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面具与受众认知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宏生 胡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媒介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的今天,接受主体的媒介行为对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后媒体时代,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无所适从,信息真假混淆与受众的是非难辨,唯利是图的利润目的和大众狂欢的... 在媒介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的今天,接受主体的媒介行为对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后媒体时代,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无所适从,信息真假混淆与受众的是非难辨,唯利是图的利润目的和大众狂欢的盲目追求,导致受众的迷惘与失望。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媒介的表象与本质、功能与人格有充分的认识,并需要不断提高媒介与受众理性处理信息的能力。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提出媒介面具的观念,并对两者的相似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消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媒介和受众的认知拓展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并从媒介人格的层面使媒介和受众客观认识媒介的本质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媒体时代 人格面具 媒介面具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报道框架对受众认知活动的影响——以2013年H7N9禽流感时期两家媒体报道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海岩 张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突发事件发生后,以特定的媒体报道框架来引导受众认知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见技巧。通过对2013年H7N9禽流感时期,网民针对凤凰网与新浪网报道所发评论帖的分析发现,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媒体的框架设置活动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但对... 突发事件发生后,以特定的媒体报道框架来引导受众认知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见技巧。通过对2013年H7N9禽流感时期,网民针对凤凰网与新浪网报道所发评论帖的分析发现,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媒体的框架设置活动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但对受众态度形成影响不大。要促进受众对突发事件形成正确认知,新闻媒体应当注意发挥平衡式框架的认知引导功能,科学规划平衡式框架与倾斜式框架的应用范围,重视新闻转载中的二次框架设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传播 报道框架 受众认知 舆论引导 平衡式框架 倾斜式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合差距: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偏差与调节——基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塔娜 张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5-160,共6页
[目的/意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关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存在于哪些具体方面及其对信息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如何,都是需要实证考察予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 [目的/意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关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存在于哪些具体方面及其对信息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如何,都是需要实证考察予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析法勾勒媒介建构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法描述受众认知情况,对比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导出偏差,并基于偏差思考调节策略。[结果/结论]媒介为了达成有效信息传播,需调整媒介建构的方式以弥合与受众认知间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议题框架选择、意见领袖利用、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媒介建构 受众认知 雾霾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认知主导时代的品牌深度沟通 被引量:1
4
作者 凌奎才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在受众认知主导时代,企业光靠非深度沟通已难再铸辉煌,而深度沟通———体验式营销是铸就品牌深度影响力的利器。所谓体验式营销,就是运用多种体验媒介,设计、制作和销售产品,以期在消费者心中造就深度影响。
关键词 品牌 受众认知主导时代 企业 体验式营销 感情营销 思考营销 事件营销 感官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媒受众认知特点与思考
5
作者 陈峻俊 李亚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8-90,96,共4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获取、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的实地调查,从受众自身行为特点和认知对象特点入手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传媒受众认...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获取、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的实地调查,从受众自身行为特点和认知对象特点入手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传媒受众认知的趋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传媒 受众认知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认知视角下的“云报纸”编辑出版策略
6
作者 李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83,共4页
作为报业数字化浪潮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云报纸从其概念提出到成功出版,始终面临着两种声音与论调:一种认为,云报纸能让"互联网活在报纸上",能成为拯救报业的救命稻草;另一种认为,由于其费力程度高,受众需求小,云报纸注定... 作为报业数字化浪潮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云报纸从其概念提出到成功出版,始终面临着两种声音与论调:一种认为,云报纸能让"互联网活在报纸上",能成为拯救报业的救命稻草;另一种认为,由于其费力程度高,受众需求小,云报纸注定与之前的二维码命运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到底哪一种论调是贴近实际的,文章通过对云报纸及其信息收受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进行网络调查,对云报纸编辑出版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报纸 编辑出版 受众认知 符号价值与消费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影响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慧琳 郑保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70,共7页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手段创造出的近乎真实的虚幻世界,在给受众带来充满幻觉的视觉冲击、感官享受和网络环境下沉浸式交互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受众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混淆,颠覆其固有的生活方式和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手段创造出的近乎真实的虚幻世界,在给受众带来充满幻觉的视觉冲击、感官享受和网络环境下沉浸式交互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受众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混淆,颠覆其固有的生活方式和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甚至导致行为的异常或偏激。