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基因研究的血样采集
1
作者 金素萍 冯斌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基因研究越来越多,其目的在于研究阐明疾病与基因的关系.2002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我院对一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研究[1],我们对该病家系成员进行了血样采集,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基因研究越来越多,其目的在于研究阐明疾病与基因的关系.2002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我院对一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研究[1],我们对该病家系成员进行了血样采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 基因 血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4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嘉晖 张朝东 陈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2-573,共2页
研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点,旨在正确诊断和治疗本病。
关键词 发作运动诱发舞蹈子足徐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向波 蒋景文 +4 位作者 王新德 匡培根 朱克 龙洁 李军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 15例PKC病人的临床表现 (2例做了录像 ) ,进行EEG、CT、MR等辅助检查 ,均用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其转归。结果 本组 15例中 ,男 13例、女 2例 (男∶女 =6.5∶...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 15例PKC病人的临床表现 (2例做了录像 ) ,进行EEG、CT、MR等辅助检查 ,均用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其转归。结果 本组 15例中 ,男 13例、女 2例 (男∶女 =6.5∶1) ,发病年龄 8~ 2 2岁 ,平均 11.4岁。生活环境及家族史 :本组 13例病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 (13 /15 ) ,14例无家族史 ,1例有家族史。临床突出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的肌张力障碍和异动症 ,多数持续 10~ 3 0s(一般 <5min) ,每天发作 4~ 3 0次。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紧张时或突发运动 (要跑步和突然站立 )时容易发作。头颅MR、CT、EEG、2 4小时EEG、视频EEG、肌电图 (EMG)等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小剂量卡马西平可使症状完全消失 ,0 .0 5~ 0 .1g/d维持治疗 ,10例随访 1~ 1 5年无发作。结论 PKC是以运动诱发的表现为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等肌张力障碍为特征的良性疾病 ,有异于癔病和神经症的发作特征 ,卡马西平能有效控制其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运动源舞蹈手足徐动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EEG CT MR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难病例会诊专栏[2] 发作性一侧肢体舞蹈样徐动(上)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向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U005-U005,共1页
患者男性,18岁,黑龙江绥化人。10年来发作四肢交替性、舞蹈样异常运动,每天发作20~30次,每次持续10余秒;每次发作均在注意力不集中,而已拟运动时(如上课时老师叫起发言),从坐位突然站立起来时,出现发作。或突然要跑步时(如追车等),易... 患者男性,18岁,黑龙江绥化人。10年来发作四肢交替性、舞蹈样异常运动,每天发作20~30次,每次持续10余秒;每次发作均在注意力不集中,而已拟运动时(如上课时老师叫起发言),从坐位突然站立起来时,出现发作。或突然要跑步时(如追车等),易出现发作,跑步过程中无发作;发作常为一侧肢体(左侧),轻时手脚快速舞动样动作,重时也可出现躯干的肌紧张性异常扭动。静止和持续运动时无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一侧肢体舞蹈徐动 舞蹈样异常 诊断 治疗 血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发作性一侧肢体舞蹈样徐动(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向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U003-U003,共1页
关键词 发作一侧肢体舞蹈徐动 诊断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