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插值方法在某型航空发动机模型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强文辉 孟庆明 郑铁军 《航空发动机》 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
采用线性插值算法,根据已知点的精确模型求取包线内任1点的发动机模型;应用Z-N整定经验公式,对插值点进行了PID控制器设计;使用simulink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
关键词 线性插值 航空发动机 建模 仿真 控制器设计 发动机模型 插值方法 应用 线性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瞬态发动机模型的车辆传动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虎威 吴光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75-182,共8页
研究了怠速工况下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和机械变速器齿轮敲击建模方法,并通过实车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实车装备的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特性参数,建立了考虑动态摩擦扭矩特性的准瞬态发动机模型;其次,利用集中质量... 研究了怠速工况下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和机械变速器齿轮敲击建模方法,并通过实车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实车装备的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特性参数,建立了考虑动态摩擦扭矩特性的准瞬态发动机模型;其次,利用集中质量建模方法,建立怠速工况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详细建立机械变速器空套齿轮阻滞力矩模型,仿真分析了传动系统各部件的运动特性和齿轮对敲击强度。最后,利用实车怠速工况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准瞬态发动机模型和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进一步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设计开发和变速器齿轮敲击产生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敲击 准瞬态发动机模型 阻滞力矩模型 实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19发动机模型首度亮相工博会
3
作者 俯芷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22期20-20,共1页
2009年11月2日,可匹配未来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款国产飞机发动机SF—A模型在2009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预展上首次揭开面纱。
关键词 发动机模型 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 飞机发动机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行驶场景的特种车辆发动机运行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4
作者 谢学远 林晨 +4 位作者 吴晗 赵庆岚 高俊飞 郝强国 郑新前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3-2175,共13页
柴油发动机总体运行性能的初步设计无法通过实际装车行驶测试指导,制约着特种车辆动力开发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利用虚拟视景仿真引擎Unity3D建立了平直路面场景和起伏路面场景两个虚拟行驶场景模型。根据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参数,构建柴油... 柴油发动机总体运行性能的初步设计无法通过实际装车行驶测试指导,制约着特种车辆动力开发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利用虚拟视景仿真引擎Unity3D建立了平直路面场景和起伏路面场景两个虚拟行驶场景模型。根据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参数,构建柴油发动机运行性能输出模型,并结合传动系统模型和车体质心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借助软件平台间的数据通信技术,通过设定双向传输的物理量完成虚拟行驶场景模型和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的同步联合仿真,实现特种车辆在设定场景环境下虚拟行驶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与实车行驶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计算特种车辆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时间历程,验证了利用模型仿真车辆在不同场景中行驶机动性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特性 虚拟行驶场景 发动机模型 整车直驶模型 机动性能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前钢 张宏维 张海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57,共18页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会使涡轮叶片受到不均匀的热载荷,严重影响涡轮叶片的工作寿命。本文提出一种具有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预测功能的部件级模型建模方法,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平台。以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会使涡轮叶片受到不均匀的热载荷,严重影响涡轮叶片的工作寿命。本文提出一种具有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预测功能的部件级模型建模方法,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平台。以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设计点参数设计燃烧室三维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得到该燃烧室三维模型在地面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组成温度分布场训练数据集。