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众传播·参与互动:网生代受众审美需求下电影创作新变与方向选择
1
作者 李震 韦思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72,共5页
网生代受众是主导、推动电影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不仅对电影艺术的创作逻辑、美学表达等提出了新期待,也引领了电影创作新走向。在“受众为王”语境下,电影创作需要明确网生代受众的审美偏好、观影习惯,通过完善受众互动参与,了解网生代... 网生代受众是主导、推动电影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不仅对电影艺术的创作逻辑、美学表达等提出了新期待,也引领了电影创作新走向。在“受众为王”语境下,电影创作需要明确网生代受众的审美偏好、观影习惯,通过完善受众互动参与,了解网生代受众反馈意见,为受众推荐个性化、充满想象力的电影作品,从而在与互联网文化生态互补与有机互动中,不断提升电影艺术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网生代的定义进行解读,结合网生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审美选择等内容,探索契合网生代受众审美需求的电影艺术创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众传播 参与互动 网生代 受众审美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智能媒介环境与微短剧受众审美变形研究
2
作者 李明霞 宋涵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虚构叙事形式从文字故事转向视听域,微短剧正是继影视剧、网络剧之后,数字智能媒介环境下视听域虚构叙事的新形式。它以故事短、冲突集中、剧情反转快等特点吸引碎片化时代受众注意力,形成爆发式增长的产业市场,但...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虚构叙事形式从文字故事转向视听域,微短剧正是继影视剧、网络剧之后,数字智能媒介环境下视听域虚构叙事的新形式。它以故事短、冲突集中、剧情反转快等特点吸引碎片化时代受众注意力,形成爆发式增长的产业市场,但微短剧受众审美却逐渐趋向土味化、审丑化、非现实性。本文运用媒介环境学理论,观察媒介技术在微短剧受众审美变形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并从创意产业生态视角提出可能性的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受众审美健康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微短剧产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受众审美 媒介环境 创意产业生态 数字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中基于受众审美心理融入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正未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7-397,共1页
随着当前社会受众在整个生活体系中的价值作用日益成熟,如今审美心理已经成为整个受众群体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们审美心理的成熟发展决定了人们不仅期待使用更多设计元素,同时最重要的是将文化价值内涵融入其中,因此传统茶文化元... 随着当前社会受众在整个生活体系中的价值作用日益成熟,如今审美心理已经成为整个受众群体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们审美心理的成熟发展决定了人们不仅期待使用更多设计元素,同时最重要的是将文化价值内涵融入其中,因此传统茶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能够实现视觉传达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受众审美心理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视觉传达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基于受众审美心理融入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受众审美心理 茶文化 具体思路 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新闻导语的受众审美关注
4
作者 戴宇立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55-56,共2页
世纪转型期的现代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关注,直接影响着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向。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新闻导语写作对受众审美心理的关注表现各异。作为新闻与美学的交叉视野,这种对受众审美的关注越来越引起新闻传媒的重视。
关键词 新闻导语 受众审美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静观”“体验”到“游玩”:论综艺节目审美观的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浩 刘梦牵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在影视研究领域,对艺术接受、受众审美接受与受众审美观的研究一直处于较为缺席的状态——“就艺术的四个要素或维度(即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而言,对艺术接受这一维度的研究是相对最为薄弱的。无论是强调世界对于艺术的本体... 在影视研究领域,对艺术接受、受众审美接受与受众审美观的研究一直处于较为缺席的状态——“就艺术的四个要素或维度(即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而言,对艺术接受这一维度的研究是相对最为薄弱的。无论是强调世界对于艺术的本体意义的模仿论,抑或是强调艺术作为艺术家心灵表现的表现论,乃至割断艺术作品与外界的联系,强调艺术品作为自足完整体的形式主义,长期以来都仿佛不屑于关注读者、欣赏者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艺术作品 模仿论 接受者 本体意义 审美 受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网络时代的“隐性票房”——中国网络电影的现况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1,共4页
互联网时代与媒体产业、大众文娱产业的融合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电影制作和宣发的思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也让电影创作的“门槛”降低,这一改变催生了网络电影。随着近年来大众文娱消费意识的提升,以及网络电影产业的逐渐规范化,网络电... 互联网时代与媒体产业、大众文娱产业的融合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电影制作和宣发的思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也让电影创作的“门槛”降低,这一改变催生了网络电影。随着近年来大众文娱消费意识的提升,以及网络电影产业的逐渐规范化,网络电影背后的票房潜力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早期影片质量的口碑问题,网络电影一直都遭受着偏见,在未来,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完善产业结构将成为这一“隐性票房”势力壮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影 网络媒体 视频平台 受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书籍设计者的使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启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2,共4页
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不能无视时尚但又最忌盲目模仿与追风.所以,书籍设计者应该奔赴创造使命的前线,既不做时代审美风尚的落伍者,又能在流行风中持守住自我个性而特立独行.
关键词 书籍设计 审美时尚 受众审美需求 独创性 书籍内容 设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动画美学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莹 米高峰 《电影评介》 2012年第4期26-27,共2页
所谓商业美学,按照尹鸿先生的定义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动画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其商业化操作模式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并作为新兴的文化产品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为创意... 所谓商业美学,按照尹鸿先生的定义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动画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其商业化操作模式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并作为新兴的文化产品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为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国外商业动画的介入,使中国的商业动画产业面临着自身异化和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双重压力,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商业动画 美学特征 审美受众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文化视野下的中华动画
9
作者 方艳 徐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8-49,共2页
中国的动画艺术是一种承载着中国本土文化的艺术。中华动画应该在本民族的文化中挖掘独特的魅力元素,挖掘出符合中国动画的个性表达语言,在动画造型中表现出优秀的本民族文化内涵,还应该从我们本土的民族文化中创造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的动画艺术是一种承载着中国本土文化的艺术。中华动画应该在本民族的文化中挖掘独特的魅力元素,挖掘出符合中国动画的个性表达语言,在动画造型中表现出优秀的本民族文化内涵,还应该从我们本土的民族文化中创造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动画造型。本土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是现代动画艺术语言所要借鉴的资源和植根生存的土壤。中国动画立足于本土文化,展示个性符号的地域性,展现新时期中国动画语言的魅力,从而振兴中华动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化 动画 造型语言 审美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歌剧创作发展的根基探究
10
作者 欧阳昭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中国歌剧从传入中国开始就确立服务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歌剧审美受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传统深受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中国歌剧在创作时除了要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典型文化形态以及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外,还... 中国歌剧从传入中国开始就确立服务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歌剧审美受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传统深受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中国歌剧在创作时除了要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典型文化形态以及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外,还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形成特有的民族神韵。因此探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歌剧创作发展的根基,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国情下歌剧形态的有效方法,本文试从中国歌剧创作发展的美学、哲学传统,民族音乐传统与受众的审美心态传统等方面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传统文化 审美受众 创作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