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型大学研究的“三部曲”——兼评李克军等著《新型大学发展模式论》
1
作者 顾永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9-73,共5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且主要聚焦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围绕中国新型大学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顾永安的文章《中国新型大学的新特质与新样态》,首次提出了中国新型大学的概念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且主要聚焦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围绕中国新型大学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顾永安的文章《中国新型大学的新特质与新样态》,首次提出了中国新型大学的概念界定、愿景、特质、样态,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价值;柳友荣等著作《新型大学型态论》,从高校内外治理体系的新视角,聚焦新型大学型态开展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对相关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李克军等著作《新型大学发展模式论》,从研究的前瞻性与预判性、研究框架体系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三个方面提供了创新性贡献。三位学者关于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步深入递进,不断创新升华。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将持续拓展,以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学 核心内涵 形态论 发展模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必须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评介
2
作者 林卿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0期178-178,共1页
中国正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高红贵教授所著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表达了其作为一名从事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者对当下中国建设绿色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深刻理解。该书围绕“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一... 中国正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高红贵教授所著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表达了其作为一名从事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者对当下中国建设绿色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深刻理解。该书围绕“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模式论 创新型 评介 生态文明 绿色文明 绿色经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民参军”——二战后大国技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3
作者 黄琪轩 李文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155,共27页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不同成效表明,要成功地实现军民技术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在于“民参军”。“民参军”为军用技术提供了负反馈的制约、互补能力的积累以及持续的资金来源。苏联的困境在于缺乏“民参军”,大量军用技术难以外溢到民用部门,最终导致军用部门也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日本的经验是技术从民用部门扩散到军用部门,民用部门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服务安全的军用技术逐步外溢到服务发展的民用部门;在此之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二战后大国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军民技术融合的成败为中国推动军民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和安全 技术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 民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发展理念、面临挑战与发展模式研究
4
作者 张亚慧 姜伯言 +3 位作者 周昌平 赖相燕 黄宇翔 于文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年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战略目标的重要窗口期。首先,深入剖析了“以竹代塑”发展理念的构成要素、价值体现及内涵特性,对引领性、创新性、绿色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这五大核心要素的具体内涵予以详尽阐释;其次,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4个层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竹代塑”理念下“以竹代塑+”多元应用场景的实践策略;然后,围绕产业创新、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3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以竹代塑”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深层次成因。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了我国“以竹代塑”产业的4种发展模式:(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2)以有组织的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国家创新领导模式;(3)基于“链式思维”构建全要素政策支持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4)以多元化、多层次为特征,健康且安全的竹产品供给市场需求驱动模式。最后,希望按照“战略引领-核心突破-市场转化-保障支撑”的逻辑层次,重点突出国家创新领导模式的核心引擎作用,强化产业融合与市场需求驱动的双轮驱动效应,完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的保障功能,形成层次分明、有机协同的发展体系,以期为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发展理念 挑战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理论视角下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5
作者 赵娜 欧吉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3,共8页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意识到通识教育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于是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应运而生。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对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的“原发内生型”欧洲...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意识到通识教育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于是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应运而生。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对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的“原发内生型”欧洲模式、“后发外生型”亚洲模式和“后发内生型”大洋洲模式的考察,发现由于各国在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全球通识教育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模式都具有注重通识教育国际化、重构通识教育认识论和重视全球公民教育的特征。目前全球通识教育院校发展仍然面临着困境,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的不足、通识教育哲学本土转化的挑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通识教育院校 发展模式 特征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与模式创新——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
6
作者 刘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的运行以及管理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是把握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付晓东和王静田编著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一书,以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的运行以及管理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是把握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付晓东和王静田编著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一书,以问题剖析为主线,对中国城市经济中的发展要素和模式展开探究,并通过案例分析方式提出了更具创新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 模式创新 问题剖析 持续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 驱动力 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元主体协作为特征的美国文化发展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7
