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秀雯 袁景利 +2 位作者 张艳 张晓波 曹际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69-279,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各种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检测,其中,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实时检测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各种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检测,其中,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实时检测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提高传感器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基于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材料在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等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性能表现,探讨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特异性等,并展望了未来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传感器性能以及优化微流控平台的应用,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挑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快速检测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比率型发光传感器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多巴胺
2
作者 朱润芝 王怡 +4 位作者 纳佳雪 曹乐乐 张辉 王迎辉 孟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在激发停止后以光的形式将储存的能量缓慢释放出来,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而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发光性能优异的双发射长余辉纳米粒子Sr_(2.992)Mg_(0.9)Si_(2)O_(8)∶0.008Eu^(...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在激发停止后以光的形式将储存的能量缓慢释放出来,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而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发光性能优异的双发射长余辉纳米粒子Sr_(2.992)Mg_(0.9)Si_(2)O_(8)∶0.008Eu^(2+),0.10Mn^(2+)(SEM)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共价偶联,开发了一种比率型发光传感器(SEM-TYR),其可避免自发荧光干扰和外部干扰,可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多巴胺(DA).当DA存在时,酪氨酸酶将其氧化生成多巴醌,依据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原理,SEM-TYR光致激发的电子部分转移至电子受体多巴醌,导致SEM-TYR中680 nm红色余辉猝灭.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双发射余辉猝灭比值Δ(I680/I460)与D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10μmol/L(R^(2)=0.9965),检出限为40 nmol/L.将该方法用于生物样本血清、尿液及汗液中DA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4.8%~104.0%,91.3%~101.6%和97.4%~105.2%,RSD<6.8%(n=10).所开发的比率型发光传感器用于生物样本中DA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型发光传感器 多巴胺 长余辉纳米粒子 光诱导电子转移 无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保新 章竹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6,80,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新进展.分别阐述了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化学发光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 生物发光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 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朱连德 朱果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近几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发光的微型化发展。引用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研究进展 吡啶钌 鲁米诺 电化学发光 微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汽油中的铅(Ⅱ) 被引量:2
5
作者 瞿鹏 魏敏 +1 位作者 李保新 章竹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将鲁米诺(luminol)和高锰酸根同时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磷酸盐缓冲溶液既作为洗脱剂洗脱树脂中的离子,又作为碱性介质,引起KMnO4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在铅的作用下在样品池中产生后续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测定铅的流通... 将鲁米诺(luminol)和高锰酸根同时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磷酸盐缓冲溶液既作为洗脱剂洗脱树脂中的离子,又作为碱性介质,引起KMnO4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在铅的作用下在样品池中产生后续化学发光,建立了一种测定铅的流通式化学发光传感器。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8~1.0×10^-5 g/mL,检出限为3×10^-8 g/mL(3σ)。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1min内完成。对2.0×10^-6 g/mL的样品进行9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2%。传感器在200h内可以重复使用300次。应用于汽油中铅(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导纤维化学发光传感器传感原理研究(Ⅰ)——低浓度 SO_2 传感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小岚 金吉祥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34-38,80,共6页
本文研制了一种测定低浓度SO2的光导纤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了SO2敏化鲁米诺—H2O2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原理,研究了鲁米诺—ClO-电生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低浓度SO2的原理。该测定体系结构简单,不需任何光源,测定低浓... 本文研制了一种测定低浓度SO2的光导纤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了SO2敏化鲁米诺—H2O2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原理,研究了鲁米诺—ClO-电生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低浓度SO2的原理。该测定体系结构简单,不需任何光源,测定低浓度SO2,线性良好,重现性好,响应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光导纤维 化学发光传感器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氰根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正华 刘淑娜 秦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39-442,共4页
