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西发酵酸笋气味物质提取方法优化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郭荣灿
王成华
江虹锐
余炼
刘小玲
赵谋明
-
机构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2-210,220,共10页
-
基金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YFD0400105)
-
文摘
为探索广西发酵酸笋的最佳气味物质提取方法,为进一步进行气味分析提供方法支持,本实验以广西发酵酸笋作为材料,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液液萃取(LLE)、同时蒸馏萃取(SDE)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和提取效果为:LLE法以乙醚作为提取溶剂,饱和氯化钠溶液为稀释液,萃取物峰面积最大,萃取物质种类为34种,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低;SDE法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稀释液采用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提取时间为2h,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高,但萃取物质峰面积最小,萃取物质种类最少,为24种;HS-SPME法采用65μmPDMS/DVB萃取头,添加1.2g氯化钠,萃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30min,萃取峰面积较大,萃取物质种类最多,为41种,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高。故HS-SPME法为最佳萃取发酵酸笋气味物质的方法。
-
关键词
发酵酸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液液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物质
-
Keywords
fermentated bamboo shoot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method
simultaneousdistillation extraction method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method
odorants
-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酸笋发酵过程的总酸度和革兰氏阳性菌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黄图英
班春媛
吴庆标
-
机构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广西大学林学院
-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78-180,共3页
-
文摘
该文以广西南宁地区采摘的新鲜竹笋为原材料,对酸笋发酵过程中的革兰氏阳性菌数量和酸度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经过人工接种乳酸菌的酸笋,其pH值会低于自然接种乳酸菌的酸笋,而总酸度则会高于后者;不同浓度梯度NaCl溶液腌制而成的酸笋,随着NaCl溶液浓度上升,pH值大致呈现下降趋势;而总酸度在0%~7%的浓度梯度范围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经人工接种乳酸菌的酸笋中的革兰氏阳性菌数量明显高于自然发酵的酸笋,而不同浓度NaCl溶液腌制的酸笋之间的革兰氏阳性菌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
关键词
酸笋发酵
林产品深加工
纤维形态
总酸度
-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