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苗 刘洋 +2 位作者 葛平珍 王丹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3-207,共5页
采用不同培养基筛选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结果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出18株降胆固醇乳酸菌,其中菌株SR10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醇降低率达33.78%,对应降胆固醇的量为68.49g/mL。经对筛选菌株SR10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指标鉴定及16S rRN... 采用不同培养基筛选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结果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出18株降胆固醇乳酸菌,其中菌株SR10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醇降低率达33.78%,对应降胆固醇的量为68.49g/mL。经对筛选菌株SR10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指标鉴定及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乳酸菌为消化乳杆菌;并初步研究了该消化乳杆菌SR10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发现SR10降胆固醇酶主要来源于胞内,胞内酶比活力是胞外酶的8.7倍,在降胆固醇作用中胞内酶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降胆固醇乳 筛选 鉴定 胞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成龙 袁军 +1 位作者 刘淑贞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2-206,共5页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白质降解及GABA的形成,制备高GABA含量酸肉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粉添加量12.73%、食盐添加量4.74%、发酵温度16.50℃。此时发酵60 d的成品酸肉中GABA含量最高为282.36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发酵条件 蛋白质降解 响应面法 Γ-氨基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月英 李成龙 +2 位作者 韦诚 朱丽娟 周才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传统发酵酸肉为原料,制备胆酸盐结合肽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法提取发酵20 d酸肉粗肽含量较高且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通过不同极性大孔树脂筛选,发现DA201-C对酸肉粗肽样品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纯化酸肉粗肽最... 以传统发酵酸肉为原料,制备胆酸盐结合肽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法提取发酵20 d酸肉粗肽含量较高且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通过不同极性大孔树脂筛选,发现DA201-C对酸肉粗肽样品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纯化酸肉粗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5 mg/m L、上样流速1.5 m L/min、洗脱流速3 m L/min、洗脱体积3.5 BV、洗脱剂体积分数75%乙醇(V/V)。进一步采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得到F1和F2两组分,F2组分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是由分子质量范围在265 Da^1.4 k Da的混合小肽组成,F2有高含量的疏水性和芳香族氨基酸。这可能是F2组分具有胆酸盐结合效果的原因,苯丙氨酸可能是其具有胆酸盐结合活性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盐结合肽 分离纯化 初步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韦诚 李成龙 +2 位作者 朱丽娟 谢月英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5-230,共6页
本实验对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分子质量范围265~1 400 D,肽含量75.7%)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化学抗氧化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对·OH、O_2^-·和1,1-二苯基-2... 本实验对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分子质量范围265~1 400 D,肽含量75.7%)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化学抗氧化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对·OH、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2.04、2.79、2.50 mg/m L,表明其对·OH有更好的清除效果。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样品肽对血管内皮细胞不具有明显毒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分泌,高剂量组刺激分泌效果显著高于空白组。实验表明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可通过抗氧化活性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盐结合肽 化学抗氧化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莉君 肖妍 +4 位作者 朱瑶迪 李苗云 马阳阳 徐丽娜 张颖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存在显著性影响,肉丸的最佳配方为6%发酵酸肉、6%抗性淀粉,且添加鸡肉酸肉和猪肉酸肉的肉丸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1.65%、83.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消化180 min的血糖生成指数分别为70.70,70.16,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适量酸肉和抗性淀粉可以改善肉丸的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外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抗性淀粉 血糖生成指数 体外蛋白质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中消化乳杆菌SR10的理化特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葛平珍 刘洋 +2 位作者 王丹 丁苗 周才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6,共5页
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SRl0,对其生理特性和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菌液浊度来判断其最适温度、产酸能力及绘制生长曲线,用纸片法测定其药敏性,在胆盐含量为... 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SRl0,对其生理特性和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菌液浊度来判断其最适温度、产酸能力及绘制生长曲线,用纸片法测定其药敏性,在胆盐含量为0.1%~0.3%的条件下测定其存活率,通过测定培养基中胆固醇含量判断菌株的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R10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有耐低pH和胆盐的能力,对某些抗生素敏感,尤其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敏感性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研究显示,总降胆固醇率为33.7%,其中,同化作用降胆固醇率为20.89%,沉淀作用降胆固醇率为12.80%,说明胆固醇降低过程中同化作用大于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消化乳杆菌SR10 生理特性 降胆固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酸肉煮制过程品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慧琳 李苗云 +2 位作者 赵莉君 赵改名 朱瑶迪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8,25,共8页
利用动力学分析发酵酸肉在70~80℃水浴加热过程中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发酵酸肉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变化均符合一级... 利用动力学分析发酵酸肉在70~80℃水浴加热过程中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发酵酸肉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亮度值的Z值为63.751℃,Ea值为4.016kJ/mol;红度值变化Z值为35.500℃,Ea值为4.029kJ/mol,黄度值变化Z值为32.459℃,Ea值为4.031kJ/mol。剪切力Z值为102.070℃,Ea值为4.047kJ/mol。水分活度的Z值为55.118℃,Ea值为3.643kJ/mol。水分含量Z值为-2.366℃,Ea值为4.034kJ/mol。发酵酸肉煮制过程成熟因子色泽红度值、黄度值的Z值小于水分活度Z值,成熟品质因子亮度值、剪切力的Z值大于过热品质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的Z值,亮度值、剪切力值的变化与优化烹饪条件结论相反,说明发酵酸肉加热过程中其成熟及过热因子均存在优化空间,可以通过优化加热条件进一步改善发酵酸肉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热加工 动力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周才琼 李艳芳 杜木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5,共5页
目的:对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微生物种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中分离出乳酸菌、酵母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未发现霉菌。乳酸菌优势菌群主要是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鉴定12株乳酸菌分别为... 目的:对渝黔地区传统酸肉微生物种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中分离出乳酸菌、酵母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未发现霉菌。乳酸菌优势菌群主要是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鉴定12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链球菌、肠膜明串珠菌、类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米酒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约氏乳杆菌、嗜盐片球菌和啤酒片球菌;优势菌株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贯穿整个发酵过程。葡萄球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其中木糖葡萄球菌为主要发酵菌株。酵母菌主要为汉逊酵母属、接合酵母属、毕赤氏酵母和德巴利酵母属等,鲁氏接合酵母为优势发酵菌株。结论:优势微生物是酸肉风味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可为高效天然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提供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子舌分析热加工酸肉滋味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慧琳 李苗云 +5 位作者 朱瑶迪 赵改名 郝云鹏 肖康 任宏荣 孙灵霞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44,共6页
采用电子舌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4种发酵酸肉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滋味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经不同热处理的酸肉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酸肉或经不同加热处理后酸肉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 采用电子舌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4种发酵酸肉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滋味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经不同热处理的酸肉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酸肉或经不同加热处理后酸肉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酸肉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将苗族酸肉、小米酸肉及微波处理傣族酸肉聚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傣族酸肉为一类,微波处理辣椒酸肉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辣椒酸肉为一类;酸肉中酸、苦、涩、咸、鲜、甜6种基本滋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电子舌 滋味品质 加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