从哲学的角度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三个特点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的辩证影响,以及由此给受众心理和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网络世界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受众认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昌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共6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让电影这一艺术载体可以承担中国走向世界的任务,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让中国更多的电影作品走向海外院线,进入海外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让电影这一艺术载体可以承担中国走向世界的任务,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让中国更多的电影作品走向海外院线,进入海外观众的视线。不过,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输出海外“电影数量仅在几十部徘徊,占年产电影的平均比例不到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线 电影作品 艺术载体 走向世界 文化软实力 经济全球化 受众认知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类非遗影片受众情感认知需求结构模型及设计策略建构
9
作者 周娉 马丽娜 石佳琦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9-209,共11页
目的通过进一步丰富技艺类非遗影片构建方法,增强技艺类非遗影片对受众情感需求的关注,使其能更好地讲述传统技艺类非遗故事,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方法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聚焦受众情感认知需求,通过深度访谈法... 目的通过进一步丰富技艺类非遗影片构建方法,增强技艺类非遗影片对受众情感需求的关注,使其能更好地讲述传统技艺类非遗故事,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方法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聚焦受众情感认知需求,通过深度访谈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熵权法,对应情感三层次建立受众需求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设计策略,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将构建的三层次策略应用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影片设计,能够有效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准确传达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记忆,全面激活受众从视觉吸引到心理愉悦,再到深度思考与表层交互的完整情感运行机制。结论根据影片创作验证设计策略具备可行性,对我国的技艺类非遗影片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类非遗影片 受众情感认知 情感三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己主义形象的表征建构与受众道德认知——以热播电视剧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思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9,36,共4页
本文运用表征概念对热播电视剧中利己主义形象给予分析,对于不同道德形态下的利己主义形象予以观照。目前利己主义形象及行为在热播电视剧中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职场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热播电... 本文运用表征概念对热播电视剧中利己主义形象给予分析,对于不同道德形态下的利己主义形象予以观照。目前利己主义形象及行为在热播电视剧中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职场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热播电视剧形象表现出的泛利己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合理化"现象,对于受众道德认知乃至实践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主义 表征 电视剧角色 受众认知 道德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信息认知、情感感知与态度意向的实验 被引量:52
11
作者 周勇 倪乐融 李潇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6,共6页
"沉浸式新闻"概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思路,更延伸了用户的感知和行为系统。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迎来诸种可能。探究沉浸式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通过选择《... "沉浸式新闻"概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思路,更延伸了用户的感知和行为系统。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迎来诸种可能。探究沉浸式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通过选择《纽约时报》两则不同新闻材料的文字版、360度全景影像版和虚拟现实版展开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对不同新闻报道形式在受众认知、情感态度和行动意向层面产生的效果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相关总结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沉浸式新闻 传播效果 受众认知 情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崇拜还是内容为王:当前公众对党报传播的认知逻辑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韶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128,共6页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党报宣传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的技术逻辑是否会颠覆传统党报传播的内容逻辑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在广东省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公众对党...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党报宣传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的技术逻辑是否会颠覆传统党报传播的内容逻辑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在广东省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公众对党报的内容信任并没有因为传播手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党报的信任仍然主要来源于内容,但是,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党报传播的吸引力和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传播 受众认知 认知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纠纷媒体报道框架及其对医患信任的影响——以《人民日报》和《健康报》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汪新建 王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4,共10页
