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0例分析
1
作者 邵林 林欣 +1 位作者 王国文 麻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评估、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锐 杨枭雄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7-762,共6页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性的椎管缩小[2、3];是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影像学评估 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惠良 曹立 +1 位作者 张庆明 宋红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9.2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66%;16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结论: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可缩短治疗周期,相对节省治疗费用,同时解除了硬膜囊前、后方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椎间盘突出 减压 一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威霖 吴涛 +3 位作者 李沫 谢宁 王刚 刘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 椎板切除减压术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夏英鹏 张学利 +4 位作者 徐天同 万军 于斌 申庆丰 田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狭窄 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中期随访 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华燕 尚显文 刘日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 ̄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 ̄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 颈椎椎管狭窄 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子祯 王成江 +2 位作者 张静 宋世江 张玉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需手术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受压者多行后路手术;1~2个节段受压且不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者选择前路手术,而合并DCS者则主张后前联合入路手术[1~3]。自2002年8月~2008年7月我科采用一期或分期后前入...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需手术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受压者多行后路手术;1~2个节段受压且不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者选择前路手术,而合并DCS者则主张后前联合入路手术[1~3]。自2002年8月~2008年7月我科采用一期或分期后前入路手术治疗CSM合并DCS患者31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脊髓型颈椎 手术治疗 联合入路 后路手术 前路手术 DCS C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凯 舒勇 +3 位作者 韩智敏 稂明业 黄山虎 高志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DCS合并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组:32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min以MP 30mg/kg静滴(15min内滴完),45min后继以5.4mg/kg/h维持用药23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点滴,术后地塞米松10mg静滴×3d。术后3d、7d、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观察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8.43±9.89)%、(49.67±11.45)%,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分别为(77.32±11.24)%、(61.65±10.42)%(P<0.05),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81.12±10.42)%、(70.45±9.22)%(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83.15±8.57)%、(81.77±11.61)%(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出现肩痛,MP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DCS合并CSM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MP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发育颈椎狭窄 脊髓型颈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管理
9
作者 刘伟平 韩永正 +3 位作者 张耕 张梁 王军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特点及管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4年3月5例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麻醉管理进行总结。2例术前颈椎活动严重受限,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考虑可能为困难气管插管,清醒表面麻醉下行纤维... 目的探讨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特点及管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4年3月5例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麻醉管理进行总结。2例术前颈椎活动严重受限,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考虑可能为困难气管插管,清醒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余3例为非困难气管插管,行快速诱导直视下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结果5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无死亡。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术后转入ICU病房,次日拔管;余4例术后转入PACU拔管。术后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困难气道发生率高,气道管理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颈椎狭窄 麻醉管理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10
作者 刘伟 雍宜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1-22,共2页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刘伟,雍宜民自1987~1994年6月手术治疗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45例,现就临床及手术治疗的特点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3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8岁。工人24...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刘伟,雍宜民自1987~1994年6月手术治疗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45例,现就临床及手术治疗的特点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3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8岁。工人24例,农民9例,干部12例。家族性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椎管狭窄 狭窄 侧隐窝狭窄 发育障碍 解剖学 手术治疗 椎管 神经根 椎板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的脊髓储备空间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彦超 于淼 +2 位作者 刘晓光 孙宇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颈椎MRI上脊髓在硬膜囊内的储备空间。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以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患者123例,其中66例不伴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赘或椎间盘突出的...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颈椎MRI上脊髓在硬膜囊内的储备空间。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以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患者123例,其中66例不伴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赘或椎间盘突出的椎管侵占不超过50%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34-84岁,平均57岁。依据颈椎中立位X线平片上中矢径比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组(狭窄组,中矢径比值≤0.75,n=38)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组(非狭窄组,中矢径比值〉0.75,n=28),在MRI T2矢状位像上测量C3-C7硬膜囊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在MRI T2横断位像上测量脊髓横截面积和硬膜囊横截面积,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MRI中矢径比值(硬膜囊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和硬膜囊占有率(脊髓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结果:狭窄组C3-C7各节段MRI中矢径比值均显著小于非狭窄组(P〈0.001);C3-C6节段硬膜囊占有率与非狭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7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硬膜囊矢状径明显减小,但C3-C6节段脊髓在硬膜囊内的储备空间并未显著减小,呈现"小椎管小脊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发育椎管狭窄 脊髓储备空间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来佳辉 罗建平 +6 位作者 张新胜 李宗阳 简磊 万顺 王展 史家兴 王怀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66例。根据颈椎侧位X线片是否存在连续3个节段的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DCS)组(30例),其余纳入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non-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NDCS)组(36例)。其中DCS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8.4±10.1岁;NDCS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8.8±7.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随访39.0±2.1个月,NDCS组随访39.2±1.