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酸泡菜发酵乳酸菌与酵母菌筛选及其共发酵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骏飞 唐蓉 +4 位作者 王晖 刘毕琴 汤回花 李宏 史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适用于低酸泡菜的复合发酵菌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5在pH 4.5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24 h产酸量较少;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M1、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M2和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M4在p H 4.0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不产气、不产璞。将菌株L5分别和菌株M1、M2、M4组合发酵芥菜时,菌株M1在体系中生长较好,发酵10 d时活菌数达(2.41±0.06)lg(CFU/mL),而菌株M2、M4在发酵4 d后未检出;发酵结束时菌株L5和M1共发酵组乳酸菌活菌数[(5.71±0.02)lg(CFU/m 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酸含量(2.30±0.03)g/kg和亚硝酸盐含量(1.35±0.02)mg/kg也低于其他两个接菌发酵组,感官评分(85.00±2.12)最高,且有独特坛香味;自然发酵组泡菜未成熟,具有明显的生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酵母菌 耐受性 发酵性能 筛选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38
2
作者 塔娜 魏日华 +2 位作者 德庆哈拉 那日苏 王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13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制成发酵剂。选用开花期无芒雀麦,刈割切段至2~3 cm,根据所喷发酵剂菌株的不同,分为4个处理:1)对照处理(con处理),喷洒无菌去离子水;2)异型发酵处理(he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液;3)同型发酵处理(ho处理),喷洒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2种菌1∶1混合);4)同型发酵+异型发酵处理(he+ho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3种菌1∶1∶1混合)。各处理喷洒量均为10 m L/kg鲜牧草,喷洒总菌数约为5×105CFU/g鲜牧草,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实验室常温发酵60 d后开封,通过测定无芒雀麦青贮营养成分、菌群数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经60 d青贮发酵后,4个处理的p H均较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发酵效果均较好(p H≤4.3),尤以ho处理效果最优。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con和ho处理的p H迅速增加,至第8天时达到7以上;he+ho处理p H增加幅度略低于con和ho处理,其p H至第8天时为6.3,显著低于con和ho处理(P<0.05);he处理p H增加非常缓慢,至第8天时仅为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60 d青贮发酵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ho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on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WSC含量在ho处理中迅速降低,在he处理中缓慢降低;至第8天时,WSC含量以he处理最高,he+ho处理显著低于前者(P<0.05),而con和ho处理则显著低于he和he+ho处理(P<0.05)。青贮发酵后霉菌数量明显受到抑制,且以单独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和混合添加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乳酸菌时抑制效果较优,这2个处理均未检出霉菌,且he+ho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5天时仍未检出霉菌,he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8天时仍未检出霉菌。在有氧暴露第3和5天时,he和he+ho处理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on、ho处理(P<0.05)。在有氧暴露第8天时,he+ho与he处理的乳酸、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P<0.05)。he、he+ho、con和ho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依次降低,分别为194、126、62和58 h。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布氏乳杆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抑制无芒雀麦青贮的有氧腐败,保证无芒雀麦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品质的稳定,且前者更有效;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未能在提高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同型发酵乳酸菌 异型发酵乳酸菌 青贮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发酵乳酸菌青贮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日华 桂荣 +1 位作者 塔娜 那日苏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很多添加剂被用来促进青贮发酵过程,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乳酸菌添加剂。不同发酵类型的青贮菌剂对青贮的营养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动物采食量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主要阐述异型发酵乳酸菌添加剂对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青贮 添加剂 异型发酵乳酸菌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付薇 陈伟 +3 位作者 王小利 孟军江 覃涛英 韩永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45-625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BR07和1株发酵乳杆菌LFE19。将前期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P06和戊糖片球菌PP02与上述3株菌株制成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添加量均为5×105 CFU/g,分为8个处理:1)CK处理(无乳酸菌);2)T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1∶1);3)Y1处理(短乳杆菌LBR02);4)Y2处理(短乳杆菌LBR07);5)Y3处理(发酵乳杆菌LFE19);6)T+Y1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2=1∶1∶2);7)T+Y2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7=1∶1∶2);8)T+Y3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发酵乳杆菌LFE19=1∶1∶2)。