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引导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昭昭 孔桦 +4 位作者 孟洁 王超英 朱广瑾 解思深 许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0-1073,共4页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聚氨酯(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研究了其引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细胞增殖试验,研究了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对...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聚氨酯(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研究了其引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细胞增殖试验,研究了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对HUVEC生长的促进作用;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及纽蛋白纤维的形成情况,探讨了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对细胞迁移、骨架发育的影响.此外,还通过ELESA方法检测了生长在不同聚合物膜上的HUVEC分泌组织因子(TF)的数量,探讨了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对HUVEC抗凝血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取向良好,直径为300~500nm;该薄膜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引导HUVEC沿纺丝方向定向排列生长且呈抗凝血表型,组织因子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U光滑膜.因此,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可提供适合内皮细胞的良好生存与增殖环境,在血管的修复与再生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 电纺丝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专栏导言
2
作者 刘国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0,共1页
膜材料对支撑化工、食品、医药等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材料。纳米纤维膜凭借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取向性等特性,在医疗防护、生命健康、环境保护与包装工程... 膜材料对支撑化工、食品、医药等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材料。纳米纤维膜凭借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取向性等特性,在医疗防护、生命健康、环境保护与包装工程、精密过滤与分离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展现出日益显著的应用潜力,为纺织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 纳米纤维 生命健康 医疗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聚氨酯纳米纤维膜卷纱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3
作者 陈灿 拖晓航 王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1,共8页
为解决纳米纤维膜强力低、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将聚氨酯(PU)树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制备纺丝液,再经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并通过加捻和热定形制得PU纳米纤维膜卷纱。比较了纳米纤维膜和膜卷纱的表面形貌,对纳米纤维膜... 为解决纳米纤维膜强力低、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将聚氨酯(PU)树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制备纺丝液,再经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并通过加捻和热定形制得PU纳米纤维膜卷纱。比较了纳米纤维膜和膜卷纱的表面形貌,对纳米纤维膜卷纱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孔隙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纺丝液中PU质量分数为14%和15%时,纤维成膜性良好;纳米纤维膜卷纱表面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取向性,较粗的取向纤维与较细的非取向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结构;随着PU质量分数的增加,取向纤维比例明显增加;与纳米纤维膜相比,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断裂强力、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当PU质量分数为15%时,PU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断裂强度最高,为0.84 cN/dtex,弹性回复率为98%;PU质量分数为14%的纳米纤维膜卷纱经100次拉伸的弹性回复率为83%;热定形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比表面积为1.6362 m^(2)/g,孔容为2965 m^(3)/g,平均孔径为12.3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氨酯 纳米纤维 卷纱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锂电池纳米纤维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伊航 张世钰 +6 位作者 李巧丽 安浩然 崔佳齐 马劲松 张信 孙国华 侯连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工作原理、影响条件及国内外运用该技术制备的锂电池用聚合物纳米纤维隔膜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磺酰胺(PSA)、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等聚合物纳米纤维隔膜,介绍了各种聚合物隔膜... 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工作原理、影响条件及国内外运用该技术制备的锂电池用聚合物纳米纤维隔膜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磺酰胺(PSA)、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PVDF)等聚合物纳米纤维隔膜,介绍了各种聚合物隔膜的特点和性能,并对静电纺丝法制备的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增强抗CO_(2)腐蚀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卢海龙 于影 +3 位作者 左雨欣 王浩然 陈洪立 汝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40,共8页
