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蚕丝蛋白/PCL共混取向纤维的力学性质与细胞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袁翰 郑欣 +1 位作者 邱旭升 陈一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44,共8页
蚕丝蛋白因其良好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和耐灭菌性,是目前骨修复领域不可多得的天然蛋白支架材料。为提高蚕丝蛋白支架对细胞定向移动的引导能力和力学强度,采用静电纺丝方式制备较高取向度的PCL/蚕丝蛋白共混纤维支架,并与非取向型... 蚕丝蛋白因其良好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和耐灭菌性,是目前骨修复领域不可多得的天然蛋白支架材料。为提高蚕丝蛋白支架对细胞定向移动的引导能力和力学强度,采用静电纺丝方式制备较高取向度的PCL/蚕丝蛋白共混纤维支架,并与非取向型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技术表征静电纺丝纤维表面的取向度,并比较不同纤维排列结构下的力学性质。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修复中应用广泛。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健康献髓者,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测试不同结构材料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使用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追踪细胞在不同材料表面的运动功能。结果表明,在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中,91%的纤维分布于"10°范围以内,且该支架具有力学的各向异性,具有较大的轴向拉伸模量。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96 min后,中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组的细胞数量产生显著差异。在取向纤维材料表面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展现出最小的细胞分布夹角,仅为6.57°±4.45°,同时,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长度有显著提高(236.46±82.00)μm。在进一步的实时细胞追踪中,在细胞的主要移动方向上,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分解移动速度达6.66μm/h,远远高于其他表面。因而,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可能在体内应用中支持成体干细胞增殖,并加快早期细胞定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蚕丝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 取向纤维支架 细胞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