提出基于Inception-反卷积网络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重建方法,基于该方法构建了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预测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全包线、全状态,可以预测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的部件级模型,与传统的部件级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预测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不同包线点下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结果表明:Inception-反卷积网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均方误差比常规反卷积降低11.83%和5.6%,比WGAN-GP降低87%和90%;部件级模型预测温度分布场和CFD仿真温度分布场的温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所提出的Inception-反卷积网络预测精度高于常规反卷积网络和WGAN-GP网络预测精度,在热斑处温度点误差更小,在亚声速巡航点(H=8 km,Ma=0.7),(H=8 km,Ma=0.9)和超声速巡航点(H=10 km,Ma=1.4),(H=10 km,Ma=1.6)时,Inception-反卷积网络预测温度分布场的平均温度误差分别为0.05 K,-1.38 K,-1.54 K和4.44 K,均方误差分别为6.7×10^(-4),1.9×10^(-4),3.0×10^(-4)和1.4×10-3,热斑温度误差分别为-3.91 K,-3.67 K,-5.34 K和0.8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 深度学习 全包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尺度模型发动机高频PLIF测量的脉冲串紫外激光系统
6
作者 曹振 于欣 +7 位作者 彭江波 柳强 杨顺华 张顺平 赵延辉 李沛霖 高龙 张善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2-936,共5页
针对大尺度模型发动机试验台工作时间短(~百毫秒到秒量级)和激光能量要求高(>1 mJ)的特点,常规的紫外激光系统不能满足发动机燃烧流场精细化测量需求,要求用于高频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量的紫外激光系统同时满足脉冲串时间间隔... 针对大尺度模型发动机试验台工作时间短(~百毫秒到秒量级)和激光能量要求高(>1 mJ)的特点,常规的紫外激光系统不能满足发动机燃烧流场精细化测量需求,要求用于高频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量的紫外激光系统同时满足脉冲串时间间隔短和激光输出能量高,并且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设计了一套用于真实发动机地面试验台高频PLIF测量的脉冲串紫外激光系统,能够获取有效的火焰动力学数据。脉冲串紫外激光系统采用自主研制的脉冲串模式激光器泵浦染料激光器,具备能量监测、波长监测和片光分布监测等功能,可以校正激光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中脉冲串模式激光器采用电光调Q、脉冲串模式和MOPA技术,使输出的泵浦激光具有高脉冲能量(~50 mJ@532 nm)、短脉冲宽度(~10.8 ns)和较高的脉冲串频率(20 Hz)。脉冲串紫外激光系统的串时间间隔为50 ms,是国外激光器脉冲串间隔时间的1/200;系统整体转换效率为6%,紫外单脉冲能量为2.95 mJ@283 nm,是国外连续脉冲激光器典型能量值的7倍。为满足发动机地面试验台测量需求,自主集成了工程可用的高可靠性移动式10 kHz PLIF测量系统,具有抗震、防潮和防尘等功能,提升了高频PLIF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国内首次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脉冲燃烧风洞上实现了大尺度模型发动机燃烧流场远距离大视场成像测量(~15 cm),获得了高信噪比的氢燃料及乙烯燃料高动态燃烧过程可视化结果。未来可结合光谱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对其燃烧状态和动态过程开展研究,为发动机复杂流动燃烧机理研究、CFD仿真和发动机设计水平提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诊断 脉冲串激光器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大尺度模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发动机控制模型的基于循环的平均值离散建模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鹿笑冬 欧阳明高 白露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讨论了面向控制的发动机模型 ,并从角度域提出了基于循环的平均值离散建模方法。将其与目前主要用于实时仿真的模型进行对比 ,分析了这些模型与本文模型的不同特点。通过实例说明了在角度域上建立基于循环的平均值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发... 讨论了面向控制的发动机模型 ,并从角度域提出了基于循环的平均值离散建模方法。将其与目前主要用于实时仿真的模型进行对比 ,分析了这些模型与本文模型的不同特点。通过实例说明了在角度域上建立基于循环的平均值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发动机的离散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控制 发动机模型 循环集总变量 平均值离散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模型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任永杰 郭康康 +2 位作者 徐伯起 仝毅恒 聂万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8,共10页