对8个处理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后第0、3、6、9天的pH、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60 d时,各处理pH差异不显著(P>0.05),均低于4.1。T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K、Y3、T+Y3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处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贮前相比,青贮60 d时,各处理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有氧暴露第9天,Y1、Y2、T+Y1、T+Y2处理pH和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综合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T+Y1处理>Y1处理>T+Y2处理>Y2处理>Y3处理>T处理>T+Y3处理>CK。综上分析,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有氧暴露后,短乳杆菌LBR02单独添加或与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组合添加在保存甜高粱营养价值、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甜高粱青贮 营养价值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诱导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的4D打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岩 牛犇 +5 位作者 王冠楠 房祥军 刘瑞玲 吴伟杰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粉的添加量为25%(质量分数)时,打印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支撑性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4D打印凝胶体系的乳酸菌数量大量增长、霉菌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引起打印物pH值降低约1.8,导致打印物中花青素的颜色从紫色变为红色,发酵12 h的ΔE值为15.2;此外,打印物的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回复性)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小幅度增加,这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和水分的变化(水分质量分数降低5.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浆凝胶 4D打印 乳酸菌发酵 自发变色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高小妹 隋勇 +6 位作者 祝振洲 李书艺 周雷 施建斌 熊添 蔡芳 梅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原料,以乳粉和蔗糖为辅料,添加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制成发酵型米乳。并以相同条件下不添加发酵剂制成的非发酵型米乳为对照,比较分析6种米乳的稳定性... 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原料,以乳粉和蔗糖为辅料,添加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制成发酵型米乳。并以相同条件下不添加发酵剂制成的非发酵型米乳为对照,比较分析6种米乳的稳定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显著(P<0.05)提高了米乳的酸度、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降低了米乳的pH、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对离心沉淀率无显著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发酵后米乳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显著提高,正己醇、苯甲醛等米乳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分别增加了0.23%~2.42%、0.11%~0.72%。乳酸菌发酵后的米乳具有特有的发酵风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发酵谷物饮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乳 乳酸菌发酵 营养 风味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油莎草品质和风味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赵雪玲 闫春梅 +2 位作者 王玲玉 宁明 周中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5-165,共11页
本试验以油莎草为原料,分别采用融合魏斯氏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厌氧发酵,并在乳酸菌发酵基础上分别添加油莎豆粕水提液及尿素作为营养剂(营养剂添加组),以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油莎草秸秆组分、相对饲用价值、有机酸合成、微生物数量以及... 本试验以油莎草为原料,分别采用融合魏斯氏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厌氧发酵,并在乳酸菌发酵基础上分别添加油莎豆粕水提液及尿素作为营养剂(营养剂添加组),以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油莎草秸秆组分、相对饲用价值、有机酸合成、微生物数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发酵剂对照组(CK组)相比,添加发酵剂组油莎草秸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提升(P<0.05),而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降低(P<0.05),表明生物处理促进了生物质量的转化。特别是添加油莎豆粕水提液、尿素的植物乳杆菌发酵组(LP-4组),蛋白质含量对比CK组增加48.2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34.70%。固态发酵增加了油莎草抗氧化能力,与总酚、黄酮的相关性显著。发酵过程中,与CK组相比,发酵进行过程中乳酸菌迅速成为体系优势菌种,显著降低霉菌数量并维持较低的pH,融合魏斯氏菌发酵组在发酵7 d后显示出更高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有机酸生成情况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以乳酸为主,而融合魏斯氏菌发酵组则以乙酸为主,表现出菌群与代谢产物间的内在联系。GC-MS结果表明,乳酸菌的发酵均可提升风味物质的种类,如醇类、酯类;另外,发酵组含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其次是醇类和醛类;而植物乳杆菌发酵还提升了酯类物质含量。营养剂的添加进一步提升了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可能与加强发酵强度有关,为提升油莎草饲料价值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 乳酸菌发酵 发酵品质 有机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与乳酸菌复合发酵条件的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凡凡 苗芳 +2 位作者 王旭哲 唐开婷 马春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03-711,共9页
