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红军 柳忠辉 +2 位作者 马迪 陈芳芳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0 mg.kg-1),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n=24),另设正常对照组(n=24),于末次注射后的24、72、120及1... 目的:探讨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0 mg.kg-1),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n=24),另设正常对照组(n=24),于末次注射后的24、72、120及168 h,各组(n=6)分批检测小鼠血清酶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末次注射后72 h肝组织病理损伤最为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以后逐渐恢复;激活素A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与其ⅡA型受体mRNA表达呈平行状态,于注射后7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活素A与其ⅡA受体变化与肝组织病理损伤呈平行状态,提示激活素A可能参与了Con 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类 激活受体 伴刀豆球蛋白A 免疫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其组成型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亮 梁旭方 +3 位作者 瞿春梅 杜嵇华 刘秀霞 何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R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3′RACE技术扩增该序列的3′末端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草鱼肝脏、脑、脾脏、肌肉、脂肪和心脏的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大小为631 bp,604 bp和651 bp,分别编码210、201和217个氨基酸,PPARγ经3′RACE后共获得大小为1331 bp的片段,编码337个氨基酸.草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鱼类PP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1.4%~96.1%;与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65.0%~7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等两栖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7.0%.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草鱼PPARα于肝脏,PPARβ于肝脏、肌肉和心脏,PPARγ于肝脏的表达相对较高.相同物种不同PPAR亚型的同源性较低,而不同物种同型PPAR同源性很高,反映了不同亚型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与其在功能上的差异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cDNA序列 克隆 组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TGFβ_1及其Ⅱ型受体和Smad4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林 许伟青 +2 位作者 姜叙诚 于颖彦 唐剑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 ad4的关系,及其在结肠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nV 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石蜡包埋人结肠癌标本中TGF-β1、TβRⅡ和Sm 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 ad4的关系,及其在结肠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nV 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石蜡包埋人结肠癌标本中TGF-β1、TβRⅡ和Sm 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性率为52.6%(20/38),65.8%的TβRⅡ和63.2%的Sm ad4表达下降。Sm ad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相关(P<0.05)。TGF-β1与TβRⅡ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TGF-β1与TβRⅡ对结肠癌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Sm ad4是TGF-β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但Sm ad4上游可能还存在其他信号通路,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 smad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郝丹丹 张凤宁 +1 位作者 张垒 瑞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97-1701,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转录受体家族成员,它在脂肪细胞分化、肥胖和糖尿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PAR-γ的结构及配体以及其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肥胖症 糖尿病 2 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5和7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龙隆 李菲菲 +1 位作者 刘洪英 王莉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1-589,共9页
目的构建适于高通量筛选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ALK4),ALK5和ALK7抑制剂的筛选模型。方法利用Bac to 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ALK4激酶结构域(ALK4kd),ALK5kd和ALK7kd及Smad2和Smad3蛋白的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目的蛋白... 目的构建适于高通量筛选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ALK4),ALK5和ALK7抑制剂的筛选模型。方法利用Bac to 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ALK4激酶结构域(ALK4kd),ALK5kd和ALK7kd及Smad2和Smad3蛋白的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分别以纯化的ALK4,ALK5,ALK7激酶片段与纯化的Smad3和ATP构建ALK4,ALK5,ALK7激酶活性测定体系,优化各反应底物浓度及反应条件,建立适于通量化分析的筛选模型;以已知ALK激酶抑制剂SB431542为工具分子,检测其对激酶的抑制活性,确证筛选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经酶切和PCR鉴定,所得重组Bacmid均正确。转染Sf9昆虫细胞后纯化获得相应目的蛋白。经条件优化,反应体系中激酶和底物蛋白Smad3最佳浓度均为10 mg·L^(-1),ATP最佳初始浓度为10 nmol·L^(-1)。所得ALK4,ALK5和ALK7激酶抑制剂筛选体系的Z′因子分别为0.71,0.51和0.74,符合高通量筛选要求。已知SB431542在所建模型上对ALK4kd,ALK5kd和ALK7kd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2,188和91 nmol·L^(-1)。结论成功构建了ALK4,ALK5和ALK7激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受体样激酶 BAC to 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高通量筛选分析 smad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下调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在大鼠原代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肖波 王建春 +3 位作者 王关嵩 邓朝霞 徐静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60-1963,共4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作用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typeⅡalveol arepith elial,AT-Ⅱ)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酶消化分离和免疫黏附法纯化原代培养AT-Ⅱ细胞,并进行碱性磷酸...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作用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typeⅡalveol arepith elial,AT-Ⅱ)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酶消化分离和免疫黏附法纯化原代培养AT-Ⅱ细胞,并进行碱性磷酸酶、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和电镜鉴定。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经LPS作用后PPARγ、TNF-α、SP-AmRNA的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LPS作用后细胞PPARγ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结果经碱性磷酸酶、SP-A和电镜鉴定,原代培养AT-Ⅱ细胞成功;在致炎因子LPS作用下,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这一变化伴随炎性因子TNF-α的升高。结论在LPS作用下,AT-Ⅱ细胞内PPARγ表达降低,提示PPARγ参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肺泡Ⅱ上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其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立 芮静安 +2 位作者 王少斌 陈曙光 曲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结果 HCC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12 / 16 )和 6 8.8% (1/ 16 )。在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间uPA和uPA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且主要位于癌侵犯的边缘。