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蚤的毒性及pH值对其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于瑞莲 赵元慧 +1 位作者 袁星 梁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1-456,共6页
测定了 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IC_(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且pK.越小.受pH的影响越大,例如,五氯苯酚在... 测定了 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IC_(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且pK.越小.受pH的影响越大,例如,五氯苯酚在pH6.0时的毒性为pH9.0时毒性的45.71倍.在测得毒性数据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胺 苯酚 PH值 大型蚤 毒性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SAR法的取代苯酚类化合物对京杭大运河混合菌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高金 韩宝平 +1 位作者 钱程 秦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86-1389,共4页
以京杭运河秦洪桥断面河水混合菌为受体,采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8种取代苯酚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得到24 h-lgIC50值;并通过对11种理化参数进行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毒性指标-lgIC50对(TSA)2和△Hf的QSA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以京杭运河秦洪桥断面河水混合菌为受体,采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了8种取代苯酚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得到24 h-lgIC50值;并通过对11种理化参数进行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毒性指标-lgIC50对(TSA)2和△Hf的QSA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化合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化学活性和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酚类化合物 混合菌 QSAR法 京杭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胺、苯酚对鲤鱼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袁星 袁晓凡 赵元慧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测定了 1 6种取代苯胺、苯酚化合物对鲤鱼 96h的急性毒性 ,观察了中毒症状 .根据受体学说 ,进行定量构效关系 (QSAR)研究 ,建立了QSAR方程 .结果表明 ,分配过程及有机物分子与细胞内分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是影响这两类化合物生物毒性的... 测定了 1 6种取代苯胺、苯酚化合物对鲤鱼 96h的急性毒性 ,观察了中毒症状 .根据受体学说 ,进行定量构效关系 (QSAR)研究 ,建立了QSAR方程 .结果表明 ,分配过程及有机物分子与细胞内分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是影响这两类化合物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胺 苯酚 急性毒性 结构-活性 鲤鱼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胺和苯酚对鲤鱼毒性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钱力 陈华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352-13354,共3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对取代苯胺、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得到了合理、可信并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18.0%和82.0%,说明化合物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取代苯胺 苯酚 毒性 3D—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苯酚及苯胺类在自然水体中的生物降解速率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光华 周燕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1-613,共3页
以天然水中的混合细菌为降解微生物,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取代苯甲酸、苯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生化需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数据符合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采用基团贡献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各基团... 以天然水中的混合细菌为降解微生物,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取代苯甲酸、苯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生化需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数据符合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采用基团贡献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各基团对生物降解性的贡献依次为:苯基、羧基、甲氧基/甲基、羟基、氨基、硝基.所得线性预测模型稳健性和预测性很好,大多数化合物的预测误差在±0 1之间,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 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水体 生物降解 苯胺类化合物 一级反应动力学 苯酚 生化需氧量 天然水 甲基 苯甲酸 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6
作者 赵劲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8-1193,共6页
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Daphniamagna)24 h急性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并与基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点估计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可以充分... 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Daphniamagna)24 h急性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并与基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点估计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可以充分利用化合物的活性数据信息,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与预测能力以及较宽的应用范围.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可为生态风险评价等提供更加可靠的预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据 贝叶斯统计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环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正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定义表征成键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 Ei,由 Ei 建构新的连接性指数 n K,并用 0阶指数 0 K、1阶指数 1 K研究了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辛醇 /水分配系数及取代苯胺、苯酚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给出了相关的方程。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 定义表征成键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 Ei,由 Ei 建构新的连接性指数 n K,并用 0阶指数 0 K、1阶指数 1 K研究了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辛醇 /水分配系数及取代苯胺、苯酚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给出了相关的方程。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简单 ,使用方便 ,所有 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明显优于相应的文献方法 ,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同类型其他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n K有望在 QSAR/QSPR研究中作为一个新的参数而获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学 取代苯胺 苯酚 硝基苯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生物毒性 定量结构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