作者 刘超 董鑫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本文在对美国19世纪以来的文化发展模式进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从历史底色、法律保障、生产模式、海外推广等方面入手,综合考察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文化事业的总体演进脉络及当前所呈现的多元主体特征,旨在揭示其以国家、社会、市场、利... 本文在对美国19世纪以来的文化发展模式进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从历史底色、法律保障、生产模式、海外推广等方面入手,综合考察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文化事业的总体演进脉络及当前所呈现的多元主体特征,旨在揭示其以国家、社会、市场、利益群体、个人等主体协调互动为基础的文化生产机制,以期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文化发展模式 多元主体 文化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蜂业发展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
8
作者 杨春红 吴常茵 常志光 《中国蜂业》 2025年第5期27-28,共2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业合作社发展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和蜂产品提供者,蜂产业价值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传统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业合作社发展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和蜂产品提供者,蜂产业价值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传统的蜂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分散、品质参差不齐等。因此,加强蜂产品加工企业、蜂业合作社、蜜蜂养殖户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已经成为蜂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需求 企业 发展模式 农户 蜂业 乡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逻辑与路径
9
作者 陈淑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底层逻辑,总结了三重逻辑与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历史逻辑体现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逻辑体现了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过程,实践逻辑则体现了发展新模式所需制度环境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认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长效机制,深化“保障+市场”的供应体系,以及以“好房子”理念推进房屋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发展模式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高标准梯田建设与多维度目标均衡发展模式——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
10
作者 李祯 滕海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18-22,共5页
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改造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将国家战略部署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推进地方农业集约化、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举措和抓手。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开展了长期的追踪式调查,结果表明:高... 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改造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将国家战略部署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推进地方农业集约化、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举措和抓手。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开展了长期的追踪式调查,结果表明: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改造不仅使黄土丘陵地区农业实现了扩面、提质、增效,还完善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方式、保护和提升了耕地地力、深化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等;通渭县的农业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协同化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总结提炼为多维度目标均衡发展模式,即在推进单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协同推进与之紧密相关的多元目标的初步实现,而多元目标的初步实现又反向推动单一目标的改进和优化,从而形成一体与多元双向促进和双向优化的均衡发展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梯田 发展模式 多维度目标 均衡发展 通渭县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永辉 马廷灿 冉从敬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理解基础研究非均衡发展特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增长极”理论与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以下核心发现:①中国各省份在基础研究发... 理解基础研究非均衡发展特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增长极”理论与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以下核心发现:①中国各省份在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不均衡问题,表现为明显的极核发展模式,且这种模式在不同省份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省域基础研究的极化模式与其整体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指出不同省份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极化发展策略,尽管如此,某些典型省份的极核模式与其基础研究发展水平之间仍展现出特定的规律性与特征性。③提出的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的极核模式评估方法,可以为国家及省级科技发展规划的优化提供量化的决策支持工具,为战略调整和资源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非均衡发展 增长极理论 基尼系数 省域发展模式 极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旅游专业村类型划分与发展模式研究
12
作者 张诗涵 薛岩欣 +1 位作者 王伟 程遂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互动关系。以对34个旅游专业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S-T-I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划分出集聚提升型(S2T2I2)、城郊融合型(S2T2I1)、环城游憩型(S2T1I2)、山野度假型(S1T2I2)、市场依托型(S2T1I1)、交通引领型(S1T2I1)和景区带动型(S1T1I2)7种旅游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区域集聚、邻域渗透、核心—边缘及圈层“飞地”这4类对应的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学术关注点由旅游专业村内生性发展向动态的以城乡交互为主的要素整合利用研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业村 类型划分 发展模式 栾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升飞 李园莉 +3 位作者 汤茶琴 郑旭雅 倪盼 沈晓冉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76-82,88,共8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而提出了江苏数字茶园“智慧茶园”“生态茶园”“文化茶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茶园 发展模式 江苏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14
作者 候阿提·叶尔江 叶霞飞 +1 位作者 王镇波 成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巴黎、卡尔斯鲁厄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线路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模式,总结其基本特点。[结果及结论]上述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互联互通模式;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于同一客流通道上的线路之间,基本不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实施互联互通时,除非改造成本低且影响小,否则一般不考虑改造既有运营线路,新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应与既有线路保持一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中,为节约成本,仅在不同制式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间才适宜使用双流制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碳园区建设的系统路径、发展模式及治理生态
