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诗歌的取效行为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尚云鹤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取效行为"作为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交际概念之一,多年来未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亦无法应用于文学批评理论中。文章通过"取效行为模式"分析视觉诗歌,试图将诗歌作品及其作家与读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诗歌语篇的形式、解... "取效行为"作为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交际概念之一,多年来未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亦无法应用于文学批评理论中。文章通过"取效行为模式"分析视觉诗歌,试图将诗歌作品及其作家与读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诗歌语篇的形式、解读其作家的创作意图、再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从而实现在语言学方法的框架下分析诗歌语篇,实现读者和文学语篇的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效行为 取效行为模式 视觉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取效行为理论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璐璐 尚晓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共18页
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是最基本的语用现象,对儿童语言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儿童词汇、语法的发展,而且能够展示儿童的社会理解力和认知程度。本研究运用INCA-A编码系统和CLAN语料分析系统,从言语倾向与言语行动类型及其数量的角度对CHIL... 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是最基本的语用现象,对儿童语言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儿童词汇、语法的发展,而且能够展示儿童的社会理解力和认知程度。本研究运用INCA-A编码系统和CLAN语料分析系统,从言语倾向与言语行动类型及其数量的角度对CHILDES语料和自建学前儿童口语语料进行分析,揭示学前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构建了取效行为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根据取效行为中语言目的和效果的互动关系,通过具体语料重点阐述了知识与不可预料效果、语言与可预料效果、行为与探试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儿童知识、语言和行为现状,培养其语用交流行为,如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多模态教学法等帮助儿童积累百科知识,通过发展儿童的故事叙事能力训练儿童语言技能,借助主题互动游戏发展儿童的行为交往方式等,以此提高儿童的语言运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发展 取效行为 儿童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话语篇的互动机制及其取效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海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9-83,共5页
动态语篇观认为,语篇是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的创造活动,语篇的互动性归根结底体现于说者意图和目的的传达与听者对该意图和目的的领悟和反应过程之中。如果把会话语篇看作是一个完整言语行为,那么听者的领悟及反应是取... 动态语篇观认为,语篇是一种有结构、有意图的符号编码和解码的创造活动,语篇的互动性归根结底体现于说者意图和目的的传达与听者对该意图和目的的领悟和反应过程之中。如果把会话语篇看作是一个完整言语行为,那么听者的领悟及反应是取效行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为此,文章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的意向性、互动机制及其取效行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语篇 意向性 互动 取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效行为”理论视域下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三文化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彦宏 赵清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99,共4页
从取效行为这一言语理论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一些能顺利地实施取效行为的相关策略,帮助交际者在跨文化这样一种交际语境下构建有利于交际双方达成交际目的的一种文化氛围即第三文化。从取效行为的发展过程及其概念与主要特征的视角,研究... 从取效行为这一言语理论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一些能顺利地实施取效行为的相关策略,帮助交际者在跨文化这样一种交际语境下构建有利于交际双方达成交际目的的一种文化氛围即第三文化。从取效行为的发展过程及其概念与主要特征的视角,研究跨文化的含义以及取效行为理论的运用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合理性,阐释第三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构建第三文化过程中运用取效行为理论的必要性。针对取效行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取效行为策略,以营造更加适合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环境,从而在实施取效行为的策略上丰富取效行为理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效行为 跨文化交际 第三文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效行为视域下儿童语用发展实证研究——评《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的取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阳 刘艳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I0006-I0006,共1页
儿童语用发展研究强调语境在儿童语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儿童语用发展的相关研究逐渐被各国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所重视。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在汉语语境下进行验证。近几年,随着语料库语言... 儿童语用发展研究强调语境在儿童语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儿童语用发展的相关研究逐渐被各国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所重视。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在汉语语境下进行验证。近几年,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儿童语用发展的实证研究也在不断开展,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效行为 语用发展 实证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汉语语境 学龄前儿童 研究成果 视域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行为的要素之一--取效结果探析
6
作者 宣力 郭秀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213,共2页
取效行为是言语行为的三层结构之一。传统语言学通常只注重研究主观确立的目的,却忽略了可能产生的效果。通过对奥斯汀的取效行为的定义、言语行为三层次的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取效行为和取效结果并非完全对等,受话者的实际反应,即取效... 取效行为是言语行为的三层结构之一。传统语言学通常只注重研究主观确立的目的,却忽略了可能产生的效果。通过对奥斯汀的取效行为的定义、言语行为三层次的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取效行为和取效结果并非完全对等,受话者的实际反应,即取效结果构成言语行为要素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结果 取效行为 意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诉讼行使合同解除权未获实体判决时的法律效果——兼评《合同编通则解释》第54条
7
作者 陶禹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6,共12页
在追求“要件—效果”一致性的并存说语境下,以诉讼方式行使合同解除权,当诉状送达后因诉不合法被驳回起诉、撤诉、变更诉讼请求等未获得实体判决时解除效果仍然发生,形成私法效果与裁判状态之间的龃龉。并存说无法解释《合同编通则解... 在追求“要件—效果”一致性的并存说语境下,以诉讼方式行使合同解除权,当诉状送达后因诉不合法被驳回起诉、撤诉、变更诉讼请求等未获得实体判决时解除效果仍然发生,形成私法效果与裁判状态之间的龃龉。并存说无法解释《合同编通则解释》第54条规定的诉状送达后复又撤诉并不发生解除效果,解除效果的发生以人民法院确认解除主张作为前提条件。并存说以实体权利义务公平对等为核心标准,在中国面临实体规范供给不足、诉讼送达乱等困境,更易产生解除效果与裁判结果、当事人意思的背离。两性说结合诉讼状态理论,体现诉讼中攻击防御行为的展开与当事人期待/负担的转移过程,代表当事人对实体内容的认识加深与自我责任的形成,也与起诉作为取效性行为的效果意思实现方式相匹配。以此证成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同时,仍需关注与协议解除合同之协调,在认诺、预备反诉等场景下,结合法院准许撤诉制度与意思表示解释规则,针对是否属于协议解除进行实质判断,以限缩对第54条之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解除权 行为 行为两性质说 诉讼状态论 裁判的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被引量:3
8
作者 虞龙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语言规则 语用学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取效行为 西方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视野下的诗歌语篇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风光 杨维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8,共5页
诗歌是精炼的艺术、文学的精华,纯正文学趣味的培养需要从读诗入手。将诗歌语篇纳入语用学研究视野并建立诗学语用学这一交叉学科可以拓宽语用学和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和层面。诗歌语言与自然语言本质上没有差异,它与作者和读者的心理乃至... 诗歌是精炼的艺术、文学的精华,纯正文学趣味的培养需要从读诗入手。将诗歌语篇纳入语用学研究视野并建立诗学语用学这一交叉学科可以拓宽语用学和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和层面。诗歌语言与自然语言本质上没有差异,它与作者和读者的心理乃至整个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的外部语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采用内观和外观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探究其动态而多维的语用目的。诗歌语篇的互动性可以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取效行为理论模式的建立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诗歌作品欣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语用学 理论 方法 取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语用学的理论特征与范式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婉孜 刘风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处于形成阶段,但是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文学研究势必会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篇 语用学 理论特征 取效行为 诗歌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