为研究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特性,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 Mech 3.0)建表的小火焰生成流型,对模型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横向不稳定燃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动态模态分解对压力场进行分析,研究... 为研究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特性,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 Mech 3.0)建表的小火焰生成流型,对模型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横向不稳定燃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动态模态分解对压力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流场的动态特性;结合瑞利因子定量分析了不稳定燃烧的驱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横向不稳定燃烧,其主频与实验值相差不到1%;燃烧室横向压力振荡与喷嘴氧管纵向压力振荡相耦合,引起推进剂质量流量振荡;不稳定燃烧的驱动源主要位于燃烧室两侧,最边缘喷嘴对维持不稳定燃烧的贡献最大;推进剂与燃烧室侧壁面的相互作用极大增强了释热脉动,周期性释热为压力振荡提供能量,形成了不稳定燃烧极限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火箭发动机 横向不稳定燃烧机理 数值模拟 动态模态分解 火焰生成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航空发动机增广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党伟 王华威 +2 位作者 王曦 杨舒柏 张耿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4期40-46,共7页
精确完整的发动机线性模型对于现代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提出了1种用差分进化算法提取包含发动机主要特征量及其执行机构状态变量的增广发动机状态变量模型的方法,其状态变量包括发动机转速、执行机构位移、速... 精确完整的发动机线性模型对于现代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提出了1种用差分进化算法提取包含发动机主要特征量及其执行机构状态变量的增广发动机状态变量模型的方法,其状态变量包括发动机转速、执行机构位移、速度、控制压力等特征,并包含了执行机构的输入饱和限制,与实际系统相一致。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增广发动机状态变量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动态响应过程吻合良好且稳定终值一致,可用于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控制器设计及包含执行机构的发动机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发动机模型 控制系统 输入饱和限制 差分进化算法 状态变量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在航空发动机部件模型求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强 李本威 马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84-3587,共4页
将粒子群算法引入发动机部件模型的求解中,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群体智能和记忆功能,克服了插值法和N+1残量法在求解发动机模型时对初值的敏感性。针对发动机部件模型中非线性方程和共同工作方程组的特点,对基本粒子群算法采用不同的改... 将粒子群算法引入发动机部件模型的求解中,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群体智能和记忆功能,克服了插值法和N+1残量法在求解发动机模型时对初值的敏感性。针对发动机部件模型中非线性方程和共同工作方程组的特点,对基本粒子群算法采用不同的改进措施,得到两种改进粒子群算法HPSO1和HPSO2。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发动机部件模型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部件模型 粒子群算法 收敛因子 被动聚集压力因子 自适应惯性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ω的发动机调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启山 殷承良 张建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消除发动机转速振荡,提出了基于气缸压力-曲轴转速(p-ω)的发动机调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直列四缸汽油机的气缸压力、指示扭矩、瞬时转动惯量、惯性扭矩和摩擦扭矩等模型.以曲轴转角域描述发动机任意瞬间的动力特性,并由此开发了以改... 为消除发动机转速振荡,提出了基于气缸压力-曲轴转速(p-ω)的发动机调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直列四缸汽油机的气缸压力、指示扭矩、瞬时转动惯量、惯性扭矩和摩擦扭矩等模型.以曲轴转角域描述发动机任意瞬间的动力特性,并由此开发了以改进比例、积分、微分算法为控制方法的数字调速器.试验表明,该调速器具有良好的转速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调速器 发动机动力学模型 曲柄滑块机构 混合动力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的进气歧管模型仿真精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栋 苏铁熊 +2 位作者 李闯 王淼鑫 张连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238-242,共5页
精确计量汽油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流动状态是实现空燃比精准控制的前提。在利用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建模时,会根据实际需要将进气系统简化为绝热模型或是传热模型。结合这一情况,对进气歧管绝热和传热进行了相应的模型分析。具体分析了汽油机... 精确计量汽油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流动状态是实现空燃比精准控制的前提。在利用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建模时,会根据实际需要将进气系统简化为绝热模型或是传热模型。结合这一情况,对进气歧管绝热和传热进行了相应的模型分析。具体分析了汽油机在利用平均值模型进行建模时,进气系统是否需要考虑热量交换。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发动机进气系统模型。经过分析得出:当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用在稳态工况时,可以将模型简化为绝热情况。