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竹林覆盖不同发热物质发热规律及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邦国 申展 +3 位作者 沈学桂 陈怡君 龙芝润 黎祖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分析雷竹笋用林覆盖中发热物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为凝练高效低碳雷竹林覆盖模式提供适宜的发热材料和施用方法。【方法】选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3种材料(新鲜鸡粪、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覆盖雷竹林... 【目的】探索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分析雷竹笋用林覆盖中发热物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为凝练高效低碳雷竹林覆盖模式提供适宜的发热材料和施用方法。【方法】选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3种材料(新鲜鸡粪、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覆盖雷竹林,调查覆盖期内不同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新鲜鸡粪、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覆盖雷竹笋用林,土壤温度均在10℃以上,高于未覆盖林地。11月26日覆盖后,前2~5周土壤温度较高,第6周开始温度逐渐下降,第13周(翌年2月底)温度达到最低,之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土壤温度又开始上升。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有所不同,麦灰发热速度快并且集中,前期土壤温度高,增温效果明显,但持续发热时间短,第3周开始土壤温度下降;枯饼发热速度平稳,持续发热时间较长,高温期内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鸡粪发热量相对较低,覆盖初期土壤升温慢,温度较低,但后期土壤温度较高。发热物质和土层厚度均对不同土层的温度差异产生显著影响(P <0.05),覆盖初期发热物质起主导作用,覆盖中期土层厚度起主导作用,覆盖后期共同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结论】笋用林覆盖中,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和发热量不同,鸡粪发热量较小,麦灰持续发热时间短,枯饼发酵分解速度比较平稳,持续发热时间较长,是比较理想的发热物质。生产中可使用枯饼为发热物质,配合适宜的谷壳保温层厚度或采用二次覆盖等措施,实现控制土壤温度和竹笋出土时间,提高笋用林产量和效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发热物质 土壤温度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发热物质对雷竹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邱盛媛 陈豪 +3 位作者 申展 杨飞强 周泽敏 黎祖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复,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安排发热物质,覆盖期内定期采样并分析各试验样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结果】雷竹林覆盖期内,土壤pH值及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锌和钙的含量增加,土壤全磷、全钾、水解性氮和镁的含量减少。不同发热物质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改变量不同,仅土壤铜、铁和钙含量的改变量有显著差异(P<0.05)。鸡粪覆盖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及镁的减少量较多;枯饼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铁含量(P<0.05),全磷、水解性氮和铜的减少量较大;麦灰覆盖处理中,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锌和钙的增加量较大,全钾和铁的减少量较大。发热物质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仅对竹笋中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与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复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钙和锌的含量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单一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对单一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雷竹林冬季覆盖期,不同的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雷竹林冬季覆盖时采用新鲜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较好,覆盖结束后及时清除覆盖物并翻垦土壤,可减少覆盖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防止竹鞭上浮和竹林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物质 覆盖 土壤化学性质 竹笋营养 雷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热货物标准测试方法对偶氮类染料粉末适用性
3
作者 王高俊 吴昊 聂文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3-826,共4页
在海上运输过程中,自发热物质是造成海运事故最多的原因之一。鉴别货物是否属于自发热物质的方法,是采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标准测试方法 N.4。标准测试方法 N.4是基于“热篮法”模型,同时参考碳类... 在海上运输过程中,自发热物质是造成海运事故最多的原因之一。鉴别货物是否属于自发热物质的方法,是采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标准测试方法 N.4。标准测试方法 N.4是基于“热篮法”模型,同时参考碳类物质自发热规律发展而来的。标准方法 N.4对偶氮类染料的适用性缺少相关验证数据。通过对偶氮类染料粉末的自发热现象进行探究,发现“热篮法”模型可用于描述偶氮类染料的自发热过程;偶氮类染料的自发热反应活化能为129.6 J/mol;标准测试方法N.4不适用于偶氮类染料可能出现“假阳性”的误判。建议相关标准测试方法或管理法规,对自发热特性得到充分研究的化学品货物给予更为精细的管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类染料 发热物质 热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