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Ⅰ》的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04-105,108,共3页
《第六弦乐四重奏》是巴托克创作的最后一首弦乐四重奏,它的结构与前几首有很大的差别,体现了作曲家的晚期创作风格。本文对这首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发展手法的运用及曲式结构的安排做出分析,期望从中窥见巴托克晚期的创作思维特征。
关键词 巴托克 弦乐四重奏 发展手法 曲式结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夕阳箫鼓》的特殊曲式与发展手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25,共6页
《夕阳箫鼓》的特殊曲式与发展手法刘正维古曲《夕阳萧鼓》(下称《夕》曲)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等。据现存乐谱看,最早当推清代琵琶名家鞠士林(1736─1820)《夕阳箫鼓》手抄本(见张鸿懿、张... 《夕阳箫鼓》的特殊曲式与发展手法刘正维古曲《夕阳萧鼓》(下称《夕》曲)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等。据现存乐谱看,最早当推清代琵琶名家鞠士林(1736─1820)《夕阳箫鼓》手抄本(见张鸿懿、张静蔚的《中国名曲欣赏》)。1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阳箫鼓》 发展手法 循环圈 《春江花月夜》 平衡原则 曲式 变奏曲 民族调式 夕阳萧鼓 乐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场戏唱腔音乐的变化发展手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昂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拉场戏,俗称“拉场玩艺儿”、“蹦蹦戏”等.是旧时“蹦蹦”(今称二人转——广义说)多种演出形式中一种初具戏曲形态的民间小戏形式.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 拉场戏的艺术特征,用艺人的话说是:“是戏又... 拉场戏,俗称“拉场玩艺儿”、“蹦蹦戏”等.是旧时“蹦蹦”(今称二人转——广义说)多种演出形式中一种初具戏曲形态的民间小戏形式.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 拉场戏的艺术特征,用艺人的话说是:“是戏又不全是戏的戏”.“是戏”是说拉场戏已从说唱艺术中脱颖而出,已初步形成了戏曲的基本特点;“又不全是戏的戏”,是说与京评大戏比,仍然残留着浓重的(特别在音乐上)说唱艺术的特点,因此,在音乐上,拉场戏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 拉场戏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场戏 发展手法 基本曲调 曲牌 板式变化体 东北地区 说唱艺术 初步形成 艺术特征 唱腔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京剧《三堂会审》唱腔的核心音调及整体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6-79,共4页
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戏曲音乐,以变奏为其主要发展手法.从最初的核心音调到整部音乐构成的过程中,必定蕴含着可寻可求的法则规律.本文将以京剧《三堂会审》为例,通过对其音乐形态,如:材料的运用、音乐发展手法、以及结构上的逻辑关系,进行... 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戏曲音乐,以变奏为其主要发展手法.从最初的核心音调到整部音乐构成的过程中,必定蕴含着可寻可求的法则规律.本文将以京剧《三堂会审》为例,通过对其音乐形态,如:材料的运用、音乐发展手法、以及结构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板式变化体音乐从微观的核心音调发展到宏观的整个唱腔的规律. 一、核心音调将近70分钟的以唱为主的《三堂会审》,其音乐素材却极为简洁、集中,整折戏只用了京剧西皮旦腔这一音乐素材(其中尽有一小段是小生王金龙所唱,且曲调与旦腔相近),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而构成整折戏的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音调 板式变化体 发展手法 音乐学院 会审 唱腔 音乐素材 两腔式 上下句 音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桃花红,杏花白》看王志信的创编艺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在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方面,王志信可谓乐之翘楚了。多年来,由他所创编的很多声乐作品均成为当今民族声乐大赛和教学中炙手可热的曲目。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艺术性较高的声乐创编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创编过程与旋律展衍的探析... 在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方面,王志信可谓乐之翘楚了。多年来,由他所创编的很多声乐作品均成为当今民族声乐大赛和教学中炙手可热的曲目。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艺术性较高的声乐创编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创编过程与旋律展衍的探析。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一是业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这部作品的创新手法与众不同,颇有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红 杏花白》 创编艺术 旋律发展手法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维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33-38,共6页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赵维峰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赵维峰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礼歌 唱词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音乐风格 旋律线 核心音调 发展手法 切分节奏 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民族传统音乐旋律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7年第1期6-9,24,共5页
汉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有关古代人音乐生活的记载,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著述,为数不少;戏曲、曲艺品种繁多,民族和传统器乐曲浩如烟海……所有这些,为我们从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关键词 民族器乐曲 汉民族 音乐旋律 汉族 民族 曲式 曲调 旋律发展手法 审美特征 变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独运 鲁地奇葩——唢呐曲《一枝花》的音乐形态分析
8
作者 武闻彤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更闪耀着它个性的光芒。本文从音乐形态分析的角度解析《一枝花》引人入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器乐 音乐形态分析 旋律发展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