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CCP体系在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桂宇 林晶 李海云 《中国乳业》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叙述了HACCP理论在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列出了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关键词 HACCP 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株乳酸菌发酵制作果汁型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段善海 缪铭 陈凌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对大豆多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及种间比为V(La):V(Lb):V(Bb)=2:1:1,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麦芽汁添加量为2.5%,葡萄糖添加量为1%,在37℃条件下培养48h。发酵后的上清液经调配制成... 对大豆多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及种间比为V(La):V(Lb):V(Bb)=2:1:1,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麦芽汁添加量为2.5%,葡萄糖添加量为1%,在37℃条件下培养48h。发酵后的上清液经调配制成酸甜可口、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果汁型乳酸菌发酵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果汁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山药泡菜风味饮料工艺研究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操庆国 曹正 +2 位作者 郭钦 袁盼盼 韩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0-253,共4页
本文主要采用发酵和正交实验对活性乳酸菌泡菜风味饮料的加工工艺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菜饮料原汁发酵条件为:25℃、1%盐+4%白糖+4%大蒜+0.6%茅岩霉,发酵6d所得原汁风味最佳。正交实验表明饮料最佳调配工艺为:160mL原汁+... 本文主要采用发酵和正交实验对活性乳酸菌泡菜风味饮料的加工工艺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菜饮料原汁发酵条件为:25℃、1%盐+4%白糖+4%大蒜+0.6%茅岩霉,发酵6d所得原汁风味最佳。正交实验表明饮料最佳调配工艺为:160mL原汁+30mL纯苹果汁+0.5mL薄荷汁+16%木糖醇+1.5g/L柠檬酸,所得产品感官评分最佳。成品4℃储存7d,pH基本维持在3.35、总酸度为1.2;还原糖含量稳定保持在5.3g/100g;乳酸菌数为108个/mL,大肠杆菌无检出;蛋白质含量为1.78g/100g;盐度为0.7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3.9%,亚硝酸盐含量仅为0.375mg/kg,表明泡菜乳酸菌风味饮料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发酵 山药 活性乳酸菌 风味饮料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烈喜 陈琼 +1 位作者 陈黎斌 朱庆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132-11134,11137,共4页
[目的]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优化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经烘烤、磨浆、糊化、酶解糖化后与全脂奶粉混合,再经乳酸菌接种等工艺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该活性乳酸... [目的]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优化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经烘烤、磨浆、糊化、酶解糖化后与全脂奶粉混合,再经乳酸菌接种等工艺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该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糖化55℃,50 min,葡萄糖淀粉酶加酶量65 U/g,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种配比为1∶1,发酵时间9 h;稳定剂组成为海藻酸钠0.02%,瓜尔豆胶0.02%,单甘酯0.04%(质量分数)。[结论]该工艺制备的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产品呈均匀的流体状,无分层现象;色泽为乳白色或浅灰色,酸甜可口,具有大米和牛奶经乳酸发酵产生的独特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米 活性乳酸菌 发酵 米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艳弘 孟勇 +2 位作者 崔晋 曹培杰 黄开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243-246,共4页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筛选适宜其发酵的复合乳酸菌,制备牛蒡发酵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与稳定剂配方,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SD2为适宜的发酵菌种,牛蒡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料...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筛选适宜其发酵的复合乳酸菌,制备牛蒡发酵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与稳定剂配方,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SD2为适宜的发酵菌种,牛蒡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料液比为1 g∶6 mL,复合乳酸菌菌种配比(体积比)为1 mL∶1 mL,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0 h;复合稳定剂配方:黄原胶用量为0.10%、果胶用量为0.30%、结冷胶用量为0.2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蒡发酵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稳定性和明显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乳酸菌 发酵饮料 稳定性 抑菌活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豆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效群 王晓闻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30-333,共4页
