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品青 姚煜 +2 位作者 丁凯 薛晨祺 邱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MIP-3α、RIPK3水平升高,且与短期内死亡有关,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分析有助于提示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抑制脂多糖刺激的BEAS-2B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建英 颜丽珊 +4 位作者 顾春宇 邱新宇 王亦巍 罗赣 张翼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38-1946,共9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热毒宁注射液(RDN)对脂多糖(LPS)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RD...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热毒宁注射液(RDN)对脂多糖(LPS)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RDN冻干粉中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栀子苷和绿原酸与TLR4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外实验构建LPS(1μg·mL^(–1))刺激的BEAS-2B细胞气道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活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LPS诱导的BEAS-2B细胞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LPS诱导的BEAS-2B细胞TLR4/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转录因子c-Jun和p65的入核情况。结果:RDN冻干粉中栀子苷和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7.00、70.26 mg·g^(–1);栀子苷和绿原酸均能与TLR4结合,结合能分别为–7.0、–7.9 kcal·mol^(–1)。质量浓度为12.5~400.0μg·mL^(–1)时,RDN对LPS刺激的BEAS-2B细胞活力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00.0~400.0μg·mL^(–1)时,RDN能明显下调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趋化因子CXC配体2(CXCL2)、CXCL5、趋化因子配体5(CCL5)、CCL20 mRNA的表达。此外,RDN能降低TLR4/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PI3K、Akt、TANK结合激酶1(TBK1)、IκB激酶(IKK)α/β、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p65、p38、c-Jun N-末端激酶(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抑制LPS激活的BEAS-2B细胞p65和c-Jun的入核。结论:RDN能下调LPS诱导的BEAS-2B细胞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其机制与RDN阻断TLR4/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气道炎症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Toll样受体4/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寒松 王宗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调节糖原代谢的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后来研究者们还发现它有多种其他的功能,包括通过writ信号和hedgehog信号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在蛋白合成和细胞迁移等诸多方面都扮...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调节糖原代谢的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后来研究者们还发现它有多种其他的功能,包括通过writ信号和hedgehog信号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在蛋白合成和细胞迁移等诸多方面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组成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在过去20多年的广泛研究中逐步得到证实。胰岛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使受体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几种酪氨酸残基产生自磷酸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2型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通路 HEDGEHOG 信号调节 受体结合 磷酸化作用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在神经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莘 牛勃 王建华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typeⅠ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 5-kinase,PIP5KIs)是体内合成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4,5)P2]的关键酶,PIP5KIs催化磷酸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I4P)肌醇环...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typeⅠ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 5-kinase,PIP5KIs)是体内合成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4,5)P2]的关键酶,PIP5KIs催化磷酸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I4P)肌醇环上第5位产生PI(4,5)P2[1]。已有研究发现PI(4,5)P2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2-4],作为脂质第二信使的前体,PI(4,5)P2被磷脂酶C水解产生两种脂质第二信使:二酰基甘油(D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5],DG激活蛋白激酶C,IP3通过IP3受体使内质网释放Ca^2+而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此外,PI(4,5)P2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产生脂质第二信使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3,4,5)P3]而发挥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C 神经发育性疾病 二磷酸 细胞内CA^2+浓度 Ⅰ型 IP3受体 三磷酸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通过B细胞受体/PI3K/AKT/NF-κB通路抑制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被引量:1
5
作者 戴重阳 林雪 +4 位作者 王雅轩 吕中奎 朱梦婷 邓章昌 蒲小燕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79-384,F0002,共7页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通过B细胞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骨化三醇组(0.252μg/kg),连续灌胃给药5 d后,除常...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通过B细胞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骨化三醇组(0.252μg/kg),连续灌胃给药5 d后,除常氧组外,其余2组均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的低压氧舱内低氧胁迫48h,建立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干湿比重法测定肺含水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炎症评分;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肺组织B细胞激活因子(BAF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组织CD21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肺组织见轻微肺泡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含水量升高,肺组织细胞凋亡率、BAFF、TNF-α、IL-6、IFN-γ含量及CD21、p-PI3K、p-AKT表达明显升高;肺组织IL-4、IL-10含量及IκBα、p-IκBα表达明显降低。与低氧组比较,低氧+骨化三醇组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含水量降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BAFF、TNF-α、IL-6、IFN-γ含量及CD21、p-PI3K、p-AKT表达明显降低;肺组织IL-4、IL-10含量及IκBα、p-IκBα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骨化三醇可抑制高原肺水肿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细胞受体/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骨化三醇 B细胞受体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3在脓毒血症AKI小鼠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舒 苏保林 +2 位作者 王亮亮 汤水福 陈刚毅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组通过10 mg/kg LPS作用24 h;LPS+GSK′872组则用5μM/kg GSK′872预处理15 min再给予10 mg/kg LPS作用24 h。