为给今后复合发酵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乳酸菌复合发酵情况下二者数量均达到最优值的发酵剂量。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设计乳酸菌(LAB)和真菌的数量为响应值,求出响应值均为最大时的自变量值。自变量为同、异型... 为给今后复合发酵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乳酸菌复合发酵情况下二者数量均达到最优值的发酵剂量。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设计乳酸菌(LAB)和真菌的数量为响应值,求出响应值均为最大时的自变量值。自变量为同、异型发酵LAB和纤维素分解菌添加比例及添加剂量,其中同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异型[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发酵LAB的添加量均为1×105、3×105和5×105cfu·g^(-1)(即5、5.48、5.70 lg cfu·g^(-1)),纤维素分解菌的比例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1∶2、1∶2∶1和2∶1∶1,纤维素分解菌的添加剂量为0.1%、0.2%和0.3%。LAB和真菌的数量的测定采用传统菌种计数法计数。结果表明:建立的LAB和真菌数量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3,R2分别为0.95和0.74。其中同、异型发酵LAB的添加量及其交互作用对LAB数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真菌的添加量以及同、异型发酵LAB的交互作用对真菌数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最终优化结果为同型发酵LAB添加量为5×105cfu·g^(-1)(5.70 lg cfu·g^(-1)),异型发酵LAB添加量为4.7×105cfu·g^(-1)(5.67 lg cfu·g^(-1)),纤维素分解菌比例为2∶1∶1,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同型发酵乳酸菌 异型发酵乳酸菌 纤维素分解菌 发酵添加剂 发酵条件 响应曲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液对面团发酵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怡芸 王兴奔 +4 位作者 韩文 吴佳欣 徐妮妮 顾瑞霞 陈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选用从扬州富春茶社老酵面团和西藏奶酥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作为发酵菌,等质量比复配后分别制备乳酸菌发酵液和酸面团,并探讨这两种发酵基质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G)相比,添加乳酸菌发酵液(LF)和酸面团(SD)的... 选用从扬州富春茶社老酵面团和西藏奶酥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作为发酵菌,等质量比复配后分别制备乳酸菌发酵液和酸面团,并探讨这两种发酵基质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G)相比,添加乳酸菌发酵液(LF)和酸面团(SD)的面团发酵力和酸度均显著提高,pH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LF组在发酵4 h后的pH值最低(4.48),酸度(TTA)最高(5.47 mL),体积变化率最大(3.28倍)。与CG组面包相比,LF和SD组面包的比容和感官评分均显著提高,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且都能改善面包的内部组织,其中LF组整体效果最好;相同的贮藏时间,SD组和LF组面包的老化焓值均显著低于CG组,其中LF组最低(2.017 J/g)。综上可知,添加乳酸菌发酵液能提高面团的发酵速度,改善面包的感官品质、质构和内部组织,延缓面包的老化速度,是可以替代酸面团的新型乳酸菌发酵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发酵特性 面包品质 酸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花生衣抗糖化缓解皮肤衰老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岳开妍 毛丙永 +3 位作者 唐鑫 张秋香 赵建新 崔树茂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糖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并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衰老。体外实验表明花生衣具有抗糖化作用,乳酸菌发酵能否提升花生衣的抗糖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体外AGEs生成模型和丙酮醛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模型,从10株乳酸菌... 糖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并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衰老。体外实验表明花生衣具有抗糖化作用,乳酸菌发酵能否提升花生衣的抗糖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体外AGEs生成模型和丙酮醛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模型,从10株乳酸菌中筛出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该菌具有很好的抑制AGEs生成能力,能缓解HSF细胞的糖化损伤。高糖细胞模型实验发现,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HSF细胞中BAX和NFKB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口服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GEs含量,提高小鼠皮肤弹性,改善小鼠皮肤萎缩状况,且效果优于未发酵花生衣。由此可见,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能显著提升花生衣的抗糖化功能,缓解皮肤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糖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乳酸菌发酵 花生衣 皮肤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对低水分粳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司华哲 刘晗璐 +2 位作者 南韦肖 金春爱 李光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4-1299,共6页
