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n MIS的反馈控制模型
1
作者 孟祥文 陈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66-68,共3页
针对MIS系统的开放型特点 ,提出了一种“反馈控制模型” ,以增强MIS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及应变能力。
关键词 反馈控制模型 参数库 软件维护 企业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I算法力矩反馈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
2
作者 姚江云 王宽田 +1 位作者 覃溪 梁世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采摘机器人抓取空间轨迹复杂,导致了抓取力柔顺控制及轨迹规划具有很大的非线性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策略迭代(GPI)算法力矩反馈下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首先,考虑了采摘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动态补偿惯性力... 采摘机器人抓取空间轨迹复杂,导致了抓取力柔顺控制及轨迹规划具有很大的非线性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策略迭代(GPI)算法力矩反馈下的采摘机器人抓取力柔顺控制方法。首先,考虑了采摘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动态补偿惯性力、重力、抓取力的联合作用,建立了机器人力学模型;其次,采用反馈控制器、内环力控制器联合控制方法设计了力矩反馈算法,采用GPI算法对机器人柔性力矩反馈控制过程进行了寻优计算;然后,采用逆运动学解析和运动任务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力矩反馈下抓取力柔顺控制规划补偿算法,采用模型前馈补偿提高了力矩柔性控制能力;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力矩反馈及轨迹跟踪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法,GPI力矩反馈方法在3个支链上的力矩误差平均减小了9.51%、6.82%和4.46%,在采摘自由空间运动位置的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24.12%和42.86%,提高了机器人抓取力的柔顺控制和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广义策略迭代 力矩反馈控制模型 抓取力 柔顺控制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激变换器的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管雪梅 吴马超 +1 位作者 魏艳秀 王子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针对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双线性模型,设计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器,增加Luenberger-type型观测器确保状态估测动态误差是全局指数稳定;外环PI控制旨在消除电压偏移误差。... 针对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双线性模型,设计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器,增加Luenberger-type型观测器确保状态估测动态误差是全局指数稳定;外环PI控制旨在消除电压偏移误差。给出系统存在输入电压和存在输入约束条件下的电感电流全局收敛的闭环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该方法在保证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同时,可以实现系统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控制精度能达0.22%,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双线性模型 状态反馈模型预测控制 Luenberger-type型观测器 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无模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龙 吕海峰 +1 位作者 黄晋英 刘广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3-878,共6页
为了实现磁流变(MR)阻尼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阻尼力跟踪控制,克服基于逆向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易受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无模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MFFFFBC)方法.利用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 为了实现磁流变(MR)阻尼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阻尼力跟踪控制,克服基于逆向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易受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无模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MFFFFBC)方法.利用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的特点,将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器前一时刻的控制量进行采样保持作为前馈控制器,以避免建立复杂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动力学模型.利用期望阻尼力与实际阻尼力之间的跟踪误差信号构建反馈控制器对前馈控制量进行实时修正,利用饱和函数对控制电压进行限幅,以避免控制电压高频振荡.试验结果表明,在MFFFFBC控制下输出电压连续光滑变化,与经典的基于Heaviside阶跃函数的控制相比,采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黏性阻尼力和摩擦阻尼力的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21.98%和2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动力学模型 阻尼力跟踪 模型前馈/反馈控制(MFFFFBC)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逆变不同控制回路动态交互作用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薇 郭春义 杨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3,I0019,共14页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出不同控制回路的耦合控制通道,定量评估系统强度、逆变侧交流联络线与控制参数等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整流侧或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降低时,两侧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增强;当交流联络线长度缩短时,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控制回路间的动态交互增强,各控制环节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详细仿真模型,验证所建立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及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 多变量反馈控制理论 交互作用 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施肥机变量施肥控制系统优化及试验
6
作者 邱冬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0期19-21,共3页