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取血标本检测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SOD及MDA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RI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LPS刺激组小鼠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增加,肾组织中MDA增加,SOD下降,PAS染色提示肾损伤明显,RIP3蛋白的表达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LPS+GSK′872组小鼠血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中MDA降低,SOD增加,PAS染色显示肾损伤减轻。结论:抑制RIP3可减轻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p38 MAP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关信民 张小梅 +5 位作者 王淑香 李彪 何芸 魏远玲 曾芳 赵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3-18,21,共7页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另12只采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动物模型,将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CHF...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另12只采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动物模型,将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CHF组(n=5)和BRL组(n=6),BRL组大鼠接受尾静脉注射β3-AR特异性激动剂BRL-37344(0.4 nmol/kg·min,每次持续10 min,每周2次,共4周)。右颈总动脉插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检测大鼠左心室肌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左心室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的绝对值均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增加(P<0.01)。与CHF组比较,BRL组大鼠的LVESP、dp/dtmax降低(P<0.01),LVEDP、LVMI升高(P<0.05),大鼠左心室肌病理学改变更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其中BRL组大鼠β3-AR表达水平较CHF组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其中BRL组大鼠p-p38MAPK表达水平较CHF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虽然左心室β3-AR表达上调导致CHF大鼠心室重构、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但β3-AR激动可能对p38 MAPK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受体 心力衰竭 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K3基因转染的SH-SY5Y细胞中HIF-1α基因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禄 程世翔 +4 位作者 徐忠伟 衣泰龙 廖吉连 涂悦 张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基因转染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构建表达RIPK3基因的p CMV6-AC-GFP质粒(重组质粒),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基因转染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构建表达RIPK3基因的p CMV6-AC-GFP质粒(重组质粒),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转染重组质粒和空载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RIPK3蛋白,分别于培养8、14、20、26、32、38 h后,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OD值)。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及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软件检测并筛选RIPK3-HIF1α下游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两组细胞中的HIF-1αmRNA。结果实验组细胞中RIPK3蛋白相对表达量(0.806±0.097 5)高于对照组(0.455±0.088 6),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实验组细胞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0.015 43±0.003 47)低于对照组(0.046 28±0.010 26),P<0.05。在HIF-1α为核心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中,筛选出关键分子泛素缀合酶样蛋白(UBC)、希佩尔-林道蛋白(VHL)、转录延伸因子B多肽1(TCE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结论 RIPK3基因转染SH-SY5Y后,细胞中HIF-1αmRNA表达下调,同时HIF-1α信号通路相关基因(UBC、VHL、TCEB1、VEGFA)的表达水平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低氧诱导因子1Α 泛素缀合酶样蛋白 希佩尔-林道蛋白 转录延伸因子B多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吉平 费琳 +2 位作者 钟钰西 余蕾 苟兴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61-765,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MLT组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R组对H9c2细胞进行缺氧4 h...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MLT组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R组对H9c2细胞进行缺氧4 h/复氧6 h处理,MLT组和GSK-872组细胞在H/R前2 h分别给予100μmol/L MLT和5μmol/L GSK-872预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IPK3和磷酸化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p-CaMK)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升高(P<0.01),坏死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RIPK3和p-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R组比较,MLT组和GSK-87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LDH含量显著降低(P<0.01),坏死细胞明显减少(P<0.01),RIPK3和p-CaMKⅡ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MLT组与GSK-87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减轻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3/CaMK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H9C2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相关炎症及凋亡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昌明 林柏桐 +2 位作者 宋佳 樊郑阳 曾斌芳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主要由炎症浸润转化而来,符合“炎—癌转化”模式。细胞凋亡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凋亡对于细胞的生存与发展及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的...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主要由炎症浸润转化而来,符合“炎—癌转化”模式。细胞凋亡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凋亡对于细胞的生存与发展及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意义主要在于调控其凋亡蛋白、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抵抗CAG的作用。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药物治疗CAG效果确切,中药可以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CAG,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刺猬信号通路等,有效发挥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机制,促进胃黏膜恢复,阻断癌变。目前对这些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思考,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些信号通路和中药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为中药治疗CAG提供相关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刺猬信号通路 中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群 李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Si Ha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0.01%DMSO和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0.5 mmol/L作用24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两组细胞侵... 