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77
1
作者 谢勇才 丁建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9,共11页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单一、救助主体薄弱以及救助效率不高七个方面。为克服这些困境,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当由生存型救助走向发展型救助,从转变救助理念、改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内容、健全救助主体以及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 贫困 生存型救助 发展型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型社会救助:理论框架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20
2
作者 余少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在绝对贫困消失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传统生存型社会救助应适应新形势,向发展型社会救助转变。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理念和主体单一,体制分割,救助目标落后,福利悬崖和负激励效应明显。发展型社会救助建基于能力贫困论... 在绝对贫困消失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传统生存型社会救助应适应新形势,向发展型社会救助转变。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理念和主体单一,体制分割,救助目标落后,福利悬崖和负激励效应明显。发展型社会救助建基于能力贫困论、相对贫困论、贫困代际传递和新贫困理论等,其本质特征是,注重能力救助和积极预防,强调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参与。在国际实践中,衡量贫困的标准已趋向多元,应对措施有扩大社会投资,实行工作福利、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等。要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建立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就需要从单向式向双向式救助转变,从政府包办向政府主导转变,从消极救济向积极预防转变,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无差别化向个性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救助 共同富裕 国际实践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农村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农村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发展能力视角的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左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该制度的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利于救助对象提高发展能力的消极影响。国外已经形成了许多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也有诸如以工代赈政策等有效的发展型救助项... 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该制度的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利于救助对象提高发展能力的消极影响。国外已经形成了许多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也有诸如以工代赈政策等有效的发展型救助项目。从发展能力视角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开发式扶贫政策、各种类型的转移支付项目进行比较,可以分析这些政策对救助对象的发展影响的差别。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更多的农村社会工作投入。当前,应积极推动低保政策改革并在低保政策之外创新我国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创新农村发展型社会救助的战略路径,具体包括坚持低保的最低需求保障性质、给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和老人更多权重、强化低保对象的行为条件要求、积极实践工作换救助的理念、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等制度的关联和衔接、实施预防性社会保护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救助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补贴项目 人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发展型社会救助的新福利时代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振杰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从传统的非制度的慈善济贫,到现代的制度化的社会救助,中国社会救助正在逐步走上一条由人道主义到人权维护、由慈悲为怀到正义共享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的范围、项目和标准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受传统思维惯习所限,在开展救... 从传统的非制度的慈善济贫,到现代的制度化的社会救助,中国社会救助正在逐步走上一条由人道主义到人权维护、由慈悲为怀到正义共享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的范围、项目和标准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受传统思维惯习所限,在开展救助时往往注重有形的、经济的、物质的帮助,忽视无形的、精神及心理的服务。这种非积极的救助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决受助者的燃眉之急,但终非长久之计。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发展型社会政策引导下,利用各种积极的救助方式发掘受助者的潜能,达到自救目的并最终融入社会主流。这是中国社会救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在,也是中国新型福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救助 新型福利 资产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强制工作措施——以欧洲国家的经验为镜鉴
5
作者 王健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53-164,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就以工作换取福利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诸多实践。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以及帮助受救助者重新融入有薪资报酬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救助中强制要求有劳动能力者参加工作,且这种举措被不断强化,随之而来的侵犯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就以工作换取福利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诸多实践。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以及帮助受救助者重新融入有薪资报酬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救助中强制要求有劳动能力者参加工作,且这种举措被不断强化,随之而来的侵犯受救助者基本权利的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平衡二者关系的过程中,欧洲人权法院及各国地方法院的判例对受救助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炼、考量、借鉴欧洲国家强制工作措施改革中具有通则性、普遍性的经验,对更好地保障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救助 强制工作 救助 合作义务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的贫穷观:东西部社会救助基层服务能力比较研究
6
作者 刘晓婷 何浩瀚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43-54,共12页
在新贫穷理论视角下,政府保障弱势社群基本生活的责任底线也在提高,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不断扩展。然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基层部门,其服务能力与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处于明显的"福利非均衡"状态。... 在新贫穷理论视角下,政府保障弱势社群基本生活的责任底线也在提高,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不断扩展。然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基层部门,其服务能力与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处于明显的"福利非均衡"状态。本研究基于东西部4县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虽然在救助对象人数上少于西部,但是反常识的是在供给层面的实际工作经费(非项目经费)、工作人员工作荷载(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应的低保对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却低于西部。然而,东部地区较低的基层服务能力却被社会救助制度创新与发展所掩盖。本研究综合量化与质化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东部地区制度发展与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支撑体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处于县区级与村/社区级之间的镇/街道级组织的服务能力最为薄弱。因此,要想加强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需要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依据能级对应理论改革基层组织;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外部社会资源,依托社区能力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的"借力"功能,以缓解政府为建构责任底线而产生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救助 基层服务能力 弱势社群 贫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医疗救助的目标定位与覆盖水平 被引量:3
7
作者 白晨 顾昕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102,共9页
贫困人群成员由政府财政资助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中国城镇医疗救助目标定位的制度要求。本文从目标定位标准设定与覆盖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2008~2013年各省资助参保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形。研究发现,虽然全国城镇资助参保的覆... 贫困人群成员由政府财政资助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中国城镇医疗救助目标定位的制度要求。本文从目标定位标准设定与覆盖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2008~2013年各省资助参保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形。研究发现,虽然全国城镇资助参保的覆盖水平有所提高,但各地应该救助但却没有救助的情况依然相当严重。特别是2010年来,多数省份不仅未能落实中央对扩大资助范围的要求,反而降低了医疗救助制度对既有目标人群的覆盖水平。对此,地方政府应提高对目标定位人群资助参保的覆盖率,努力实现对医疗救助的全覆盖;其次,各地应进一步将基本目标定位之外的低收入困难人群也逐步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从而推动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救助 城镇居民医保 目标定位 覆盖率 发展型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