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值修正BWM-TOPSIS法的山地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与类型划分研究--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片区为例
1
作者 牟玲利 彭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3,共10页
明确村庄发展潜力,科学识别村庄类型,是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和必经之路。特别是对于因自身复杂的地形与地貌环境,大多数呈现交通不便、分布广与村庄规模小等特征的山地村庄而言,因村施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山地村... 明确村庄发展潜力,科学识别村庄类型,是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和必经之路。特别是对于因自身复杂的地形与地貌环境,大多数呈现交通不便、分布广与村庄规模小等特征的山地村庄而言,因村施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山地村庄发展困境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的方式方法。因此,构建符合现实情况的山地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和分类方法,对实现山地村庄的多层级分类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采用熵值修正BWM-TOPSIS模型等方法,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山地村庄的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研究。并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片区进行方法的实证,划分4大类8小类的村庄类型,为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实现山地村庄的全面振兴提供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村庄 发展潜力评价 BWM TOPSIS 多层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2 位作者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中心村确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蔚霖 孟庆香 朱槐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6-2640,共5页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进行检验修正。结果表明,用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确定中心村合理易行,适合在村镇建设的迁村并点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 中心村 耕作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启军 彭乐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湖北相对领先,中部其余省份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不同等级地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各地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休闲渔业产业化 发展潜力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志远 王婷婷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5,共7页
根据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差异明显,... 根据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差异明显,自然条件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一般拥有较大的农业保险发展潜力;经济较发达的农业大省一般发展潜力较大,传统的农业大省中,山东、江苏等省份经济较发达,发展农业保险的条件较好,而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规模还不能与其农业规模相匹配,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最后,根据聚类分析,将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地区划分为五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农业保险 发展潜力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胥慧敏 王秀丽 +1 位作者 李玲 石峡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286-293,共8页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作布局优化。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驻马店市发展潜力评价为高等级;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中等级;焦作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济源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低等级。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以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规模设施农业;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经济区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安阳市、商丘市、周口市因其生态问题严重适合发展有机设施农业;其他地市发展一般设施农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发展潜力评价 布局优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区域差异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彭乐威 杨正勇 +2 位作者 闫周府 李承晓 廖卓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论文从社会经济、市场、资源、设施和环境5个方面科学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采用...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论文从社会经济、市场、资源、设施和环境5个方面科学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结果表明: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明显,潜力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沿江地区,而潜力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的非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各省份依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大小被划分为5个层级。基于此,分别从全国和省级层面提出推进策略,以期明确各省份发展差异及前景,有效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产业化 发展潜力评价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潜力评价及空间格局优化——以当阳市庙前镇为例
8
作者 王恒 许磊 鲁长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43-147,共5页
为了探究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途径,以当阳市庙前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区位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选取了10项指标,对庙前镇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处于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发展潜力区的农村居... 为了探究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途径,以当阳市庙前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区位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选取了10项指标,对庙前镇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处于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发展潜力区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342.23、337.84、172.66和155.91 hm^(2),面积占比依次为33.93%、33.49%、17.12%和15.46%。根据综合发展潜力的高低,将居民点分为规模集聚型、整治提升型、控制扩建型和整理搬迁型4种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发展潜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当阳市庙前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9
作者 袁佳伟 刘培超 吕雅辉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基于河北省相关年鉴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和乡村组织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并对2019—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乡村... 基于河北省相关年鉴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和乡村组织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并对2019—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评级得分总体态势稳步上升,但其他一级指标如乡村组织评价得分存在差异,乡村产业、乡村文化评价得分呈上升态势,乡村组织和乡村人才评价得分则无明显变化。河北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综上河北省包括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需完善、组织治理水平待提升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需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发展潜力评价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发展潜力的云物元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静怡 蒋惠园 +1 位作者 孙嘉 戴婷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1,106,共6页
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使中欧班列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运用云物元模型评价方法,结合熵权法计算权重,构建中欧班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运输水平、运输服务水平和外向经济水平方面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潜... 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使中欧班列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运用云物元模型评价方法,结合熵权法计算权重,构建中欧班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运输水平、运输服务水平和外向经济水平方面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在成都、重庆和西安的发展潜力较低,在郑州、长沙和义乌的发展潜力较高,在苏州的发展潜力最大;基础运输水平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外向经济水平则表现为东高西低。因此,中西部地区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外贸进出口总值,使发展潜力从较低向较高转变;东部地区应在较高的外向经济水平下保持高发展潜力,完善中欧班列运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云物元模型 发展潜力评价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翻译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美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3-185,共3页
文章在分析以往翻译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缺点的基础上,建构了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即"译员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模式、将"同伴""自我"引入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以及前瞻性与发展潜力相结合的阶段性评价模式。
关键词 翻译教学 评价模式 多维度 译员能力评价 发展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33
12
作者 周鑫鑫 王培震 +1 位作者 杨帆 徐建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支持,而伴随着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指导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方法理论上也需要进行重...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支持,而伴随着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指导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方法理论上也需要进行重新认识。既往的村庄布局规划大多是从城镇需求出发,解读村庄布局规划,导致村庄在后续建设推进中出现重重问题。本文摆脱传统的规划视角,以构建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生活圈为核心,借助于泰森多边形村庄选址模型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等成熟的技术手段进行村庄布局规划,提出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村庄布局规划方法,并在泗洪县村庄布局规划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村庄布局 泰森多边形选址模型 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规划——以长白县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彭震伟 高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3,共6页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人居体系的规划融为一体。文章结合吉林省长白县的实践,提出应当在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面推进技术路线的创新,在村庄布局规划层面,通过自上而下的"双评价"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潜力评价,在生态系统与网络修复、重建和优化的基础上,完善乡村人居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和布局,制定精细化的乡村规划传导策略;在村庄规划层面,以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全域视野安排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促进生态空间的整治和修复、生产空间的复合与多元、生活空间的集约与高效,从而划定乡村空间发展的一张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敏感地区 乡村空间规划 乡村发展潜力评价 长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