目的观察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Si Ha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0.01%DMSO和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0.5 mmol/L作用24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两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HMGB1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кB(NF-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NF-кB、整合素av、整合素β3、原肌球蛋白1(TPM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TLR4/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整合素β1]。结果实验组迁移和侵袭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MGB1、TLR4、NF-кB p65、整合素av、整合素β3、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TPM1、maspi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细胞中,下调HMGB1可以通过影响TLR4/NF-кB和TLR4/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КB 整合素av 整合素Β3 原肌球蛋白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僵蚕主要药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权浩浩 张晓凤 +1 位作者 高凯 杜霞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3期92-96,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僵蚕的主要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僵蚕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僵蚕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结合TTD、DisGeNE...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僵蚕的主要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僵蚕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僵蚕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结合TTD、DisGeNET等生物信息库及僵蚕现代药理作用将靶标映射在相关疾病上。运用Cytoscape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并应用DAVID数据库基于KEGG通路分析僵蚕作用机制。结果:僵蚕39个化学成分共作用451个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方面,其中27个化合物和20个靶点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僵蚕以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为主要作用通路。结论:僵蚕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僵蚕 代谢通路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PI3K-AKT信号通路 钙信号通路 cAMP信号通路 癌症通路 药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筛选及靶向结合关系预测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宇 郭小英 吴标良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29-33,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数据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并进一步验证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关系。方法(1)收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从TCMSP、B... 目的基于数据库数据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并进一步验证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关系。方法(1)收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从TCMSP、BATMAN-TCM和SuperPred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收集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基因。(2)收集DFU发病的靶点基因: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DFU发病的靶点基因。(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将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基因、DFU发病的靶点基因取交集,使用Cytoscape3.8.0软件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运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生肌玉红膏治疗DFU作用靶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4)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筛选及其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靶向结合关系预测及验证:通过GOSemSim包筛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预测与其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析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和DFU核心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结果(1)槲皮素、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等371个成分为生肌玉红膏的活性成分,与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有靶向结合关系的作用靶点基因有1762个,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RC原癌基因(SR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2)DFU发病的靶点基因有EGFR、STAT3、TGF-β_(1)、SRC、AKT1等2690个。(3)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有EGFR、STAT3、AKT1等39个。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涉及调控上皮细胞增殖、肌细胞增殖、微小核糖核酸(miRNA)转录等生物学过程,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4)EGFR、STAT3、TGF-β_(1)、SRC、AKT1是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有靶向结合关系的生肌玉红膏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甘草、当归及白芷。槲皮素与EGFR的对接得分为-7.9 kcal/moL,1-甲基-2-十二烷基-4-喹诺酮与EGFR对接得分为-5.9 kcal/moL,熊果酸、甘草查尔酮A与STAT3对接得分分别为-8.0、-6.3 kcal/moL。结论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熊果酸及甘草查尔酮A等。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主要有EGFR、STAT3及AKT1等。生肌玉红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基因的靶向结合能力较好。生肌玉红膏治疗DFU的关键作用靶点基因可通过影响PI3K/AKT、AGE-RAGE及HIF-1等信号通路,参与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等过程,发挥DFU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膏 糖尿病足溃疡 槲皮素 熊果酸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佳丽 胡燕 郑晓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司美格鲁肽组、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每组18只。模型组、司美格鲁肽组、司美格鲁肽+LY29400...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司美格鲁肽组、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每组18只。模型组、司美格鲁肽组、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分离结扎动脉但不插入线栓。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造模前30 min经侧脑室注射10μL 10 m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其余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司美格鲁肽组及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造模后即刻经腹腔注射司美格鲁肽溶液(10 nmol/kg),之后隔日空腹经腹腔注射司美格鲁肽溶液(10 nmol/kg),其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3、5、7 d测量血糖;用Longa 5分制评分法对各组神经行为进行评价;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表达,并计算p-PI3K/PI3K、p-AKT/AKT;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p53 mRNA表达。