基于CN ̄(-)与从固定在D-201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上洗脱下来的Luminol直接化学发光反应,结合流动进样技术,设计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新型CN ̄(-)化学发光传感器.CN ̄(-)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 基于CN ̄(-)与从固定在D-201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上洗脱下来的Luminol直接化学发光反应,结合流动进样技术,设计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新型CN ̄(-)化学发光传感器.CN ̄(-)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x10 ̄(-9)~1.0x10 ̄(-6)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04%(n=11),检测限为7.8x10 ̄(-10)g/mL。固定化Luminol柱可连续使用200次以上。用CN ̄(-)传感器测定了饮用水、环境水及工业废水中的CN ̄(-)含量,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根 化学发光传感器 测定 传感器
全文增补中
一种用于选择性检测苯乙烯的Zn⁃MOFs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子馨 王萃娟 +4 位作者 刘成 肖玉美 罗丹 刘冬宁 王尧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41-1947,共7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Zn2(tyia)2(H2O)2]·H2O}n(1),其中H2tyia为5-(1H-1,2,4-三唑-1-基)间苯二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固体荧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Zn2(tyia)2(H2O)2]·H2O}n(1),其中H2tyia为5-(1H-1,2,4-三唑-1-基)间苯二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固体荧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其能够对低浓度苯乙烯迅速做出反应,最低识别浓度为1.06 mmol·L^-1。此外,还对其传感机制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发光传感器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厚朴酚的检测
9
作者 曾磊 曹宇 +1 位作者 雷福厚 史伯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8×10^-8~8×10^-5 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增量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7×10^-8 g/L;对浓度为8×10^-6 g/L厚朴酚进行8次平行测定的RSD为3.5%。对合成样品中厚朴酚测定的回收率为99.8%~103%,表明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掺杂SiO2 漆酚 厚朴酚 修饰电极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用碳陶瓷复合材料制备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获发明专利
10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6-97,共2页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国宝的一项发明专利,于日前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
关键词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发明专利 化学发光传感器 复合材料制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知识产权局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昊 李利 +3 位作者 高梦祥 刘华 王金斌 曾海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构建模式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食品安全 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12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发光传感1,2-环氧丙烷
13
作者 张雨薇 杜一浩 +1 位作者 张琰图 李云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6,共8页
开发了基于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的高性能催化发光传感平台,用于1,2-环氧丙烷(PO)的特异性检测.通过优化调控稀土氧化物的组成比例,Dy_(2)O_(3)/La_(2)O_(3)异质界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了对PO分子的高灵敏... 开发了基于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的高性能催化发光传感平台,用于1,2-环氧丙烷(PO)的特异性检测.通过优化调控稀土氧化物的组成比例,Dy_(2)O_(3)/La_(2)O_(3)异质界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了对PO分子的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检测(LOD=82.8μmol/L,对PO的响应强度是干扰物的10倍以上).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波长575 nm,检测温度360℃,气体流速320 mL/min),催化发光强度与PO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9701.25x+15085.19,检出限为8.28×10^(−5) mol/L,R2=0.9969.该传感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1次循环测试RSD<3%),加标回收率为96%~108%.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光激发-氧活化-选择性氧化-特征发光”的传感机制.本工作为开发新型稀土氧化物基传感材料提供了新策略,并为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识别与传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氧化物 界面协同效应 环氧丙烷检测 催化发光传感器 气敏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状铂纳米颗粒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
14
作者 廖妮 卓颖 袁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铂纳米颗粒(PtNFs),并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该Pt NFs用于吸附二抗(anti-Apo-A1),并用葡糖糖氧化酶(GOD)封闭其表面的非特异性位点,... 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铂纳米颗粒(PtNFs),并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该Pt NFs用于吸附二抗(anti-Apo-A1),并用葡糖糖氧化酶(GOD)封闭其表面的非特异性位点,最终制备了PtNFs@anti-Apo-A1@GOD信号探针.当Apo-A1存在时,通过夹心免疫反应将制备的信号探针捕获于电极表面,并将所制得的电极置于含有葡萄糖的过硫酸根底液中检测.GOD催化葡萄糖产生H_2O_2,H_2O_2在Pt NFs的催化下分解并在电极表面原位产生O2,所产生的O2能够催化过硫酸根-氧气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放大发光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该传感器在0.1 ng·m L^(-1)~100 ng·m L^(-1)范围内对Apo-A1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下限达到0.03 ng·m L^(-1),有望应用于临床分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铂纳米颗粒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载脂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CNNS复合膜构置免标记的AFB1免疫传感器
15