本文对会有活性乳酸菌的乳酸发酵豆奶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菌种的筛选、酸味剂和欧度的选择、整合剂的筛选、稳定性因素正交试验等方面进行试验后,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成功地将乳酸发酵技术应用于大豆蛋... 本文对会有活性乳酸菌的乳酸发酵豆奶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菌种的筛选、酸味剂和欧度的选择、整合剂的筛选、稳定性因素正交试验等方面进行试验后,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成功地将乳酸发酵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的加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乳酸菌 配方 发酵豆奶饮料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乳酸菌饮料
7
《中国农机化》 1993年第1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饮料 发酵 乳酸菌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在保存期内乳酸菌活菌数的研究
8
作者 蔡迦勒 陆志娟 《广西畜牧兽医》 2005年第2期56-57,共2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乳酸菌在灭菌乳介质中的生存繁殖和生长曲线以及乳酸菌在灭菌的乳酸饮料 (不同 pH值与温度 )中的生长繁殖与死亡周期。结果发现XM
关键词 保存期 活菌数 储藏 生长繁殖 菌种 生长曲线 温度 发酵乳酸菌饮料 乳酸饮料 灭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泡菜风味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9
作者 郭钦 苏春燕 +2 位作者 杨龙平 徐海棠 陆文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泡菜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泡菜水富含大量活性乳酸菌、发酵活性物质及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具备较好的开发潜力。本试验针对以上问题,优化泡菜发酵方法,研究泡菜饮料的加工工艺和调配工艺,制备出新型活性乳酸菌泡菜风... 泡菜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泡菜水富含大量活性乳酸菌、发酵活性物质及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具备较好的开发潜力。本试验针对以上问题,优化泡菜发酵方法,研究泡菜饮料的加工工艺和调配工艺,制备出新型活性乳酸菌泡菜风味饮料。研究结果表明,泡菜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盐4%、糖4%、米酒60%、干红辣椒3%、姜和蒜各2%、花椒0.2%、红皮红心萝卜4%、紫苏0.27%、甘草0.02%、茶叶0.02%,25℃自然发酵5 d口感最佳。泡菜饮料调配工艺为黄原胶0.3%、木糖醇6%、甜橙香精0.1%+草莓香精0.02%,调配后原汁稀释40%,4℃保存1月无需添加防腐剂,最终制备饮料口感清爽柔和、清香,富含活性乳酸菌和发酵活性物质,为老少皆宜的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活性乳酸菌 泡菜 风味饮料 加工工艺 调配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加工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洪民 《农村新技术》 2013年第10期34-34,共1页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具有营养、...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具有营养、功能互补的增效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饮品。以下以灵芝酸奶为例,说明其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生长 发酵饮料 食用菌 加工方法 生理活性物质 发酵饮品 生长过程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叶发酵型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远利 王潇 +3 位作者 赵存朝 王紫琳 陶亮 田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4-221,共8页
以连翘叶、白砂糖、阿拉伯胶为主要原料,制备连翘叶发酵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考察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以连翘叶、白砂糖、阿拉伯胶为主要原料,制备连翘叶发酵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考察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表明,连翘叶发酵型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5%,复合菌种(克鲁维毕赤酵母∶植物乳杆菌=1∶1)接种量0.04%,连翘叶粉添加量2.0%,阿拉伯胶添加量0.6%,发酵时间1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连翘叶发酵型饮料感官评分为(86.53±1.03)分,色香味俱佳,口感酸甜,无明显苦味,理化与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连翘叶发酵型饮料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OD_(700 nm)值)分别为(90.57±2.63)%、(79.85±1.74)%、(0.736±0.0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发酵饮料 发酵工艺 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枸杞果汁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宁馨 鲁群 +2 位作者 丁士勇 刘睿 向世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6-194,共9页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枸杞果汁 酚类物质 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发酵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
13