非癌组织仅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 ,对照组无特异性阳性染色。在ELISA中 ,癌与非癌组织uPA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3± 0 5 7)ng/mg蛋白和 (1 2 6± 0 14)ng/mg蛋白 ,uPAR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5± 0 2 1)ng/mg蛋白和 (3 15± 0 2 3)ng/mg蛋白 ,有显著性差异 (t=18.96 3,P =0 .0 0 0 ;t=13.6 93 ,P =0 .0 0 0 )。且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中其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 (P <0 0 5 )。  结论 uPA和uPAR在肝细胞癌表达较高并与其进展和侵袭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 受体 肝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意义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乌兰 唐勇 +1 位作者 韩学尧 纪立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Pro12A la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PPARγ"、"pparg"、"Pro12A la"、"type 2 d iabetes"、"Chinese"、&q...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Pro12A la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PPARγ"、"pparg"、"Pro12A la"、"type 2 d iabetes"、"Chinese"、"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2型糖尿病"为检索词,全面检索2型糖尿病与Pro12A la相关的文献,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对研究数据的优势比(OR)值进行合并,并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 (1)检索到22篇,其中17篇符合纳入标准,包含了3927例2型糖尿患者和3364例正常对照,共7921名。纳入研究人群同质性较好,无显著发表偏倚。(2)次要等位基因A la12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频率分别为4.8%与4.6%。在显性和加性遗传模式下,次要等位基因携带者相对于未携带者的OR值分别为0.95(95%C:I 0.80,1.12)和0.93(95%CI:0.79,1.09)。结论中国汉族人群PPARγ基因多态性Pro12A la与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RO12ALA 糖尿病 2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新华 冯戈 +3 位作者 王大章 毛祖彝 冷卫东 何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表达的影响 ,探讨热休克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 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 3 7、40、43、45℃ )uPAR蛋白...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表达的影响 ,探讨热休克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 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 3 7、40、43、45℃ )uPA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 3 7℃组相比 ,40、43℃组加热后Tca 8113细胞u PA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且有统计学意义 ;45℃组uPAR蛋白表达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热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uPAR蛋白表达 ,提示口腔鳞癌局部热疗可能对肿瘤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热休克 舌鳞状细胞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皂苷对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华炳 雷飞飞 李敬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706-1708,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hyperplasia activated receptorγ...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hyperplasia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影响。方法: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sprague dawley,SD),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组),NAFLD模型组(NM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模型组,51只)。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N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周,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GPS高剂量干预组(9只,JH组),给予GPS1 g/(kg.d)灌胃;GPS低剂量干预组(9只,JL组),给予GPS 0.5 g/(kg.d)灌胃;T2DM并NAFLD模型对照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为6周。实验周期14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PPAR,肝脏病理学。结果:(1)肝组织PPARγ:以N组扩增倍数为1计算,M组为0.56,与N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MN组PPARγ表达为0.71,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JH治疗组PPARγ升至0.72,与M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JL治疗组PPARγ升至0.62,与M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2)肝脏病理学:NM组、M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度至重度NAFLD。结论:GPS能够抑制T2DM并NAFLD大鼠肝组织PPARγ表达的下降,达到抑制脂肪肝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 绞股蓝皂苷 影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婕 毛节明 +1 位作者 张福春 王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代谢指标(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动脉硬化的影响,明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γ(PPAR-γ)激动剂能否改善大动脉脉搏波速度,...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代谢指标(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动脉硬化的影响,明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γ(PPAR-γ)激动剂能否改善大动脉脉搏波速度,降低动脉硬化程度,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共4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服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12周;对照组20例,不改变合并用药。分别在0周(基线)、12周测定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 等;并应用 COLIN-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研究对象的脉搏波速度以评价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4 mg/d 治疗12周后,与基线水平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治疗组的脉搏波速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217.3)cm/s 与(1696±184.1)cm/s,t=4.26,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 hsCRP 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程度相关(r=0.48,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可能通过改善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抗炎症等机制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脉搏波速度,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速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冠心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道泉 赵水平 +1 位作者 李江 聂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 (PPARγ)C1 6 1→T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筛选 1 50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1 5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 (PPARγ)C1 6 1→T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筛选 1 50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1 5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  结果 :冠心病组PARγ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2 2 7%vs 34 4 % ,P <0 0 5)。各PPARγ基因型之间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PARγCT基因型与体重指数之间存在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 (P =0 0 2 2 )。  