作者 杨彩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1,共8页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学发光值,依据前后发光值的差值,构置免标记的用于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果表明,免疫结合前后鲁米诺溶液的ECL差值与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在1.0量在曲^(-4)~10.0 ng·mL^(-1)和10.0~160.0 ng·mL^(-1)两个区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FB1的检出限为0.1pg·mL^(-4),该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不但线性范围广,而且检出限超低,可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纳米片(CNNS) NAFION 黄曲霉毒素B1(AFB1)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字琴江 吴凡 +3 位作者 卢朝粉 李佳昕 刘梦婷 周川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5-751,共7页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癌胚肮原(CEA)含量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磁球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去捕获癌胚抗原(CEA),并通过在免疫磁球表面负载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癌胚肮原(CEA)含量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磁球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去捕获癌胚抗原(CEA),并通过在免疫磁球表面负载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检测标记物,形成磁性免疫夹心复合物。通过HRP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氧化鲁米诺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化学发光强度来定量CEA。结果显示:CEA的质量浓度在0.05~8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 ng·L^(-1);对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0%~100%。与其他固相载体和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相比,该方法检测CEA的化学发光强度更强,并且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免疫磁分离 酶催化放大 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帅 童朝阳 刘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5期1-5,15,共6页
对丝网印刷电极及其应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功能化及信号放大修饰进行综述,归纳了该检测体系在抗体、核酸、氧化酶底物、肿瘤细胞、病原菌、抗生素等物质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丝网印刷电极 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功能化 信号放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甲胎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晶 滕霞 刘传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已作为肝癌检测的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AFP含量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存在分析时间长、前处理繁琐等不利因素。利用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结合起来... 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已作为肝癌检测的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AFP含量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存在分析时间长、前处理繁琐等不利因素。利用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成本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检测方式及修饰材料等方面对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AFP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评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AFP)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阻抗型免疫传感器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电致化学发光多元免疫反应传感芯片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小娜 徐静娟 陈洪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599,共7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多元免疫反应芯片,并实现多元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作"花瓣型"ITO微电极阵列,与辐射状的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形成八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其... 制备了一种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多元免疫反应芯片,并实现多元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作"花瓣型"ITO微电极阵列,与辐射状的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形成八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其中三个单元分别用于完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夹心型"特异性免疫反应。首先在电极表面修饰K-掺杂石墨烯-CdS∶Eu纳米晶复合物,然后在这些复合物上依次修饰不同捕获抗体和对应的抗原,当对应的CdTe纳米粒子标记的二抗被带到电极表面时,会发生能量转移而实现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有效猝灭;另外三个单元用做对照试验来验证这种微芯片的选择性;剩下的两个单元分别用来验证K-掺杂石墨烯-CdS∶Eu纳米晶复合物的发光强度,及经活化后CdTe纳米粒子的猝灭效率。这种简单、集成的高通量检测芯片,可发展为复杂样品的自动化、集成化分析检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电极阵列 多元免疫反应 肿瘤标志物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覃晓丽 詹子颖 +3 位作者 Sara Jahanghiri Kenneth Chu 张丛洋 丁志峰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8,共15页
设计和研制具有超灵敏、高精度、选择性好的免疫传感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以及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电化学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ECL)免疫分析法,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可控性好等... 设计和研制具有超灵敏、高精度、选择性好的免疫传感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以及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电化学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ECL)免疫分析法,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可控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孔径和纳米级骨架结构可调节等优点,在电化学和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OFs不仅可以作为固定生物识别分子的敏感平台,还可以用于富集痕量分析物和信号分子来放大分析信号,提高电化学或ECL免疫分析的灵敏度。目前,科研人员已合成各种各样具有不同性能和形貌的MOFs纳米材料,并用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ECL免疫传感器。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基于MOFs纳米材料的电化学/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检测应用。研究表明,MOFs不仅可以作为电极表面修饰的基底、信号探针(包括电活性标记分子和电化学发光发光标记探针)、催化活性标记物,还可以作为负载各种生物分子、纳米材料的载体,最终可用于灵敏的电化学和ECL检测。此外,本综述还讨论了未来发展功能化MOFs纳米材料的挑战和机遇,并为未来设计和制造基于MOFs的高性能免疫传感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法免疫传感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