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时性生成与共时性分析——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与语言学结构主义异同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40,共6页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与肇始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语言学结构主义相比,两者区别与联系共存。首先,戈德曼继承了皮亚杰关于结构受周围环境影响而生成的动态观念,与语言学结构主义对结构生成问题的悬置态度截然不同;其次,发生学结构主...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与肇始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语言学结构主义相比,两者区别与联系共存。首先,戈德曼继承了皮亚杰关于结构受周围环境影响而生成的动态观念,与语言学结构主义对结构生成问题的悬置态度截然不同;其次,发生学结构主义在对共时/历时方法论及整体观、以及"语言"/"言语"二分法的运用等方面又与语言学结构主义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德曼 发生学结构主义 语言学结构主义 关系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学与结构主义的接合——吕西安·戈德曼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
作者 杨建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发生学模式。这种模式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与结构主义的形式分析方法进行对接与融合,用带有马克思主义"发生学"色彩的"结构主义"来化解...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发生学模式。这种模式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与结构主义的形式分析方法进行对接与融合,用带有马克思主义"发生学"色彩的"结构主义"来化解"发生"与"结构"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同时又不脱离新兴的结构主义方法论。发生学结构主义可以追溯到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卢卡奇和皮亚杰的思想之中,并在戈德曼这里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发生学结构主义不同于语言学结构主义,它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超个人主体和有意义结构等范畴,认为文学作品与社会集团及其世界观之间是一种异质同构关系,并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对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批评实践之中。虽然戈德曼的方法具有机械化色彩,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其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结构主义 超个人主体 有意义结构 异质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建构: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意义生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13,244,共12页
20世纪文学理论中,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其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流派特别是卢卡奇的研究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以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学结构主义”,旨在构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与一定... 20世纪文学理论中,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其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流派特别是卢卡奇的研究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以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学结构主义”,旨在构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与一定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之间的结构化关系,进而探寻文学作品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根据这一主旨,戈德曼在反拨传统“反映论”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同构说”,提出“可能意识”和“最大可能意识”的概念,将创造性、创新性和独创性奉为最强的精神个性;并在发生学结构主义的前提中提炼出“超个人主体”与“有意义结构”两个范畴,借助两者的同构关系建立一种意义生成的崭新模式,通过同化/顺应或理解/解释的循环演进和交替上升,最终达成对作品意义的全面把握。而上述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转换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确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德曼 结构 建构 生产性文学批评 发生学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