率模型。结果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流动腔实验数据。在拉力作用下,LFA-1的亲和态将发生从中到高的跃迁,导致黏附分子键的延长;细胞拴缚事件的发生概率为15%-26%,LFA-1在键存续时间的后26%-40%时段内将处于高亲和态;相较于中等亲和态而言,高亲和态LFA-1的解离速率要慢19%-65%,两者均呈现力依赖性,前者受逆锁键调控,后者涉及逆锁键到滑移键的转换。结论力通过诱导循环血流中LFA-1的激活介导白细胞的慢速滚动和稳定黏附。这一力诱导的LFA-1激活过程,将加深对循环白细胞炎症响应事件的理解,并促进相关疾病抗体药物靶标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整合素 整合素激活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计算方法预测甜菊糖苷的甜味和苦味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伟 王海军 夏咏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共9页
通过计算模拟软件,对一系列甜菊糖苷与人体味觉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人体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的同源模型,通过Ramachandran图和其他质量参数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味觉受体模型与天然甜菊糖苷分子进... 通过计算模拟软件,对一系列甜菊糖苷与人体味觉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人体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的同源模型,通过Ramachandran图和其他质量参数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味觉受体模型与天然甜菊糖苷分子进行对接,分析了对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发现对接结果与甜菊糖苷的甜味与苦味明显相关,可通过该计算方法来预测甜菊糖苷的风味。此外,味觉受体的空间位阻是导致甜菊糖苷C-13和C-19位上的葡萄糖基数量改变对其风味造成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预测了数种改性甜菊糖苷的风味并挑选出可能的优质甜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苷 甜味受体 苦味受体 同源建模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的组织定向表达
7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7-28,共2页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接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对带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鼠类和人类细胞(即血红细胞前体)的感染性增强了。基因导入效率高。该小组相信这种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可扩展到多种其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基因治疗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基因疗法 病毒载体 血红细胞 定向表达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重组蛋白 白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