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及骨骼发育时序特征
1
作者 张晓清 曲宣成 +2 位作者 刘华湘 王秀玲 袁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9-1680,共12页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为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三大部分,共(217±1)块骨,其中头骨骨骼53块脊椎骨(48±1)块,附肢骨116块。此外,新疆北鲵头颅外形宽扁,犁骨齿排列幼体呈“/”型,成体则呈“■”型颅顶同时具有额顶囟和前颌囟,且前颌囟长与鼻骨长之比达或大于1/2,翼骨前端与上颌骨后端较接近等显著区别于其他小鲵科物种的骨骼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重要依据。基于骨骼发育时序和骨化时间特征对比分析,北鲵骨骼数量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在6月龄幼体和2龄幼体两个时期。6月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头骨:新生出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前颌囟形状逐渐清晰,腭骨退化,翼骨向后回缩,鳞骨向外延展。此外,腰带新生出前耻骨,暗示其进入骨骼变态发育阶段。2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舌器:第三、第四鳃弓退化,外鳃消失,暗示其变态发育接近尾声或结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鲵变态发育时期从6月龄起至2龄结束,变态过程中骨骼发生的新生、退化和重塑主要为适应变态前后进食、呼吸和运动方式的改变,可为新疆北鲵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寄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系统 骨骼发育时序 骨化 变态 新疆北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影响大鼠下颌骨微结构发育的时序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昭琪 许彤彤 +3 位作者 何川 丰懿恬 牛林 邹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咬合力下大鼠下颌骨微结构发育的时序性变化及差异。方法:取23d龄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基线(Baseline)组、软食(SD)组和硬食(HD)组,分别在喂养不同硬度食物后第0、2、4、6、8周各处死7只,应用Micro-CT重建分析下颌骨感... 目的:观察不同咬合力下大鼠下颌骨微结构发育的时序性变化及差异。方法:取23d龄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基线(Baseline)组、软食(SD)组和硬食(HD)组,分别在喂养不同硬度食物后第0、2、4、6、8周各处死7只,应用Micro-CT重建分析下颌骨感兴趣区域的微结构。结果:相比HD组,SD组骨体积分数(BV/TV)及骨小梁厚度(Tb. Th)在第4周后显著减小(P <0. 05);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及骨小梁间距(Tb. Sp)在第4~6周显著增加(P <0. 05)。结论:大鼠下颌骨发育过程中,咬合力降低会导致骨量减少,其微结构变化特点与干预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软食 下颌骨 发育时序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胚胎发育观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史秀兰 王炳谦 +6 位作者 黄天晴 谷伟 程琳 刘晨斌 陈春山 魏凯 徐革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421,共7页
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是中国黑龙江流域唯一的白鲑属鱼类。由于栖息地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属于濒危物种。为了解乌苏里白鲑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特点,在人工繁育条件下获得受精卵,并观察乌苏里白... 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是中国黑龙江流域唯一的白鲑属鱼类。由于栖息地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属于濒危物种。为了解乌苏里白鲑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特点,在人工繁育条件下获得受精卵,并观察乌苏里白鲑胚胎发育及仔稚鱼的形态变化与生长特征。通过观察发现,受精卵为沉性卵,呈现浅黄色,具有微黏性。乌苏里白鲑胚胎发育时序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进一步分为16个分期。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为4.30°C,有效积温达到7753.80(°C·h)。初孵仔鱼游泳能力较差,全身透明,卵黄囊呈圆形,占身体比例约1/2,并且成为仔鱼营养来源。出膜后10d的仔鱼,眼囊内晶体颜色变黑,卵黄囊变成椭圆形,口裂和胸鳍逐渐形成,少数仔鱼游泳能力增强,进入平游状态但仍无法开口摄食;出膜后18d,仔鱼开始上浮,卵黄囊基本吸收,血管分布较明显,腹部有黑色素沉积;上浮37d后仔鱼继续发育成稚鱼,胸鳍、腹鳍、尾鳍分化完成。本研究初步了解了乌苏里白鲑胚胎发育的特征与规律,为乌苏里白鲑种群资源恢复及人工苗种繁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发育时序 仔稚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胚胎发育观察与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永广 汪小冬 +4 位作者 吴亚峰 黄福江 魏秀英 魏朝宇 陈敦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4-1062,共9页
为解析棘胸蛙胚胎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全人工养殖的棘胸蛙作为繁殖亲本,采用仿生态繁殖方式获得受精卵,系统观察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同时分析4个主要发育阶段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棘胸蛙胚胎发... 为解析棘胸蛙胚胎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全人工养殖的棘胸蛙作为繁殖亲本,采用仿生态繁殖方式获得受精卵,系统观察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同时分析4个主要发育阶段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棘胸蛙胚胎发育过程与其他蛙类总体相似,但是也存在种特异性。其受精卵为沉黏性卵,卵径为(4.31±0.69)mm,分为动物极和植物极,其中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在水温(24.5±0.5)℃条件下,由受精卵至出膜历时222.94 h,总积温5462.03 h·℃,至卵黄吸尽期历时288.44 h,总积温7066.78 h·℃。按照发育时序可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4个时期。酶活性分析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丙转氨酶以及丙二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原肠中期酶活性降低,而谷草转氨酶却在原肠中期酶活性达到最高点,然后持续下降。此外,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种酶活性均在卵黄吸尽期达最低,而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点为原肠中期。本试验可为棘胸蛙的繁殖生物学和高效制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胚胎发育时序 形态特征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明燕 莫中成 曾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610-3612,共3页
microRNAs(miRNAs)是1993年Ambro教授在研究线虫发育时序时最先发现的。miRNAs与其靶mRNA分子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机体发育、于细胞分化、心血管疾病、肿瘤、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MICRORNA MIRNAS 发育时序 心血管疾病 调控网络 分子组成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