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诗歌语言刍议
1
作者 郑欣淼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共2页
中国艺术传统中,诗画难分,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基石;而在中国画家看来,笔墨、线条等之于绘画,恰如语言之于诗歌。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三位艺术评论大家,从诗与画的角度谈谈语言。
关键词 歌语言 艺术评论 中有画 画中有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与画 语言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2
作者 张一鸣 张悦群(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1年第11期11-11,共1页
[作文题]美国一家媒体做了一个社会实验: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巴赫等人的作晶。他面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在4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大约有2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20个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 [作文题]美国一家媒体做了一个社会实验: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巴赫等人的作晶。他面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在4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大约有2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20个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贝尔。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而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的门票售罄,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每人得花200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演奏 地铁站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巴赫 波士顿 卖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质与意境——龙泉青瓷的诗性美解读
3
作者 叶燕(文/图) 《中华手工》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关于“诗性”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文论典籍中找到相关依据。中国第一部诗歌专论《毛诗序》开篇即有“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1]说明诗歌具有抒情言志的特征与作用。
关键词 《毛序》 抒情言志 性美 龙泉青瓷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文论 情动于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翻译中情感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国栋 《语言与翻译》 1987年第3期21-24,共4页
汉代《毛诗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成于言……”这段文字说明了诗歌是人们感情的产物,是人们思想感情高度升华、高度凝炼的艺术珍品。
关键词 歌翻译 《毛序》 志之所之 法国古典主义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人物形象 歌形式 安格尔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供实用的古诗词认知和欣赏读本——《古诗行旅》前言
5
作者 马世一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79,共2页
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个人情志的表达与抒发。中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从春秋到现代,成千上万的优秀诗人,创作了无数名篇佳句,成为文化天空的亮丽风景,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 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个人情志的表达与抒发。中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从春秋到现代,成千上万的优秀诗人,创作了无数名篇佳句,成为文化天空的亮丽风景,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纽带。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学习诗歌,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序》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志之所之 以言 《六一话》 辞采 《随园话》 陈师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四字”教学法例谈
6
作者 饶东红 《教师》 2016年第22期32-32,共1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诗歌教学经历了从遵从教参到参悟兼并,再到初步合理把握的探索过程。时至今日,依然感到诗歌教学的不容易,或者深浅难以把握,或者侧重不易确定。但也在摸索尝试的基础上,结合他人论述,总结出“读品悟鉴”...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诗歌教学经历了从遵从教参到参悟兼并,再到初步合理把握的探索过程。时至今日,依然感到诗歌教学的不容易,或者深浅难以把握,或者侧重不易确定。但也在摸索尝试的基础上,结合他人论述,总结出“读品悟鉴”四字教学法。窃以为诗歌教学只要抓住这四字诀,不论古今中外,诗词曲赋,大体上都能把握文体特征,体味诗歌精旨,也能点拨鉴赏门径,紧扣高考要旨,实不失为精准把握、点透门径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教学 语文教学实践 词曲赋 歌意境 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审美 教参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在我的面前,永远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自述《诗耀中华》
7
作者 观海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第3期50-51,共2页
《诗耀中华》观海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诗耀中华》观海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有人说,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最高形式;有人说,诗歌是文艺皇冠上的钻石;有人说,诗歌是天才大脑里生出来的文学珍宝……诗歌对于我来说是神秘而神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序》 志之所之 文学语言 中国广播影视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情动于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诗歌为伴
8
作者 张嘉伟 何璇(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0年第9期53-53,共1页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经过五千年的沉淀,诗歌包罗万象,每一处都是生活,与诗歌为伴,五千年的光景尽收眼底。与诗歌为伴,观世间美景。打开诗歌的大门,穿越千山万水,游览祖国...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经过五千年的沉淀,诗歌包罗万象,每一处都是生活,与诗歌为伴,五千年的光景尽收眼底。与诗歌为伴,观世间美景。打开诗歌的大门,穿越千山万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行走在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清秀明丽,桂花香扑鼻而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漫步于田园乡间,鸡鸣狗吠之声传来,一片和谐自然之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之所之 孤烟 鸡鸣狗吠 桂花香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江南水乡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中舞蹈片段的重要作用
9
作者 李窦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09,共3页
2000多年前的《诗大序》中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类作为自然动物,也有七情六欲,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通过哀... 2000多年前的《诗大序》中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类作为自然动物,也有七情六欲,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通过哀叹与悲鸣来宣泄,而感叹都无法形容的心情要歌唱出来,歌唱不出来的情感用舞蹈来表现。“总而言之,这时代诗只重义而不重声,才有如此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序》 人物角色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中国古典舞 志之所之 《定军山》 《十面埋伏》 章子怡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中华民族“说”的语言艺术
10
作者 于同云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4期9-10,共2页
说话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流信息,另一个重要功能则是表达情感。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就产生了“说”的语言艺术。中华民族“说”的语言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毛诗序... 说话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流信息,另一个重要功能则是表达情感。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就产生了“说”的语言艺术。中华民族“说”的语言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对《诗经》产生的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序》 志之所之 语言艺术 传情达意 经》 歌总集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金面》编创述评
11
作者 孙雯新 《艺术家》 2022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数千年前,从原始时期的载歌载舞开始流传至今,并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在我国的古经典《尚书》里有一篇《尧典》,其中说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是指人们把诗歌看作作者的思想... 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数千年前,从原始时期的载歌载舞开始流传至今,并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在我国的古经典《尚书》里有一篇《尧典》,其中说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是指人们把诗歌看作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社会中人和事的观点和态度,并且希望诗歌对政治、社会产生影响。还有《毛诗序》中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序》 言志 志之所之 声依永 《尧典》 《尚书》 发言为诗 在心为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水赋
12
作者 李光鎔 《船山学报》 193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左太冲曰发言为诗者詠其所志也登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凡山川之灵奥物产之繁富名迹之留遗风俗之纯美咸得以闻见所收敷陈有则以备观览焉顾自体剏瑰奇藻矜鸿丽诚不免铺张过侈称述失实虽亦以夸腹笥未足供掌故也如上林甘泉西京西都诸篇太沖诋... 左太冲曰发言为诗者詠其所志也登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凡山川之灵奥物产之繁富名迹之留遗风俗之纯美咸得以闻见所收敷陈有则以备观览焉顾自体剏瑰奇藻矜鸿丽诚不免铺张过侈称述失实虽亦以夸腹笥未足供掌故也如上林甘泉西京西都诸篇太沖诋其多侈言无验而所赋三都则皆考覈详明语有根据盖於以慎辨物局方也光镕世居楚南结庐湘水念桑梓之依迩讵数典之多忘感物抒怀思扬盛慨因成斯制例仿三都凡非斯土所素称不敢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太冲 有则 感物 林甘泉 发言为诗 湘水 三都 局方 西京 秋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