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C7 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对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DCS组1例,NDCS组2例),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DCS组手术时间78.2±10.4min、术中出血量32.3±5.1ml;NDCS组手术时间76.7±10.7min、术中出血量30.5±5.5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JOA评分术前为7.63±1.50分,术后3个月为12.73±1.41分,术后1年为13.83±1.58分,末次随访时为15.03±1.73分;NDI术前为(38.42±5.90)%,术后3个月为(19.89±2.25)%,术后1年为(13.67±2.99)%,末次随访时为(4.83±3.66)%。NDCS组JOA评分术前为8.08±1.86分,术后3个月为12.97±1.70分,术后1年为13.97±1.5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6±1.47分;NDI术前为(36.26±6.63)%,术后3个月为(19.96±3.05)%,术后1年为(14.61±2.75)%,末次随访时为(5.69±2.76)%。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颈椎曲度术前为11.27°±5.56°,术后3个月为14.80°±5.53°,术后1年为14.97°±5.11°,末次随访时为15.64°±4.86°;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为5.71±1.47mm,术后3个月为7.56±1.43mm,术后1年为7.07±1.84mm,末次随访时为6.93±1.61mm。NDCS组颈椎曲度术前为11.66°±5.23°,术后3个月为14.88°±5.93°,术后1年为15.12°±6.12°,末次随访时为15.76°±5.29°;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为5.58±1.75mm,术后3个月为7.63±1.54mm,术后1年为7.19±2.09mm,末次随访时为7.14±1.74mm。两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评价综合疗效:DCS组优18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33%;NDCS组优24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1.67%,两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单节段CSM伴DCS的患者,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 发育颈椎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华 李洪吉 +6 位作者 朱昌荣 肖朝明 涂强 艾福志 马向阳 吴增晖 夏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2-781,共10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共收治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根据寰枢椎CT薄层扫描图像特征,将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小寰椎型)、Ⅱ型(寰椎后弓肥厚型)、Ⅲ型(寰椎... 目的:探讨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共收治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根据寰枢椎CT薄层扫描图像特征,将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小寰椎型)、Ⅱ型(寰椎后弓肥厚型)、Ⅲ型(寰椎后弓内陷型)和Ⅳ型(枢椎齿状突肥大型)。针对不同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法:①对不合并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Ⅲ、Ⅳ型患者实施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②对Ⅱ型患者采用后弓磨薄回植术;③对合并有寰枢椎脱位或失稳的Ⅰ、Ⅱ、Ⅲ型患者,附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④对合并寰枢椎脱位的Ⅳ型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枢椎齿状突打磨削薄+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术后复查颈椎MRI和CT,观察高位颈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4例。共实施寰椎后弓切除并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6例,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术5例,寰枢椎后弓削薄回植术2例(其中1例因合并寰枢椎脱位同时实施枕颈固定融合手术),齿状突削薄寰枢椎前路复位内固定术2例。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MRI和CT显示寰椎平面的脊髓压迫解除。随访时间12~34个月(14±3个月),患者术后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JOA评分10.60±0.96分,术后3个月恢复到14.10±0.37分,末次随访时为14.70±0.63分,改善率为64%。结论: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椎管狭窄 手术策略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1例报道
14
作者 刘研 管华鹏 +3 位作者 魏传付 曲新田 马秀森 李念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发育性寰椎管狭窄症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ome,KFS)是一种先天性颈椎发育畸形,多与胚胎时期宫颈体灰体分割和分化失败有关,此类病例比较罕见,在国内外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现将本科室收治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发育畸形 胚胎时期 发育 KLIPP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8
15
作者 汪雷 李涛 +6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裴福兴 刘立岷 龚全 孔清泉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钛板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Centerpiec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1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凌 潘显明 +5 位作者 黄钢 覃先云 廖东发 马泽辉 邓少林 蒋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而限制了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颈椎狭窄 脊柱内固定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椎管狭窄 单开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和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Ⅰ期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7
作者 申连成 龙厚清 +2 位作者 徐晶辉 黄阳亮 李佛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观察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22例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8.7±9.3)岁(55-83岁),随访24-5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 观察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22例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8.7±9.3)岁(55-83岁),随访24-5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和随访末期JOA评分(颈椎17分法、腰椎29分法)及其改善率;患者满意度;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是(189±49)min、(490±70)ml、15.9 d;随访末期JOA改善率分别达到67.9%(C-JOA)、63.5%(L-JOA),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病人满意度73.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8.1%,包括急性失血、脑脊液漏、深部感染、短暂性神经损害各1例。结论 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未因此增加,但应严格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减压 颈椎 腰椎 并发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1 位作者 王因希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 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管狭窄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退变性椎管狭窄症16例报告
19
作者 李进法 张宝岭 +1 位作者 安挺秀 吴仁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8-18,共1页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退变性椎管狭窄症16例报告李进法,张宝岭,安挺秀,吴仁志采用侧前方入路减压术治疗因退行性变引起的胸腰段椎管狭窄症16例,其退变增生在影像学上与颈椎关节病类似。后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效果往往不佳,...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退变性椎管狭窄症16例报告李进法,张宝岭,安挺秀,吴仁志采用侧前方入路减压术治疗因退行性变引起的胸腰段椎管狭窄症16例,其退变增生在影像学上与颈椎关节病类似。后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效果往往不佳,经采用侧前方减压术式将来自脊髓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胸腰段 狭窄 退变 侧前方减压 椎管 神经功能 影像学 胞二磷胆碱 颈椎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虎山 李勋 +1 位作者 李光浩 韩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为传统椎板减压术和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这两种术式虽然能够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也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1],会影响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年来,脊柱专用手术显微镜和相关操作技术... 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为传统椎板减压术和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术。这两种术式虽然能够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也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1],会影响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年来,脊柱专用手术显微镜和相关操作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显微镜的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治疗逐渐得以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减压 椎板减压 融合术 内固定 黄韧带 围手术期并发 腰椎不稳 间歇跛行 椎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