医患纠纷的媒介呈现方式影响受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在框架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健康报》近十年间医患纠纷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议题内容、话语主体和报道基调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内容分析,探究在医患纠纷报道中... 医患纠纷的媒介呈现方式影响受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在框架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健康报》近十年间医患纠纷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议题内容、话语主体和报道基调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内容分析,探究在医患纠纷报道中特定媒体的报道框架。基于媒体框架对受众认知的影响机制,本文探讨《人民日报》和《健康报》医患纠纷报道的媒体框架对医患信任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所建立的医患纠纷报道框架都试图构建受众对于医患关系的积极认知,通过积极认知弱化医患危机意识;通过突出医疗行业对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视和决心,提高医患信任中的制度信任;通过引起患方对医方的理解和共情,改善不良医方形象,提高患方信任;通过在医闹议题的报道中选择负面的报道基调,将医闹界定为害群之马,期待医方对患方形成积极的认知,提高医方信任;通过官方和专家学者的话语主体选择,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媒体报道框架 受众认知 医患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 被引量:121
14
作者 孔少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3,共10页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使沉浸式传播成为新的研究焦点,“沉浸”对应着Immersion和Flow experience两个英文术语,术语混用体现着两种研究取向,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图景构建带来的感官沉浸是沉浸传播的初级阶段,而基于各种媒介手段实...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使沉浸式传播成为新的研究焦点,“沉浸”对应着Immersion和Flow experience两个英文术语,术语混用体现着两种研究取向,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图景构建带来的感官沉浸是沉浸传播的初级阶段,而基于各种媒介手段实现的意识沉浸则是沉浸传播的发展方向,对沉浸问题的研究最终会在用户认知研究形成新的跨学科研究交点。媒介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边界问题是沉浸式传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和注意力强化是消除边界的两大方式。艺术手法、拟像技术、综合互动、意义内爆是沉浸传播形成的前提,构建泛在网络、运用交互叙事手法、积极探索受众差异、合理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传播,是实现沉浸式传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传播 沉浸式体验 虚拟现实 VR新闻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下数字化阅读的沉浸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海 王珏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2-45,共4页
虚拟现实因对"图式"符号的高度依赖,展现出了在技术推动下对现有数字化阅读的促进与变更,产生了数字化阅读的沉浸传播现象。文章梳理了虚拟现实技术兴起原因、技术核心与影响,表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将为数字化阅读带来数字、关... 虚拟现实因对"图式"符号的高度依赖,展现出了在技术推动下对现有数字化阅读的促进与变更,产生了数字化阅读的沉浸传播现象。文章梳理了虚拟现实技术兴起原因、技术核心与影响,表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将为数字化阅读带来数字、关系、修辞三维建构的沉浸化传播,并将读者变为媒介化文本的这一最终结果,同时反思了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因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情感、价值与本体的伦理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沉浸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电视节目从文化符号传播到文化内涵传播——以CBS《极速前进》及其改编版ICS《冲刺中国》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稚 孙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4,共3页
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了直观的印象,中国文化内涵的传播给受众带来对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表现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 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了直观的印象,中国文化内涵的传播给受众带来对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表现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国》(The Amazing Race:China Rush)(以下简称:《冲刺中国》)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外合作电视节目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从文化符号传播到文化内涵传播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受众认知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电视 文化符号 文化内涵 海外传播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科普影像《美丽化学》视觉叙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雪莹 朱文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1,共3页
科普影像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形式,将科学内容运用影像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在尽可能保证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使复杂的问题易于理解,引发受众的兴趣。叙事理论的研究为影像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之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 科普影像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形式,将科学内容运用影像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在尽可能保证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使复杂的问题易于理解,引发受众的兴趣。叙事理论的研究为影像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之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以《美丽化学》为例,从科学"真实"在影像中的表达、科普影像的艺术化叙事两个方面对科普影像进行探析,解读其如何将影像艺术与科学真实有机地统一,建立起有序的结构秩序,并在作品中显示出特定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影像艺术 叙事方式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