当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用在瞬态工况时,以采用进气歧管换热模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平均值模型 进气歧管 绝热模型 换热模型 仿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模型发动机中引入催化重整燃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凌云 龚景松 +2 位作者 柳发成 马雪松 刘小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催化重整燃烧室能够产生氢体积分数高达16%的高温富油可燃燃气,所产生的可燃燃气从后支板供入到超燃模型发动机中,进行了直连式联调试验.在相同超音速来流状态下,与不通入可燃燃气的两种工况进行了压力、出口火焰形貌和壁面温度的对比,... 催化重整燃烧室能够产生氢体积分数高达16%的高温富油可燃燃气,所产生的可燃燃气从后支板供入到超燃模型发动机中,进行了直连式联调试验.在相同超音速来流状态下,与不通入可燃燃气的两种工况进行了压力、出口火焰形貌和壁面温度的对比,发现可燃燃气的加入能够在几乎不加入高压气堵情况下迅速着火,并能维持住稳定的超音速燃烧,在富油恶劣状态下,燃烧良好.结果表明,催化重整可燃成分在超燃模型发动机中起到了助燃和稳定燃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富氢可燃燃气 超燃模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发动机机载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进 贾爽龙 +1 位作者 张海波 张天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9-1217,共9页
为解决分段线性化机载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大包线、具有10输入11输出的发动机机载自适应模型,该模型由稳态、动态两部分组合而成。首先基于一种新的相似准则进行建模所需样本数据的压缩,在保留主要信... 为解决分段线性化机载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大包线、具有10输入11输出的发动机机载自适应模型,该模型由稳态、动态两部分组合而成。首先基于一种新的相似准则进行建模所需样本数据的压缩,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数据量及采样时间。用BP算法对简化后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机载模型稳态部分的建模。针对机载模型动态部分所需样本数据量巨大、BP算法难以训练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动态机载模型。引入准稳态判断逻辑,在动态过程使用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动态机载模型,在稳态过程使用基于BP算法的稳态机载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发动机机载模型具有优良的动稳态精度,且实时性好、存储量小,其中动态精度小于1%,稳态精度小于0.6%,一次模型计算时间不大于1ms,模型存储量不大于100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发动机自适应模型 智能发动机控制 BP算法 稀疏自动编码器 采样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支持向量机建模及精度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然 孙冬野 +2 位作者 秦大同 罗勇 胡丰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1397,共7页
针对发动机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以及采用常规神经网络辨识时的过学习等问题,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发动机模型辨识方法。该方法以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SRM),保证网络具有很强的推广特性。以MATLAB为平台... 针对发动机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以及采用常规神经网络辨识时的过学习等问题,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发动机模型辨识方法。该方法以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SRM),保证网络具有很强的推广特性。以MATLAB为平台,依据实测试验数据,研究核函数、损失函数及惩罚参数对系统辨识精度的影响,确定各参数对模型精度影响的程度。在充分考虑各参数之间交互作用的前提下,利用循环嵌套查找方法,获得使支持向量机网络辨识精度达到最优时的各参数值,并以此建立发动机转矩及油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发动机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为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共同工作的最佳匹配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发动机模型 辨识精度 参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迭代学习的发动机怠速扭振模拟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礼 石晓辉 +4 位作者 柯坚 邓斌 施全 邹喜红 王晶晶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65,406,共7页
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在室内传动系试验台架上模拟发动机扭振高动态响应特性的问题,首先建立了由平均扭矩、往复惯量引起的激振和燃烧压力引起的激振信号构成的发动机实时扭振模型,具有数学计算量小、动行速度快的特点,能满足高动态控... 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在室内传动系试验台架上模拟发动机扭振高动态响应特性的问题,首先建立了由平均扭矩、往复惯量引起的激振和燃烧压力引起的激振信号构成的发动机实时扭振模型,具有数学计算量小、动行速度快的特点,能满足高动态控制响应的要求;然后,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简称SM)和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ing control,简称ILC)相结合的控制器,利用变结构控制对系统参数和外部干扰具有不变性及迭代学习不依赖于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优势,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最后,在室内传动系台架上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发动机模型和控制算法在传动系试验台架上模拟发动机扭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模型 滑模控制 迭代学习 扭矩脉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涡喷发动机数值建模与改型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辉 朱之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基于面向对象的部件级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块,构建了某无人机用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并根据该发动机原始性能实验数据,对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可信度校核.