针对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腐蚀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滚筒转速条件下制备了4组聚乙烯亚胺(PEI)/聚丙烯腈(PAN)复合纤维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柔性... 针对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腐蚀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滚筒转速条件下制备了4组聚乙烯亚胺(PEI)/聚丙烯腈(PAN)复合纤维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柔性电子器件综合测试平台等对复合纤维薄膜的物理特性、CO_(2)吸附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纤维表面较粗糙,存在沟壑、褶皱和微孔等形貌结构;当接收滚筒转速在1500 r/min时,PEI/PAN复合纤维薄膜中纤维排列较规整,结晶度高,取向性显著;相比接收滚筒转速为500 r/min时制备的随机取向的纤维薄膜,接收滚筒转速为1500 r/m时制备的高取向纤维薄膜的比表面积增大了82.29%,CO_(2)吸附性能提升了62.06%,纵向拉伸断裂强度增强了178.57%。本研究通过取向增强获得了兼具抗CO_(2)腐蚀性能和优异力学性能的静电纺丝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隔膜,为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抗CO_(2)腐蚀薄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CO_(2)吸附 力学性能 电池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双双 付少举 +1 位作者 张佩华 孙秀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9,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取向纳米纤维膜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再生丝素蛋白(RSF)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膜。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并对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 为进一步提升取向纳米纤维膜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再生丝素蛋白(RSF)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膜。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并对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最优纺丝参数为选甲酸为溶剂,滚筒转速2400 r/min,纺丝液质量浓度0.16 g/mL,纺丝电压23 kV,出液速度0.6 mL/h,接收距离17 cm;RSF与PVA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使RSF中部分无规结构向α螺旋结构转变;与相同纺丝时间下得到的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相比,取向纳米纤维膜的特点为断裂强力更高,是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的2倍以上,孔径更大,集中在0.5μm附近;取向结构对纳米纤维膜热稳定性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再生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燕丹 章文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0-52,64,共4页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导电聚合物纳米材料、纳米膜、纳米纤维(管)及其纳米粒子在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表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纳米杂化 纳米 纳米纤维 纳米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涂层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伟涛 黄海涛 +1 位作者 何建新 崔世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7-902,共6页
本文以乙醇处理后丝素蛋白(SF)纳米膜为载体,通过逐层自组装方法制备SF-PEI(聚乙烯亚胺)涂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FTIR、TG-DTA、XPS分别研究多层SF-PEI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少于5层SF-PEI涂层纤维膜保持良好... 本文以乙醇处理后丝素蛋白(SF)纳米膜为载体,通过逐层自组装方法制备SF-PEI(聚乙烯亚胺)涂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FTIR、TG-DTA、XPS分别研究多层SF-PEI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少于5层SF-PEI涂层纤维膜保持良好的纤维形貌和基本特征,是理想的潜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但继续增加自组装层数(6层SF-PEI),纤维表面有明显的粘附物,且纤维彼此间粘连严重,形貌恶化。IR、TG-DTA和XPS分析结果表明,PEI大分子已被吸附于SF表面,形成了多层自组装SF-PEI复合纤维膜,且复合膜中N1s以单峰的形式存在,反应了自组装后PEI中"N"元素的价态没有改变,说明自组装涂层纤维膜层与层之间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控制自组装的层数,可以得到具有理想结构和性能的复合纳米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多层自组装 纳米纤维 复合 表面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对聚醚砜纳米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马晓华 许振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76-4681,共6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醚砜( PES )/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 P123, PEO20PPO70PEO20,Ma=5800)纳米纤维膜,考察了P123含量对纺丝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以及对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醚砜( PES )/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 P123, PEO20PPO70PEO20,Ma=5800)纳米纤维膜,考察了P123含量对纺丝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以及对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123含量从3%(质量)增至9%时,其纺丝液的黏度由300 mPa·s增至1000 mPa·s,表面张力在36.5~37.8 mN·m-1范围内;P123改性的PES纳米纤维直径约为360 nm,分布均匀,其表面也比较光滑,取向趋于一致;此外,该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溶胀性能,较大的比表面积(>39 m2·g-1),孔隙率,可用作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聚合物 P123 溶胀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h-BNNS/CPAN复合纤维膜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若鹏 王赛 +4 位作者 代德钊 李文慧 韩雨荷 卢琼 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将CO_(2)转化为附加值产品,采用水煮法,合成比表面积达1009.5 m^(2)/g的六方氮化硼(h-BNNS),以h-BNNS和聚丙烯腈(PAN)为纺丝液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h-BNNS/CPAN纤维膜,然后通过真空浸渍银盐得到Ag/h-BNNS/CPAN...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将CO_(2)转化为附加值产品,采用水煮法,合成比表面积达1009.5 m^(2)/g的六方氮化硼(h-BNNS),以h-BNNS和聚丙烯腈(PAN)为纺丝液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h-BNNS/CPAN纤维膜,然后通过真空浸渍银盐得到Ag/h-BNNS/CPAN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形貌、元素组成、微观结构及光电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银纳米粒子(Ag NPs)并没有改变h-BNNS的结构,其均匀分布在h-BNNS/CPAN复合纤维膜上;以对硝基苯酚(4-NP)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反应测定合成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当焙烧温度为220℃、h-BNNS含量为25%时,Ag NPs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催化剂光还原4-NP的表观速率为0.326 s^(-1);在以CO_(2)还原为模型的反应中,Ag/h-BNNS/CPAN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与纳米Ag的含量成正比,当Ag NPs含量为2.0%时,光催化2 h后CO_(2)转化为CO的产率为181.4μmol/g。结合Ag/h-BNNS/CPAN复合纤维膜的光电特性分析其光催化性能,可探索复合膜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的机理,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Ag NPs与h-BNNS/CPAN复合纤维膜间通过协同作用可实现CO_(2)的高转化率,为高分散纳米金属光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贵金属光催化剂 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纳米 聚合物纤维 复合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取向纤维膜的形状回复力调控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影 王先流 +2 位作者 易兵成 沈炎冰 张彦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3,共8页
