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时发热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丽恒 邹丽颖 +2 位作者 米雪 侯磊 王欣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背景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 背景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妇,是否最高体温越高,母婴预后越差?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产时发热孕产妇的临床预后及管理策略。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及其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于首都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在产程中诊断为产时发热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94例作为发热组,同期按照1∶1比例入组符合标准的未发热单胎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发热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催引产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一步根据产时发热体温程度将发热组分成4个亚组:第1亚组体温37.3~<37.5℃,共142例;第2亚组体温37.5~<38.0℃,共600例;第3亚组38.0~<38.5℃,共213例;第4亚组体温≥38.5℃,共39例。对各亚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催引产情况、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热组入组994例,对照组入组987例。发热组孕产妇催引产率、催引产时间≥3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催引产率、催引产≥3 d的比例及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转NICU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发热孕产妇并发症及催引产率、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体温升高程度与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之间未体现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 发热 发热程度 剖宫产术 新生儿窒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岁以下患儿发热程度评估与监测及退热药物的临床运用价值
2
作者 叶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49-149,共1页
小儿发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以高热、急性发热为主.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热患儿的评估及护理诊断,其次,分析了小儿发热处理原则及治疗方式,同时,还深入探讨了儿科5 岁以下发热程度评估与监测及退热药物的临床运用价值,在对症治... 小儿发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以高热、急性发热为主.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热患儿的评估及护理诊断,其次,分析了小儿发热处理原则及治疗方式,同时,还深入探讨了儿科5 岁以下发热程度评估与监测及退热药物的临床运用价值,在对症治疗小儿发热症状时,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找病因,通过辅助检查、症状鉴别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发热程度 评估 监测 运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冷柴油机过热的原因及排除
3
作者 谭影航 《湖北农机化》 1999年第4期25-25,共1页
1 过热的判断方法风冷柴油机在使用中,一般辨认其过热的方法是手摸或用口水喷示。这种诊断方法只能对柴油机的发热程度大概估计。有时汽缸盖过热,用口水吐上会发出滋滋的声音,用手摸容易被烫伤。因此,一般是用手触摸的部位是在机体、曲... 1 过热的判断方法风冷柴油机在使用中,一般辨认其过热的方法是手摸或用口水喷示。这种诊断方法只能对柴油机的发热程度大概估计。有时汽缸盖过热,用口水吐上会发出滋滋的声音,用手摸容易被烫伤。因此,一般是用手触摸的部位是在机体、曲轴箱、轴承等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柴油机 过热 判断方法 诊断方法 汽缸盖 发热程度 曲轴箱 烫伤 小型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