结论 :本研究观察了PPARγC1 6 1→T基因变异在中国人群的分布 ,冠心病患者PPARγCT基因型显著低于对照组。该基因型与体重指数存在对冠心病危险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冠心病 基因变异 PCR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一娜 王莉 +2 位作者 刘向娟 俞春江 程露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及二者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7月—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及神经内科...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及二者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7月—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3 d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及对照人群70例。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HMGB1,用实时RT-PCR法测定两组患者空腹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情况。根据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72 h 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①梗死组患者PPA脚mRNA表达水平(0.54±0.37)低于对照组(1.98±0.35),血清HMGBl水平(12.7±6.1)μg/L高于对照组(2.2±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脚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HMGBl水平呈负相关,r=-0.843,P<0.01。③经相关性分析,脑梗死患者PPARγmRNA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886,P<0.01;脑梗死患者HMGB1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PPARγ和HMGB1均参与脑缺血炎性反应,HMGB1及PPARγ脚mRNA表达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升高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丽华 张忠伟 朱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194,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79例ARDS患者和30例心源性肺水肿(cardiagenic pulmonary edema,CPE)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su-PAR血清浓度。结果ARDS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高于CPE组[10.42(9.11~13.84)ng/mL vs.4.87(3.35~9.61)ng/mL,P〈0.001],在ARDS患者中存活组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低于非存活组[10.06(8.48~11.96)ng/mLvs.13.35(10.08~16.65)ng/mL,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OR=1.52,P=0.034)是ARDS病例组30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在ARDS组中取su-PAR最佳临界点11.71 ng/mL,低于该值的患者30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大于该值者(P=0.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的su-PAR水平显著高于CPE患者,su-PAR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对ARDS和CPE患者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u-PAR是ARDS患者短期死亡率的较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源性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饮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减轻大鼠冠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祝雪丽 熊尚全 +4 位作者 陈怀宇 褚剑锋 吴翔 何绍吾 李玮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98-1701,1707,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饮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40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目的:研究丹参饮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40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丹参饮低剂量观察组(低剂量组)和丹参饮高剂量观察组(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大鼠的炎症介质水平、ICAM-1水平、脂代谢水平、PPAR-γ、LXR-α和ABCA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TG、TC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4组的HDL-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炎症介质和ICAM-1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炎症介质和ICAM-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PPAR-γ、LXR-α和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饮可以通过对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介导,发挥出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肝X受体Α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丹参 檀香 砂仁 冠心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晶 管晓翔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系统是目前肿瘤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关于抑制与uPAR结合以及PA抑制剂(PA inhibitor,PAI)的研究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的思路。文中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uPA系统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静 叶平 +5 位作者 刘永学 袁广胜 杨维 韩春光 吴芳明 贺艳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4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由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至+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体外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非诺贝特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还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当转染质粒含有PAI-1启动子序列-636^+17、-449^+17-、276^+17 bp 3个片段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非诺贝特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以抑制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非诺贝特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脂芬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基因表达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对肥厚心肌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钠对肥厚心肌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假手术-罗...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钠对肥厚心肌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假手术-罗格列酮组(S+组)、心肌肥厚-生理盐水组(H-组)、心肌肥厚-罗格列酮组(H+组)。罗格列酮组:于术后4周用罗格列酮钠生理盐水溶液(4ml·kg-1·d-1)腹腔注射1周;生理盐水组:于术后4周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周(1ml·kg-1·d-1)。术后5周测定心肌肥厚指数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放免法检测左心室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D)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mRNA的表达;EMSA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术后5周手术组左心室心肌明显肥厚;心肌中TNFα、PAF、MPD含量增高(P<0.01);罗格列酮干预能显著降低肥厚心肌中TNFα、PAF、MPD的含量(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心肌肥厚组NFκB活性明显增强(P<0.01),罗格列酮能减轻NFκB的激活(P<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肥厚心肌组织中NFκB激活明显增强,TNFα、PAF、MPD表达升高,这一明显增强的炎症反应能被PPARγ人工合成配体罗格列酮钠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罗格列酮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文苹 王辰 +3 位作者 庞宝森 欧阳松云 杨媛华 代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吕宏 徐根波 卢兴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尿激酶/分析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