将生物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通过稳定射流电纺(SJES)技术制备取向的PLLA/PHBV复合纤维,并评价了其形状记忆性能。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编程原理,对该PLLA/PHBV取向纤维进行不同应变的高温拉伸和低温... 将生物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通过稳定射流电纺(SJES)技术制备取向的PLLA/PHBV复合纤维,并评价了其形状记忆性能。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编程原理,对该PLLA/PHBV取向纤维进行不同应变的高温拉伸和低温固定处理,得到不同拉伸应变的取向纤维,并对其形貌、拉伸力学、分子取向度及形状回复力等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利用SJES技术制备的PLLA/PHBV取向纤维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分别为(96.79±0.64)%和(71.64±8.87)%。经不同拉伸应变编程处理的PLLA/PHBV取向纤维的形状回复应力从0(ε=0)分别增加到(5.32±0.32)MPa(ε=40%)、(7.63±0.26)MPa(ε=70%)和(9.24±0.13)MPa(ε=100%),证明通过改变拉伸应变可以实现对取向纤维形状回复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形状回复力 电纺丝 取向纤维 肌腱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凤艳 程敬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保护环境,开发环保型能源,对人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具有燃料转化率较高和无污染的优点,备受关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孔隙率和三维的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等特点,可以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得... 保护环境,开发环保型能源,对人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具有燃料转化率较高和无污染的优点,备受关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孔隙率和三维的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等特点,可以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类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较低的燃料渗透率,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然后从不同的离子型聚合物基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类别出发,介绍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Nafion、磺化聚酰亚胺(SPI)、聚苯并咪唑(PBI)、磺化聚醚醚酮(SPEEK)等不同种类的离子型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中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同时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质子交换膜的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做了评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离子型聚合物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SiO_(2)单向导湿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3
作者 雷福旺 冯其 +4 位作者 侯奥菡 赵振鸿 谭佳兆 赵景 王先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针对当前导湿材料的导湿性能差、穿着不舒适等问题,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腈(PAN)/SiO_(2)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疏水层和具有取向结构的亲水层,并探究PVDF层厚度对复合纤维膜的孔径、单向导湿指数、透湿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 针对当前导湿材料的导湿性能差、穿着不舒适等问题,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腈(PAN)/SiO_(2)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疏水层和具有取向结构的亲水层,并探究PVDF层厚度对复合纤维膜的孔径、单向导湿指数、透湿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DF层纺丝时间的增加,双层纤维膜的孔径逐渐减小,当PVDF层的纺丝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复合纤维膜的透湿率为8.7 kg/(m^(2)·d),透气率为196.5 mm/s,拉伸断裂强度为1.4 MPa;此外,由于亲水层PAN/SiO_(2)纤维高度取向,加快了水分在该层的扩散和蒸发,双层膜可在2 s内由内向外单向传输液体,单向导湿指数高达1778.2%,具有良好的液体单向传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单向导湿 双层复合纤维 取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膜基弹性固态电解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江训昌 廖敏会 +2 位作者 周洋 杨大祥 王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07-3317,共11页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丙烯酸丁酯(BA)、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为复合原料组分,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聚偏氟二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为基膜的弹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PBA弹性体的引入可以增强复合膜的韧性...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丙烯酸丁酯(BA)、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为复合原料组分,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聚偏氟二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为基膜的弹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PBA弹性体的引入可以增强复合膜的韧性并为锂枝晶穿刺提供缓冲空间,FEC阻燃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复合膜热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通过其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界面接触差、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同时,PVDF中的—C—F官能团还有利于锂离子的吸附和锂盐的解离。