结果造模前后各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凋亡细胞百分比及缺血脑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和p53 mRNA表达高(P均<0.05),p-PI3K/PI3K、p-AKT/AKT及Bcl-2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司美格鲁肽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凋亡细胞百分比及缺血脑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和p53 mRNA表达低(P均<0.05),p-PI3K/PI3K、p-AKT/AKT及Bcl-2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司美格鲁肽组比较,司美格鲁肽+LY294002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凋亡细胞百分比及缺血脑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和p53 mRNA表达高(P均<0.05),p-PI3K/PI3K、p-AKT/AKT及Bcl-2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司美格鲁肽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 神经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琳琳 施益金 +2 位作者 施卉 陈万杰 顾锦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HY)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用DHY(80μmol/L预处理4 h,用正常葡萄糖(NG)5.5 mmol/L或高糖(HG)33.3 mmol/L刺激48 h。随后利用MTT法评估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评估细胞损伤程度,...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HY)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用DHY(80μmol/L预处理4 h,用正常葡萄糖(NG)5.5 mmol/L或高糖(HG)33.3 mmol/L刺激48 h。随后利用MTT法评估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评估细胞损伤程度,二氢乙锭(DHE)和MitoSOX染色评估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与HG组相比,DHY显著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P=0.003),减少LDH释放(P=0.001),减弱DHE和MitoSOX染色荧光强度,显著抑制RIPK3蛋白表达(P<0.01),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P<0.01)。结论DHY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减轻损伤程度,可能与DHY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弱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高糖 氧化应激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模型的抗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王馨 池文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模型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方法 从低剂量开始分别使用原研药曲妥珠(Trastuzumab)或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对HER2阳性BT474细胞进行加压筛选至药物浓度60μg/m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H...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模型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方法 从低剂量开始分别使用原研药曲妥珠(Trastuzumab)或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对HER2阳性BT474细胞进行加压筛选至药物浓度60μg/m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HER2单抗耐药细胞株表面HER2表达量变化。利用细胞增殖抑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对加压细胞株进行耐药性验证。对耐药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以挖掘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KEGG数据库对得到的DEGs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寻找耐药相关通路。结果 经过相同条件的药物加压筛选,原研药及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均不改变BT474细胞表面HER2抗原表达量。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实验表明两种药物的加压细胞株均呈现一定耐药性,且耐药曲线相似。转录组测序结果经过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敏感细胞相比,原研药和生物类似药候选物的耐药细胞株的DEGs均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及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有富集。不同的是,原研药耐药细胞株的DEGs还在黏着斑激酶通路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而生物类似药候选物耐药细胞株则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上有富集。结论 建立了基于细胞模型的抗HER2单抗耐药通路研究方法,可用于比较原研药曲妥珠与其生物类似药候选物两者的耐药相关基因通路的异同,为单抗生物类似药的耐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生物类似药 耐药细胞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信号通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兰 徐建锋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40-944,共5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证实,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C和Ca2+等参与活化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信号通路,以及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持续活化对CNV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而...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证实,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C和Ca2+等参与活化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信号通路,以及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持续活化对CNV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调节该通路的活性而抑制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脉络膜新生血管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C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靶向药物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娣 董梅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106-111,共6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以及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 TOR)等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以及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 TOR)等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治疗靶点。EGFR抑制剂分为靶向作用于细胞外配体结合域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及扎鲁木单抗等)和作用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内ATP结合位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拉帕替尼等)两大类。VEGF/VEGFR单抗(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及多靶点小分子TKI(索拉菲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仑伐替尼等)可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在HNSCC表现出初步疗效。针对EGFR抑制剂耐药的HNSCC患者,c-Met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靶点,c-Met/HGF抑制剂(Capmatinib、Ficlatuzumab等)可抑制HNSCC增殖、迁移和侵袭,目前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PI3K-AKT-mTOR通路相关靶点药物(雷帕霉素、依维莫司、替西莫司等)无论作为单一疗法还是与细胞抑制药物或放疗联合应用于Ⅰ/Ⅱ期研究中,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靶向治疗 治疗靶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