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生气发泡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文刚 熊颖 +1 位作者 王君 陈大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116,共4页
本文报道可用于排除产气量不足或严重水淹气井井底积液的自动发泡体系及其应用结果。该体系由加入催化剂、总浓度为2 mol/L的NH4Cl+NaNO2自生气反应溶液及起泡剂、稳泡剂组成。在温度30℃、pH=3条件下,通过产气量测定选择乙酸为催化剂... 本文报道可用于排除产气量不足或严重水淹气井井底积液的自动发泡体系及其应用结果。该体系由加入催化剂、总浓度为2 mol/L的NH4Cl+NaNO2自生气反应溶液及起泡剂、稳泡剂组成。在温度30℃、pH=3条件下,通过产气量测定选择乙酸为催化剂。推荐采用文献发表的该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由所需产气速度、井底温度计算催化剂用量(体系pH值)。在发泡实验中,在转速1000 r/min下测定50 mL自生气反应溶液30℃、搅拌60 min产生的泡沫量、携液量、泡沫泄液半衰期及半衰期泡沫量(大于初始泡沫量)。通过发泡实验选择工业品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起泡剂,用量0.8%,羟丙基瓜尔胶为稳泡剂,用量0.6%。在井深2980 m,井底温度大于65℃、水淹严重、已基本停产的川中磨144气井,通过套管注入该自动发泡液29 m3,排出井底积液84 m3,气井恢复生产,产气量为5.2×104m3/d。图1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气反应溶 NH4Cl+NaNO2脉体系 自生气发泡液 配方研究 沫性能 井底积 沫排 天然气井 水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泵原理的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庆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采用化学发气法生产泡沫水泥的流程中,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基于射流泵基本原理,推导了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基本性能方程、气蚀性能方程以及最优参数方程,编制了设计软件,完成了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的结构设计,混合... 在采用化学发气法生产泡沫水泥的流程中,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基于射流泵基本原理,推导了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基本性能方程、气蚀性能方程以及最优参数方程,编制了设计软件,完成了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的结构设计,混合器利用2股具有速度差的流体通过强剪切进行混合,在结构和设计相关理论方面与射流泵类似。由Fluent流场仿真分析可知,此种结构的混合器在喉管前段混合最为剧烈,在出口处水泥浆与发泡液基本呈现均匀分布状态,混合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所得结果为进一步实施工程制造和现场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液-水泥浆混合器 射流泵原理 混合效果 设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分离用于解决胺液发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兵 陈文义 +1 位作者 孙姣 姬春彦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天然气脱硫系统中胺液经常出现发泡的问题。对胺液中不同种类杂质对胺液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和泡沫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固体悬浮物等物质可以反向通过泡沫分离将其从胺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很好地降低胺液起泡性... 天然气脱硫系统中胺液经常出现发泡的问题。对胺液中不同种类杂质对胺液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和泡沫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固体悬浮物等物质可以反向通过泡沫分离将其从胺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很好地降低胺液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经过48h的泡沫分离,胺液的主要性质基本不变,但最大泡沫高度和泡沫半衰期分别从分离前的4.0cm和31s降到了分离后的0.6cm和1.2s,并且悬浮固体含量从1.7g/L降到1.2g/L。向胺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胺,观察悬浮颗粒和正己烷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热稳盐含量、pH、有机胺浓度基本无变化,胺液上层无漂浮的正己烷,阳光下观察溶液更加澄清透明,但是所测量悬浮固体含量却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溶 沫分离 表面活性剂 M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气流示踪的氦气泡发生器
4
作者 李宝善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氦气生器 气流示踪 发泡液 热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发泡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阳 张悦 +1 位作者 郝靓 王洋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0-42,共3页
探讨以废弃花生壳为增强材料的聚氨酯阻燃发泡胶的最佳配比,优化的工艺处方为:聚磷酸铵15%,花生壳10%,氨基硅油5%,发泡乳液100%,棉帆篷盖布采用该发泡胶整理后,在150~160℃条件下焙烘,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能、耐寒性能和手感。
关键词 阻燃整理 涂层 聚氨酯 废弃花生壳 耐寒性能 棉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装置热高分气液夹带现象探究及优化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坤鹏 郭胜军 +3 位作者 于传瑞 谢新亚 刘铁斌 袁胜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6-1652,共7页
通过对渣油加氢装置热高压分离器(热高分)所出现气液夹带(发泡)问题及其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探究分析,提出了可以有效解决或缓解问题的措施以减少对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的不利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高分设计尺寸对气液分离过程... 通过对渣油加氢装置热高压分离器(热高分)所出现气液夹带(发泡)问题及其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探究分析,提出了可以有效解决或缓解问题的措施以减少对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的不利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高分设计尺寸对气液分离过程最为关键,其次为内构件设置及其强化效果、加工原油类型和性质、渣油组成和性质、反应温度等;在出现发泡问题后,较多馏程温度在350℃以上、甚至少量馏程温度540℃以上的重烃组分被夹带至后续冷高压分离器,进而又导致油水乳化问题。可通过优化热高分尺寸和内构件的初始设计,或后续升级改造强化气液分离过程彻底解决发泡问题,也可以采用优化原油类型和比例、调整渣油组成和性质或提高反应温度等措施进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 热高压分离器 夹带() 油水乳化 影响因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蛋白液的除臭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相玉琳 张卫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1,共5页