PVDF纳米纤维膜的三维互通网状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进而贡献更多的锂离子吸附位点,提供足够多的有序互通锂离子传递通道,并且PVDF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强度,有利于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结果表明,25℃条件下,含有PVDF纳米纤维的弹性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为3.9×10^(-4) S/cm,拉伸强度为13.8 MPa,耐热分解温度为200℃,离子迁移数为0.75,所制备的磷酸铁锂(LFP)|SPE|Li固态电池0.1 C放电比容量为167 mAh/g。其中,LFP/SPE/Li电池0.5 C循环120次的放电容量为122.3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纳米纤维 弹性基质 离子传输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并可再生的超滤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膜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79,共1页
聚合物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广泛应用于过滤领域。但在生产期间,特别是在其处理阶段会引起环境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可回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可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纤维 可生物降解 可再生 超滤 环境问题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宗花 于海容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基于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复合超滤膜,基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TiO2、Fe3O4、SiO2)的复合超滤膜,基于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复合超滤膜。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超滤 纳米碳材料 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聚合物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增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洪立 焦晓宁 柯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4,共7页
为获得纵向拉伸性能优异的静电纺丝锂离子电池隔膜,首先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制备聚丙烯腈(PAN)纤维膜,分析得出在700 r/min时,PAN纤维排列取向性最好。然后将在700 r/min条件下制备得到的PAN增强层纤维膜作为中间层,结合上下2层杂乱分布的... 为获得纵向拉伸性能优异的静电纺丝锂离子电池隔膜,首先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制备聚丙烯腈(PAN)纤维膜,分析得出在700 r/min时,PAN纤维排列取向性最好。然后将在700 r/min条件下制备得到的PAN增强层纤维膜作为中间层,结合上下2层杂乱分布的聚酯(PET)纤维膜形成取向增强复合隔膜,在低速(100 r/min)条件下制备了PET/PAN/PET各向同性纤维膜作为对比膜。表征了2种隔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取向增强复合隔膜的吸液率为371%,热收缩率为4.1%,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0.553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27 V;由其制备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2 mA·h/g;纵向拉伸断裂强度为9.2 MPa,比对比膜提高了130%,该取向增强复合隔膜机械强度显著提高,综合性能优于PET/PAN/PET各向同性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隔 静电纺丝 取向纳米纤维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接枝纳米纤维素增强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晓亮 祁思迈 +2 位作者 王春鹏 王基夫 储富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8,共7页
采用松香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合成松香接枝纤维素纳米晶体(R-CNC),并以R-CNC增强天然橡胶(NR),制备松香接枝纤维素纳米晶体增强天然橡胶(R-CNC/NR)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UV-Vis、XRD、SEM和万能试验机对R-CNC和R-CNC/NR的结构及... 采用松香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合成松香接枝纤维素纳米晶体(R-CNC),并以R-CNC增强天然橡胶(NR),制备松香接枝纤维素纳米晶体增强天然橡胶(R-CNC/NR)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UV-Vis、XRD、SEM和万能试验机对R-CNC和R-CNC/NR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FT-IR证明R-CNC成功合成,通过UV-Vis试验得松香的接枝率为30%,XRD试验测得R-CNC/NR的结晶度为53.94%,SEM分析表明相比于CNC,R-CNC作为填料在NR分子中具有更好的相容性。通过拉伸试验表明NR拉伸强度为0.33 MPa;当CNC质量分数为40%时,纤维素纳米晶体增强天然橡胶(CNC/NR)的拉伸强度为1.56 MPa,弹性回复率88.75%;当R-CNC质量分数为40%时,R-CNC/NR的拉伸强度为2.87 MPa,弹性回复率90.04%。因此R-CNC作为填料更好的增强了NR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香 纤维纳米晶体 天然橡胶 聚合物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到仿生的超疏水纳米界面材料 被引量:172
19
作者 江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58-1264,共7页
对荷叶及水稻叶的研究结果表明 :微米与纳米相结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产生较大的接触角 ,而且可以产生较小的滚动角 ;微米结构在表面的排列可以影响水滴的运动趋势。以这些从自然界获得的结果作为理论依据 。
关键词 超疏水 聚合物纳米纤维 纳米 接触角 滚动角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军院士研究团队在可生物降解油水分离膜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58,共1页
近日,实验室马军院士团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可生物降解的超亲水纳米纤维油水分离膜,突破了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废弃后二次污染的瓶颈.相关论文以《用于超快油水分离的可生物降解静电纺丝超亲水纳米纤维膜》(Biodegradable Electrospinni... 近日,实验室马军院士团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可生物降解的超亲水纳米纤维油水分离膜,突破了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废弃后二次污染的瓶颈.相关论文以《用于超快油水分离的可生物降解静电纺丝超亲水纳米纤维膜》(Biodegradable Electrospinning Superhydrophilic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Ultrafast Oil-water Separation)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静电纺丝 可生物降解 聚合物分离 超亲水 纳米纤维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