为探讨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对低水分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秸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稻秸(含水量50.47%)为青贮材料,设有4组,即对照组(CS),布氏乳杆菌H4001组(HS,5×10~6 cfu·g^(-1)FM),植物乳杆菌S2406... 为探讨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对低水分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秸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稻秸(含水量50.47%)为青贮材料,设有4组,即对照组(CS),布氏乳杆菌H4001组(HS,5×10~6 cfu·g^(-1)FM),植物乳杆菌S2406组(SS,5×10~6 cfu·g^(-1) FM)及植物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混合组(MS,5×10~6 cfu·g^(-1)FM),发酵时间60d,取青贮粳稻秸秆样品测定其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S2409可显著降低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P<0.05),提高青贮的乳酸、粗蛋白和干物质含量(P<0.05),而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H4001可显著提高青贮的乙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型发酵乳酸菌在青贮开窖后可分别延长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时间36h、65h。混合组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合不同情况单独或混合使用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可获得更加优质的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分青贮 同型发酵乳酸菌 异型发酵乳酸菌 粳稻秸秆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法研究乳酸菌发酵蘑菇浆的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12
作者 冯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以杏鲍菇和金针菇为原料,利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按1∶1∶1复合发酵蘑菇浆,以发酵时间、接种量、木糖醇添加量、菇水比为单因素,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蘑菇浆的加工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蘑菇浆的黏度、... 以杏鲍菇和金针菇为原料,利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按1∶1∶1复合发酵蘑菇浆,以发酵时间、接种量、木糖醇添加量、菇水比为单因素,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蘑菇浆的加工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蘑菇浆的黏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A)>接种量(B)>木糖醇添加量(C)>菇水比(D)。发酵时间6 h、接种量4%、木糖醇添加量7.5%、菇水比1∶5为乳酸菌发酵蘑菇浆的最优工艺。测得最优配方制备的蘑菇浆的黏度为1445.56 Pa,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1%,酸度为56.5°T。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蘑菇浆呈乳白色,酸甜可口,细腻醇厚,有乳酸菌发酵独有的风味,质地均匀,蘑菇香味浓郁且色泽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浆 乳酸菌发酵 模糊数学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吴雨桐 王佳瑶 +5 位作者 马梦晗 董元惠 戴瑶瑶 由笑 张莉力 许云贺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32-34,共3页
研究乳酸菌对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发酵过程中0,5,10,15 h的黄酮、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后黄酮、总酚及抗氧化性均显著提高(p<0.05),乳酸菌发酵可提高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中黄酮和总酚的... 研究乳酸菌对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发酵过程中0,5,10,15 h的黄酮、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后黄酮、总酚及抗氧化性均显著提高(p<0.05),乳酸菌发酵可提高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进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为产品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副产物 乳酸菌发酵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中药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14
作者 蒲刚军 肖语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4期59-60,共2页
传统药物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往往存在药物残留、耐药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近年来,乳酸菌发酵中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中备受关注。乳酸菌发酵中药在畜牧养殖中不仅具有多种优点,还能减少化... 传统药物治疗动物疾病的方法往往存在药物残留、耐药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近年来,乳酸菌发酵中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中备受关注。乳酸菌发酵中药在畜牧养殖中不仅具有多种优点,还能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残留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畜牧养殖业 药物残留 替代方案 动物疾病 化学药物 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熟干酪的非发酵剂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干酪浆模型蛋白质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蕊 李晓东 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干酪浆蛋白水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酸菜中筛选出一株可以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S-1,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 ST-Ⅲ),此菌株产酸能力低,具有较高的自溶度与氨肽酶活力,在干酪浆模型成熟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促熟 酸菜 发酵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麸皮酸面团对高纤维面包面团流变发酵学及烘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钟京 王凤 +3 位作者 刘娜 贾春利 黄卫宁 RAYAS-DUARTE Patricia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54,57,共7页