为了解决污泥蛋白液的恶臭问题,以茶多酚、β-环糊精为药剂,对污泥蛋白液进行了除臭研究,并应用化学分析法及感官评定法考察了药剂添加量、蛋白液体积分数、温度、作用时间和pH值对蛋白液恶臭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为了解决污泥蛋白液的恶臭问题,以茶多酚、β-环糊精为药剂,对污泥蛋白液进行了除臭研究,并应用化学分析法及感官评定法考察了药剂添加量、蛋白液体积分数、温度、作用时间和pH值对蛋白液恶臭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SDS-PAGE对处理后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泥蛋白液脱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多酚0.4 g、β-环糊精0.8 g、蛋白液体积分数20%、温度50℃、作用时间30 min、pH=10,在此条件下污泥蛋白液的臭评分数可达4.1,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5.687×103—410.68×103之间,已消除了恶臭问题,得到的蛋白液在发泡性能上也得到了改善。因此,该方案具有应用可行性,同时通过成本估算,表明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蛋白发泡液 除臭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脱硫过程的胺液污染问题及胺液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孙姣 孙兵 +2 位作者 姬春彦 魏月友 陈文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71-2777,共7页
胺法脱硫工艺特别是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在天然气脱硫中较为常用,但是胺液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泡、降解、热稳盐等污染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操作。由于更换胺液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对胺液进行净化处理来延长胺液使用寿命。本文... 胺法脱硫工艺特别是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在天然气脱硫中较为常用,但是胺液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泡、降解、热稳盐等污染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操作。由于更换胺液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对胺液进行净化处理来延长胺液使用寿命。本文对胺液污染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提出胺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预处理效果差导致胺液产生热稳盐、固体悬浮物、重烃及系统含氧导致胺液发生降解,使得胺液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胺液降解和热稳盐问题是最亟须解决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其它胺液污染问题的发生。本文还介绍了胺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情况,目前主流净化技术的核心是以离子交换技术来除去离子型杂质,以过滤吸附技术去除非离子型杂质,该类技术与中和作用、热回收等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 带油 降解 热稳盐 天然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分馏装置液化气胺法脱硫工艺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国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对轻烃分馏装置的液化气胺法脱硫装置无法长周期稳定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胺液发泡和液化气铜片腐蚀不达标。本文针对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引起胺液发泡的主要原因是脱硫系统脏、液化气含甲醇、胺... 对轻烃分馏装置的液化气胺法脱硫装置无法长周期稳定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胺液发泡和液化气铜片腐蚀不达标。本文针对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引起胺液发泡的主要原因是脱硫系统脏、液化气含甲醇、胺液降解导致热稳定盐积聚、操作波动;导致脱硫后液化气铜片腐蚀不达标原因是胺液夹带进入液化气、液化气产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有机硫和单质硫未脱除。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气铜腐 热稳定盐 有机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康 秦豪男 郝艳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制备出结构相对均匀的海藻酸-壳聚糖(ALG-CS)复合海绵(AC),文中采用海藻酸(ALG)发泡液与壳聚糖(CS)发泡液复合的方法以避免复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复合物团聚现象。分别对AC的表观结构、溶胀动力学以及黏度、吸液率、保液率和力学性能... 为了制备出结构相对均匀的海藻酸-壳聚糖(ALG-CS)复合海绵(AC),文中采用海藻酸(ALG)发泡液与壳聚糖(CS)发泡液复合的方法以避免复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复合物团聚现象。分别对AC的表观结构、溶胀动力学以及黏度、吸液率、保液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LG/CS发泡液体积比(10∶1)—(2∶1),复合发泡液黏度变化不大,可获得孔结构相对均匀的复合海绵;复合海绵的溶胀过程符合Schott二级溶胀动力学模型;随壳聚糖含量增加,复合海绵吸液率下降,拉伸强度提高,同时可提高复合海绵抗溶剂性能;AC6复合海绵溶胀速率较低,保液率高,这可能与其刚性较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CS复合海绵 发泡液 溶胀动力学 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厂醇胺溶剂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会强 唐忠怀 +2 位作者 缪竹平 叶茂昌 庄德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2,共5页
介绍了四川石化公司醇胺脱硫溶剂再生装置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以及贫胺液质量对尾气SO2排放的影响。针对上游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对脱硫溶剂再生及制硫系统的影响,从工艺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了制约贫胺液质量的影响因素,针... 介绍了四川石化公司醇胺脱硫溶剂再生装置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以及贫胺液质量对尾气SO2排放的影响。针对上游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对脱硫溶剂再生及制硫系统的影响,从工艺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了制约贫胺液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工艺窄点控制方案。通过长时间对富液闪蒸罐温度压力、再生塔底温度压力以及富胺液中含油量的监测,提出了工艺优化方案:在不影响装置工艺操作的前提下,将富液闪蒸罐温度控制在65~75℃,闪蒸压力控制在0.030~0.16MPa,贫胺液出装置温度控制在(55±2)℃。针对目前再生装置运行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为同类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溶剂 脱硫 溶剂再生 贫富胺 装置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