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务发明性质之约定和职务发明报酬及奖励——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有关职务发明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3
1
作者 陶鑫良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职务发明性质的界分及约定"与"职务发明创造的报酬与奖励"两个关键问题的立法安排提出了独立见解。认为立法应规定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但可... 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职务发明性质的界分及约定"与"职务发明创造的报酬与奖励"两个关键问题的立法安排提出了独立见解。认为立法应规定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但可通过合同约定其为非职务发明创造或者共有。职务发明创造奖酬立法应当遵循约定优先及重酬轻奖的基本原则,职务发明报酬标准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应采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模式,其保底下限应设定为不低于20%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创造 非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奖励 职务发明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法与发明成果奖励条例
2
作者 解振邦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年第10期20-22,共3页
《专利法》是经济科技立法中重要法规之一。《专利法》从承认发明创造的商品属性出发,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科学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管理。它是确认和保护技术专利发明人或其所属单位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的独占实施权,以鼓... 《专利法》是经济科技立法中重要法规之一。《专利法》从承认发明创造的商品属性出发,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科学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管理。它是确认和保护技术专利发明人或其所属单位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的独占实施权,以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法律;它是调整因发明创造的出现,而确认发明所有权,授予发明以专利权,以及转让发明专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依据《专利法》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经过审查和批准,授予专利权,同时把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公诸于世,以利技术情报交流和技术有偿转让。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关怀和重视,科技人员也把荣获奖励看作是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这两个属于技术范畴的“奖励条例”,都有各自明确的奖励对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法 发明创造 科学技术进步奖 新成果 授予专利权 条例 科学技术成果 申请专利 发明奖励 奖励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技奖励法律关系
3
作者 邓倓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50-53,共4页
科技奖励的法律关系,是由科技奖励活动所引起而为科技奖励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科技奖励法律关系同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一样,必须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作为它存在的前提,只有当科技奖励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国家机... 科技奖励的法律关系,是由科技奖励活动所引起而为科技奖励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科技奖励法律关系同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一样,必须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作为它存在的前提,只有当科技奖励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国家机关、法人、公民之间特定的科技关系作出规定时,这种科技关系,才是科技奖励法律关系,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奖励 法律关系 科技机构 社会关系 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关系 发明奖励 科技人员 民事法律关系 非专利技术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专利制度史小辑
4
作者 赵晋生 《图书情报知识》 1985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前,世界上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我国于1980年1月14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84年3月1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85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中... 目前,世界上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我国于1980年1月14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84年3月1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85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自85年4月1日起“专利法”与“实施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实施细则 国务院 中国专利法 专利制度 章程 制度史 专利申请 发明奖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