15
作者 蒋庆哲 刘杨 +2 位作者 蒲欣宇 赵宁宁 孔朝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低碳转型的核心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技术、局部政策或单一类型园区的探索,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对中国零碳园区建设理论与...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低碳转型的核心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技术、局部政策或单一类型园区的探索,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对中国零碳园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系统性研究较少。该研究系统界定了零碳园区的内涵,明确其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在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在深入梳理中国零碳园区政策演进路径、标准体系建构与典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该研究识别出当前零碳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存在制度性障碍、零碳产品政策滞后、投融资渠道较少、市场化路径不清晰、评价标准不统一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受限等。基于此,该研究从“发展阶段-碳减排范围-建设手段”3个维度,构建零碳园区建设的系统治理路径,明确园区碳中和的阶段性推进方向;依据园区主导功能差异,重点聚焦生产制造型、商务服务型与生态农业型3类典型园区,识别其关键碳源并匹配差异化减排手段,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借鉴源创新理论与两面市场模型,构建了以零碳园区为平台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生态系统,揭示政府、园区运营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与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的互动逻辑与协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提出6项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破解制度堵点、抓住零碳产品这个关键、拓宽零碳投融资渠道、探索零碳园区市场化路径、构建统一零碳园区评价标准以及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以推动零碳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园区 系统路径 发展模式 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困境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6,共3页
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共同富裕是农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共同富裕视角下探讨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 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共同富裕是农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共同富裕视角下探讨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从资金支持、人力资本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并立足于农村产业发展实际和共同富裕目标,深入分析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为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产业现代化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业振兴背景下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颖 《中国水产》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近年来,潍坊市瞄准种业振兴,全力突破海洋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蓝色良种“中国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对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概况、产业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取得... 近年来,潍坊市瞄准种业振兴,全力突破海洋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蓝色良种“中国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对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概况、产业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了海洋水产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业 产业优势 中国芯 新动能 地方经济发展 发展模式研究 潍坊市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A级景区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万庆 梁龙 陈明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86-92,共7页
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出发,分析贵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贵州4A级以上景区的分布特征为聚集型,贵州A级景区在空... 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出发,分析贵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贵州4A级以上景区的分布特征为聚集型,贵州A级景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主要呈现出中部聚集,除南部地区无明显的聚集特征外,北、西、东部均有较为明显的聚集特征。因此,以聚集区域为标准,将贵州划分为6个区域,并提出捆绑式、融合式、星链式等发展模式,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互鉴、扶持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景区 休闲农业 发展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19
作者 张钧泯 何忠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走好“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乡村融合一体化发展之路,是事关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不高、实力强不强、结构优不优的关键所在。推进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 走好“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乡村融合一体化发展之路,是事关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不高、实力强不强、结构优不优的关键所在。推进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北京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并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推动北京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市阚家镇葡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20
作者 吕伟 单静静 高友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8期32-34,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已成为驱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备受社会各界重视。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不仅能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农产品价值,还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创收和乡村繁荣提供新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已成为驱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备受社会各界重视。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不仅能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农产品价值,还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创收和乡村繁荣提供新路径。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阚家镇葡萄产业在党建引领、园区集群、农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深入剖析阚家镇果品质量波动、市场竞争加剧、防灾体系薄弱等现实挑战,提出拓展产业链、强化品牌营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对策,以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问题 建议 阚家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