在模型校核的基础上,为提高该发动机在不同任务载荷下的功... 基于面向对象的部件级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块,构建了某无人机用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并根据该发动机原始性能实验数据,对构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可信度校核.在模型校核的基础上,为提高该发动机在不同任务载荷下的功能适用性,利用部件匹配技术对该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提出了可行性改型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维持该涡喷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工作线不变,同时保证热强度和结构强度可靠性的条件下,改进组合压气机中的轴流级压气机,可以使该发动机推力有较大提高,耗油率得到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喷发动机模型 部件匹配 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研究中的发动机建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权龙 王巍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提出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通过三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建立发动机模型的思想。介绍了发动机模型的具体建立方法 ;利用 VB编程语言编写了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 ,给出了程序流程图 ;建立了发动机的转矩模型、油耗率模型和转速调节模型 ,所建立的... 提出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通过三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建立发动机模型的思想。介绍了发动机模型的具体建立方法 ;利用 VB编程语言编写了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 ,给出了程序流程图 ;建立了发动机的转矩模型、油耗率模型和转速调节模型 ,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发动机的工作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带式 无级变速传动 发动机模型 建模 三次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模型的变旋翼转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国强 杨娟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5期14-20,共7页
为了实现直升机旋翼转速在宽广范围内连续变化且涡轴发动机连续提供输出轴功率,采用1种扭矩序列转移控制方案来实现该传动链。通过2台涡轴发动机和2台多级变速器与旋翼协调工作,发动机依次连接或脱开旋翼,提供旋翼转速大范围内变化,并... 为了实现直升机旋翼转速在宽广范围内连续变化且涡轴发动机连续提供输出轴功率,采用1种扭矩序列转移控制方案来实现该传动链。通过2台涡轴发动机和2台多级变速器与旋翼协调工作,发动机依次连接或脱开旋翼,提供旋翼转速大范围内变化,并提供旋翼连续变化的功率。在扭矩转移过程中,针对发动机扭矩强扰动问题设计了鲁棒LMI控制器+ADRC扭矩前馈补偿控制器,最后基于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扭矩转移方案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转移过程中的扭矩强扰动对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的影响较小,旋翼转速可以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快速平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旋翼转速 扭矩序列转移 多级变速器 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机载模型迭代计算优化方法研究
20
作者 罗兴华 耿佳 +3 位作者 李明 刘备 王磊 宋志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49-2658,共10页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复杂、时变的多变量热力物理系统,其部件级模型的收敛精度与收敛速度对基于模型的发动机健康管理和容错控制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发动机部件级模型一般基于传统拟牛顿法进行各平衡方程的联立求解,较于传统牛...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复杂、时变的多变量热力物理系统,其部件级模型的收敛精度与收敛速度对基于模型的发动机健康管理和容错控制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发动机部件级模型一般基于传统拟牛顿法进行各平衡方程的联立求解,较于传统牛顿-拉夫逊法(N-R法)收敛速度得到优化,但难以满足全包线范围内动态模型机载化应用的精度兼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步长因子拟牛顿法,可在保证模型计算精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模型迭代次数,从而大幅提升模型计算速度,为模型的机载化应用创造条件。基于现役发动机计算平台MPC5554微控制器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与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平衡方程 拟牛顿法 自适应变步长因子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