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叔本华哲学的省察与反思 |
王建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
|
王国维之死与叔本华哲学 |
单世联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3
|
《天使,望故乡》与叔本华人生哲学观 |
刘积源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4
|
原始佛教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
宋建平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1
|
|
5
|
从理性到反理性的转折——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
刘景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6
|
论王国维对近代德国哲学的研究 |
黄见德
|
《江淮论坛》
CSSCI
|
1989 |
3
|
|
7
|
叔本华:一个再思考 |
姜建强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8
|
论叔本华的痛苦观 |
陆杰荣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9
|
叔本华意志论美学与电影音乐 |
连续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0
|
关于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的对话 |
晓闻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0 |
|
11
|
《人间词话》的内在矛盾 |
蓝华增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2
|
诗何以怨──《红楼梦》和《围城》的忧患意识 |
张俊
沈治钧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3
|
非理性主义是德国法西斯的思想前驱 |
吴友法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0 |
2
|
|
14
|
也谈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转折——兼与刘景泉同志商榷 |
邓安庆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1
|
|
15
|
王国维与西方美学 |
滕咸惠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6
|
王国维的《论性》、《释理》、《原命》 |
陈元晖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17
|
悲观主义解释不了悲剧——重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
舒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