谷物施肥机的施肥控制系统在作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系统存在施肥效率低下和资源利用不均等问题。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建立液肥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负反馈控制模型,结合GA算法优化施肥量的空间分布和... 谷物施肥机的施肥控制系统在作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系统存在施肥效率低下和资源利用不均等问题。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建立液肥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负反馈控制模型,结合GA算法优化施肥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实现了施肥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选取传统的PID算法及模糊PID算法开展对照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的响应时间为4.9 s,小于传统PID控制的8.5 s和模糊PID控制的7.3 s,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施肥效率和作物生长表现。为农业机械化施肥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播种机 液肥施肥控制 反馈控制模型 遗传算法优化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振华 黎灿兵 +3 位作者 阳同光 魏娟 葛睿 李立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6-1956,共11页
储能电池参与电网调频时对系统的惯量响应能力和引起的最大频率偏差均有待改善,网侧变流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有望提升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为此,提出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为利... 储能电池参与电网调频时对系统的惯量响应能力和引起的最大频率偏差均有待改善,网侧变流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有望提升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为此,提出考虑动态频率惯量特性的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为利用储能电池对电网的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构建附加有功功率模块,将储能电池的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策略产生的有功功率分别作为变转子惯量控制和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的附加功率;针对虚拟同步机惯量特性与电网需求间不匹配的问题,设计考虑系统频率偏差和系统频率变化率的变转子惯量控制策略,实现转子惯量对系统频率的实时调整.进一步提出VSG的输出反馈模型预测策略,通过在转子角频率增量与转矩增量之间建立反馈通道,实现系统频率偏差的动态预测和补偿.与现有的3种控制策略对比分析表明:考虑动态惯量特性的一次调频控制能充分利用储能电池和VSG的调频能力,有效减少电网的频率偏差和频率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响应 一次调频 虚拟同步发电机 变转子惯量控制 输出反馈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链路延时对LCC-HVDC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硕 郭春义 +2 位作者 张加卿 徐李清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0-79,共10页
为研究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控制链路延时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考虑控制链路延时后的LCC系统小信号模型,包括状态空间模型和单输入单输出... 为研究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控制链路延时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考虑控制链路延时后的LCC系统小信号模型,包括状态空间模型和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然后,基于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不同交流系统强度下控制链路延时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移动特征,获得主导模态的振荡频率,定量评估控制链路延时对系统幅值和相位裕度的影响。最后,研究控制链路延时对系统临界运行短路比和控制参数可行域的影响,揭示控制链路延时、交流系统强度及控制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交互作用机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控制链路延时的增加,为保证LCC系统稳定传输额定功率,交流系统强度不能过低;链路延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参数的可行域,尤其是在弱系统工况,当LCC控制链路延时较大时,需适当降低定直流电压控制器或锁相环(phase-locked-loop,PLL)的带宽来保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链路延时 状态空间模型 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 小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储能装置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岚 丁安敏 +3 位作者 田洪英 张彦 张奎同 马文忠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反馈控制模型,采用频域分析法研究了换流器恒功率负载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数学模型和频域分析,指出SMES装置能够为电网提供正阻尼,增大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剪切频率处的相位裕度,从而改善了系统稳定性。为防止超导磁体两端电压过高,SMES装置与直流配电网连接的DC/DC换流器需具备一定的电压调节性能,因此研究了采用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DC-MMC(modular multilevel DC/DC converter)的SMES装置,通过调节子模块个数灵活设置换流器电压变比,在实现换流器能量双向流动的同时控制超导磁体两端电压,以保护储能装置。最后通过时域仿真波形验证了采用DC-MMC的SMES装置在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 超导磁储能 小信号稳定性 反馈控制模型 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NC多维约束的S型速度规划
10
作者 吴继春 许可 +1 位作者 周会成 范大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9-1449,共11页
经典控制模型中存在时间过耦合,而速度规划与实时轨迹控制都与时间关联,导致实时计算量、规划与控制协调性等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CNC多维约束的S型速度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双重反馈的控制模型,内反馈继承经典控制模型将时间反馈到控制器,... 经典控制模型中存在时间过耦合,而速度规划与实时轨迹控制都与时间关联,导致实时计算量、规划与控制协调性等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CNC多维约束的S型速度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双重反馈的控制模型,内反馈继承经典控制模型将时间反馈到控制器,外反馈将非时间反馈到规划器;然后将影响速度规划的因素分为时间相关与时间无关,与时间相关因素在控制器中实时控制,与时间无关因素在规划器中进行非时间速度规划;在规划器中建立基于轨迹路径长度、轨迹几何特性、运动参数以及程序行号等信息的多维约束模型;最后以路径长度代替时间作为运动参考量,结合多维约束模型,考虑轨迹的几何特性与路径长度映射关系,使轨迹特性与非时间建立具有空间性关联.通过MATLAB仿真对控制模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并通过CODESYS软件编程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约束模型 数控系统 S型速度规划 双重反馈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源与照明光学
11
《中国光学》 CAS 2004年第3期5-6,共2页
TL503.8 2004031638 同步辐射光源的反馈控制模型=A feedback model forsynchrotron light source[刊,中]/郭从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安徽,合肥(230026)),曾丹…∥光学技术.—2003,29(5).—608-610,613 同步辐射光源的... TL503.8 2004031638 同步辐射光源的反馈控制模型=A feedback model forsynchrotron light source[刊,中]/郭从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安徽,合肥(230026)),曾丹…∥光学技术.—2003,29(5).—608-610,613 同步辐射光源的不稳定性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光源 反馈控制模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不稳定性 光学技术 客观存在 电子科学 照明光学 波动器 物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