运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大麦麸皮和小麦麸皮,研究了麸皮酸面团发酵时间和添加量对面包面团pH、总酸度值(TTA值)、面团流变发酵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面团中添加10%~30%未发酵(发酵时间为0h)的大麦或者小麦麸皮酸面团,随添加量... 运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大麦麸皮和小麦麸皮,研究了麸皮酸面团发酵时间和添加量对面包面团pH、总酸度值(TTA值)、面团流变发酵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面团中添加10%~30%未发酵(发酵时间为0h)的大麦或者小麦麸皮酸面团,随添加量增加,面包面团的pH和TTA值均有所增加;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pH逐渐降低,TTA值逐渐增加。适当发酵时间(8或16h)和添加量(20%)的麸皮酸面团对面包面团发酵流变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发酵8h的大麦麸皮酸面团和发酵16h的小麦麸皮酸面团,当添加量为20%时,与空白组的面团最大膨胀高度(Hm)、气体泄漏时间(Tx)和保留系数(R)最相近。当酸面团发酵时间过长(24h)或添加量过多(30%)时,Hm、Tx和R值均降低。随未发酵麸皮酸面团添加量增加,面包比容减小,硬度增大,面包芯结构变得松散不致密,气孔增大。不论大麦麸皮酸面团还是小麦麸皮酸面团,当其发酵时间为8~16h,添加量为20%时,所制得的面包比容较大,硬度较小,气孔稠密度(CD)和气孔表面积分率(AF)均较大,感官评分高,最接近空白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麸皮 酸度 发酵流变学特性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改善米粉食用品质的机理 被引量:23
17
作者 闵伟红 李里特 +2 位作者 鲁战会 楼湖冰 辰巳英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3,共6页
以早籼稻为原料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改善大米淀粉凝胶食用品质的机理 ,揭示了大米淀粉的功能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GPC结果表明 ,淀粉颗粒经过凝胶柱被分成 2部分(FrⅠ ,FrⅡ ) ,FrⅠ区为支链淀粉 ,FrⅡ区为直链淀粉。乳酸菌发酵使大米... 以早籼稻为原料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改善大米淀粉凝胶食用品质的机理 ,揭示了大米淀粉的功能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GPC结果表明 ,淀粉颗粒经过凝胶柱被分成 2部分(FrⅠ ,FrⅡ ) ,FrⅠ区为支链淀粉 ,FrⅡ区为直链淀粉。乳酸菌发酵使大米中的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由 12 6 76 3GLU降低到 115 0 0 4GLU ,而直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由 2 975 3GLU增加到 35 6 3 2GLU ;支链淀粉的平均链长由 6 1 2GLU下降到 4 5 0GLU ,直链淀粉的平均链长由 2 3 7GLU增加到 2 8 4GLU ;直链淀粉的含量由 12 33%增加到 17 37% ;蛋白质含量由6 89%下降到 4 2 0 %。拉伸试验证明 ,乳酸菌发酵使米粉的最大破短应力显著增强 ( p <0 0 1) ,伸展率 /断面收缩率及最大破短应变显著增加 ( p <0 0 1) ,杨氏模量显著下降 (p <0 0 1) ,经感官评定 ,米粉筋道柔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米粉 食用品质 早籼稻 大米淀粉 凝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樱桃番茄果脯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春玲 王雄艳 +3 位作者 赵娅娅 武晋海 王小勇 杜文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91-493,共3页
以樱桃番茄果实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果脯。本实验对影响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乳酸菌接种量、温度、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106CFU/ml)在40℃、15h进行发酵,在含有0.3%的CMC和1.1%的柠檬酸的... 以樱桃番茄果实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果脯。本实验对影响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乳酸菌接种量、温度、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106CFU/ml)在40℃、15h进行发酵,在含有0.3%的CMC和1.1%的柠檬酸的45%的糖液中低温糖煮30min,浸渍5h,捞出后放入55℃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烤24h,所制产品色、香、味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乳酸菌发酵 果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几个技术关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7
19
作者 山丽杰 田洪涛 +2 位作者 贾英民 孙纪录 李雅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菌株的选择、菌体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生物保藏等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 制备 菌株选择 菌体增殖培养 发酵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防制鸡球虫病条件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秦波 林显华 +3 位作者 王丽荣 孙明杰 崔斌 陈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93-3098,共6页
本试验旨在摸索乳酸菌发酵抗鸡球虫中药制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其对鸡球虫病的防制效果。首先对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的最佳菌株、接菌量、时间、温度、pH条件进行摸索,制得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然后选取150只AA+肉鸡进行效果试验。试验... 本试验旨在摸索乳酸菌发酵抗鸡球虫中药制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其对鸡球虫病的防制效果。首先对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的最佳菌株、接菌量、时间、温度、pH条件进行摸索,制得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然后选取150只AA+肉鸡进行效果试验。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乳酸菌发酵组、西药组和纯中药组,21日龄时计算各试验组鸡生长性能及免疫细胞因子IgG、IL-12、IFN-γ、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3.0%戊糖片球菌PP培养于浓度1.0g/mL的中药培养基,在pH 6.0、37℃的温度下培养12h,戊糖片球菌PP的活性最高,生长良好;且乳酸菌发酵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高于纯中药组及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增重效果相当(P>0.05);其料重比(F/G)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低于纯中药组、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IL-12、IFN-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高于纯中药组和西药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IL-10、IgG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稍高于纯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果表明经优化的乳酸菌发酵中药制剂可提高感染球虫鸡的生长性能,且能增强机体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中药 鸡球虫病 生长性能 免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