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事主语句“V得”句的语义功能及成立条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6,共10页
文章从受事主语的特征、谓语动词的性质、"得"字结构的内部差异以及施事角色的表现等方面,比较受事主语"V得"句与带"被"字的"V得"句的异同,并对影响句式成立的条件和动因进行分析。二者在形式... 文章从受事主语的特征、谓语动词的性质、"得"字结构的内部差异以及施事角色的表现等方面,比较受事主语"V得"句与带"被"字的"V得"句的异同,并对影响句式成立的条件和动因进行分析。二者在形式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有无"被"上。文章提出这一形式上的差异反映出的不仅是施事受抑制程度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两种句式在功能上的差异。带"被"字的"V得"句用于叙述受事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的结果性影响,是一种动态的事件句。受事主语句"V得"句用于描写事物在动作行为作用下获得的结果性特征,是一种静态的性状描写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字补语 受事主语句“v得”句 “被”字 性状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得”与“V起来”的主观性及表达差异
2
作者 顾彬楠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受事主语“V得”句与受事主语“V起来”句在学界被称为“平行结构”。本文从“主语的性质”“施事的抑制”“句式的现实性”这三方面考察了二者在主观性表达方面的差异,指出“V得”句与“V起来”句都具有表达言者主观性的功能,但“V起... 受事主语“V得”句与受事主语“V起来”句在学界被称为“平行结构”。本文从“主语的性质”“施事的抑制”“句式的现实性”这三方面考察了二者在主观性表达方面的差异,指出“V得”句与“V起来”句都具有表达言者主观性的功能,但“V起来”句的主观性要高于“V得”句。此外,本文还从“补语的语义指向”和“动作行为的性质”两个方面,指出了“V得”句与“V起来”句的属性表达功能的差异:与“V起来”句相比,“V得”句的属性表达功能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v得” 受事主语“v起来”句 主观性 属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小兵 邓小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得句,二语者优先习得,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得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 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两种"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得句,二语者优先习得,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得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当然这几个因素的作用表现得也不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v得 受事v得 迁移 典型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动句和兼语句中的语义关系——兼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区别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月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96-100,共5页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中的两种特殊句式.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连动式和兼语式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为方便,我们把连动式和兼语式之类不止一个动词谓语的句子统称为多谓语句.本文主要对多谓语句中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中的两种特殊句式.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连动式和兼语式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为方便,我们把连动式和兼语式之类不止一个动词谓语的句子统称为多谓语句.本文主要对多谓语句中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界限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动式 兼语式 语义关系 施事 兼语 连动 受事主语 谓语 主谓关系 动词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的变换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傅雨贤 《汉语学习》 1986年第2期1-7,共7页
一 问题的提出 (1)这篇文章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2)这种思想还束缚着部分工人。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词数相等,词序相同,每个词的词性也一一相对应,同时组合层次也一样,可以说是一种狭义同构。然而二者内部的关系意义是否完全一致呢?... 一 问题的提出 (1)这篇文章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2)这种思想还束缚着部分工人。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词数相等,词序相同,每个词的词性也一一相对应,同时组合层次也一样,可以说是一种狭义同构。然而二者内部的关系意义是否完全一致呢?不。如用变换方法一检验,区别就显示出来。例(2)可以变换为被动句式,部分工人还被这种思想束缚着;例(1)却不能变换为被动句式:一些缺点还被这篇文章存在着。可见,究其实质,这两个句子格式所包含的内部关系意义还是不相等的,差别的关键在于二者的谓语动词的性质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 主动 被动性 变换问题 带宾语 受事 受事主语 床板 自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中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2
6
作者 古今明 《外语研究》 1985年第1期7-16,共10页
在主动句中,为了表达“施事者—行动—受事者”的相互关系,英语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这与汉语是基本一致的。在被动句中,英语使用“主语—被动谓语—by短语”的结构来表达“受事者—行动—施事者”的相互关系。这就与汉语... 在主动句中,为了表达“施事者—行动—受事者”的相互关系,英语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这与汉语是基本一致的。在被动句中,英语使用“主语—被动谓语—by短语”的结构来表达“受事者—行动—施事者”的相互关系。这就与汉语很不同了。首先,英语中谓语的被动语态是利用动词的分词形式来构成的,即“助动词be+过去分词”,但是汉语中的动词不可能通过这样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被动的含义。其次,英语中以受事者为主语的用意,第一是作者不准备让施事者出现,但是句子里又不能没有主语,所以就用受事者做主语。汉语中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汉语句子里可以没有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 施事者 英语被动 谓语动词 主语 古汉语 被动语态 修辞效果 英语使用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文言文无标志被动句例说
7
作者 王聚元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8年第11期29-30,共2页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④用“被”...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④用“被”表示被动。这些都是有标志的被动句,或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 中学文言文 无标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 受事主语 能愿动词 兼语式 意动用法 《马氏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