作者 何全鑫 《农家科技》 2012年第10期41-41,共1页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本身就是一种益生菌,且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本身就是一种益生菌,且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具有营养互补、功能互补的增效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生长 发酵饮料 食用菌 加工 生理活性物质 功能互补 发酵饮品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海燕 乔成亚 +3 位作者 刘振民 龚广予 梅芳 孙卓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以生牛乳、蔗糖、燕麦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为稳定剂,制成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通过不同稳定剂、蔗糖的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3... 以生牛乳、蔗糖、燕麦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为稳定剂,制成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通过不同稳定剂、蔗糖的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3%、0.2%、0.04%,蔗糖的最适添加量为7%,按照该配方组合制备的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的口感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发酵酸乳饮料 乳酸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浊型玉米发酵饮料的配方与工艺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静波 林春艳 +2 位作者 唐丽新 张升华 王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第11期15-16,共2页
玉米发酵型饮料多由新鲜甜糯玉米进行乳酸菌发酵而生产的,本试验采用普通粮食用黄玉米为原料,在模拟自然发酵基础上,优化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技术,筛选规模化生产发酵剂的菌种及发酵助剂(酶),生产适合大众口味的混浊型饮料。
关键词 玉米发酵饮料 混浊 工艺 规模化生产 配方 乳酸菌发酵 甜糯玉米 自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乳酸菌饮料的生产
16
作者 张富新 《中国奶牛》 1991年第1期56-5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行业的产品越来越重视营养,出现了一些富含强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饮料和保健饮料。乳酸菌饮料就是这类饮料。它以乳和乳制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乳酸菌发酵后而制成。这种饮料除含有丰富的蛋...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行业的产品越来越重视营养,出现了一些富含强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饮料和保健饮料。乳酸菌饮料就是这类饮料。它以乳和乳制品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乳酸菌发酵后而制成。这种饮料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外,还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使乳中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乳糖变为乳酸,起到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增进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这种饮料乳味清香,清凉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 乳中 乳酸发酵 原料乳 消化吸收 活性乳酸菌 发酵 脱脂乳 嗜酸乳杆菌 脱脂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乳酸菌乳饮料的分层
17
《农产品加工》 2009年第8期14-14,共1页
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 发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在国内通常称为“乳酸菌饮料”或“酸奶饮料”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蔬汁或糖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然后经稀释而制成的活性(非杀菌型)或非活性(杀菌型)的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 含乳饮料 乳酸菌发酵 食品添加剂 酸奶饮料 发酵 活性 蛋白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味活菌乳酸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凌 张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8-30,共3页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在发酵酸奶的基础上,加入稳定剂、蜂蜜、香精、糖类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技术参数和产品的质量指标,得到一种营养、风味独特的果味活菌乳酸饮料。
关键词 鲜牛乳 发酵 活性乳酸菌 果味乳酸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饮料
19
作者 戴行钧 《教育学报》 1996年第1期47-47,共1页
发酵饮料戴行钧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饮料花色品种很多,多数饮料基本上都属于配制类的,比较高级的饮料含有一些果汁、菜汁、药材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还有一类发酵饮料,虽然品种上还不多,但却很有发展前途。发酵饮料是一种... 发酵饮料戴行钧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饮料花色品种很多,多数饮料基本上都属于配制类的,比较高级的饮料含有一些果汁、菜汁、药材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还有一类发酵饮料,虽然品种上还不多,但却很有发展前途。发酵饮料是一种完全天然的食品。其基质原料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饮料 食用菌 发酵 饮料风味 醋酸菌 生理活性物质 提高人体免疫力 临床试验 单细胞植物 乳酸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乳饮料市场将发生三大裂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海军 《中国牧业通讯》 2008年第16期54-55,共2页
近年来,含乳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目前,从市面上看,含乳饮料主要分为发酵型和配制型两大类。发酵型主要以乳酸菌发酵为主,配制型是辅以纯净水、白砂糖、果味汁、食用香精等添加成分生产加工而成。相比之下,配制型含乳饮料... 近年来,含乳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目前,从市面上看,含乳饮料主要分为发酵型和配制型两大类。发酵型主要以乳酸菌发酵为主,配制型是辅以纯净水、白砂糖、果味汁、食用香精等添加成分生产加工而成。相比之下,配制型含乳饮料的品种较多,占据市场份额较大。从品牌结构看,含乳饮料市场品牌比较集中,一些名优主流品牌通过差异化概念的导人和强大的广告攻势很快便可切人市场,并一举成为单个品类的领头羊,如娃哈哈营养快线、小洋人妙念果乳、伊利优酸乳、银鹭花生牛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乳饮料 饮料市场 裂变 市场品牌 乳酸菌发酵 配制 市场发展 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