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泵控差动缸负载压力反馈运动控制设计及仿真
1
作者 周淑娟 张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92,共4页
为了提高差动缸控制系统存在输出精度,设计了一种差动缸运行控制特征优化了过驱动分配控制方案,实现了对压力与位置的参数高效控制。分析了差动缸泵控驱动线性模型与状态耦合过程,利用仿真验证了位置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非差动缸... 为了提高差动缸控制系统存在输出精度,设计了一种差动缸运行控制特征优化了过驱动分配控制方案,实现了对压力与位置的参数高效控制。分析了差动缸泵控驱动线性模型与状态耦合过程,利用仿真验证了位置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非差动缸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时,腔室压力与活塞运动位移都跟期望值存在明显差异,以差动缸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时,则达到了与期望值接近的结果。以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可以检验过驱动、非差动缸活塞的腔室压力与运动位移,从而为设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缸 压力反馈 泵控系统 位置控制 压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设计
2
作者 谢红杰 宋文博 王国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0,共4页
为了降低无阀芯位移传感器由于电磁比例阀死区产生流量非线性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达到不需要位移反馈就能实现死区补偿效果。将模拟补偿电压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处理后再通过数字信号形式添加至阀控系统... 为了降低无阀芯位移传感器由于电磁比例阀死区产生流量非线性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压力反馈的电磁比例阀死区补偿策略,达到不需要位移反馈就能实现死区补偿效果。将模拟补偿电压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处理后再通过数字信号形式添加至阀控系统。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开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特性仿真结果得到,死区补偿后使电液伺服阀死区减小到3.5%,成功完成对电液伺服阀死区补偿。死区补偿实验结果得到,压差变化对比例方向阀死区影响较大。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本可以证明设置补偿后模型能够满足比例方向阀运行工况的准确测试。该研究有助于提高电磁比例阀的运行稳定性,对保证液压系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比例阀 死区补偿 压力反馈 策略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齐潘国 郑一顺 +2 位作者 迟帅 门荣华 刘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5,共10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数字液压缸——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以解决传统位置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用于加载控制时,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及可靠性差等问题。给出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的实现方案,分析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建立压力反馈式数字液...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数字液压缸——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以解决传统位置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用于加载控制时,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及可靠性差等问题。给出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的实现方案,分析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建立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的传递函数模型,并绘制方块图,推导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研究不同刚度的负载对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影响,根据Bode稳定判据导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揭示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搭建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AMEsim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研究成果为设计和研制压力反馈式数字液压缸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反馈 数字液压缸 数学模型 AMESIM仿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切挑坎横向压力差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冉雨博 刘超 +2 位作者 邓军 卫望汝 隆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5,82,共13页
斜切挑坎在挑流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挑坎体型,能使水流在纵向上充分扩散,避免水流集中冲击于同一位置。斜切体型设计会使挑射水流在运动过程中在横向方向上呈现扩散角度增大的现象,但对此现象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长边侧与短边... 斜切挑坎在挑流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挑坎体型,能使水流在纵向上充分扩散,避免水流集中冲击于同一位置。斜切体型设计会使挑射水流在运动过程中在横向方向上呈现扩散角度增大的现象,但对此现象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长边侧与短边侧之间的横向压力差进行研究,探究斜切挑坎横向压力差受挑坎尺寸与来流条件的影响,为后续斜切挑坎水舌横向扩散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挑坎尺寸与来流条件下斜切挑坎的出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斜切挑坎内横向压力差的分布特征,以及挑坎尺寸与来流条件对横向压力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最大横向压力差位于斜切挑坎短边边墙末端底板位置,横向压力差与斜切角度、来流流速、来流水深呈正相关,与挑坎半径呈负相关,并拟合了最大横向压力差与挑坎尺寸、来流条件有关的计算式。研究成果对斜切挑坎挑流水力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流消能 斜切挑坎 数值模拟 挑坎出口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雨欣 杨闪闪 +1 位作者 江美 江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中心行康复治疗的轻、中度SUI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磁... 目的:探讨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中心行康复治疗的轻、中度SUI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磁联合组),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电联合组),均治疗1疗程(12次)。评估两组治疗前后Sandvik(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1h漏尿量、盆底肌力、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尿失禁影响程度(ⅡQ-7评分)、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磁联合组和电联合组的Sandvik严重程度指数、1 h漏尿量、ⅡQ-7评分均降低,而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快肌最大值和慢肌平均值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磁联合组与电联合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与磁联合组(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对SUI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SUI的康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压力反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9
6
作者 皮周凯 张盘德 +3 位作者 周惠嫦 陈惠琼 徐坤玉 冯顺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5月,将本院125例SUI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凯格尔盆底肌锻炼,嘱患者用力收缩盆底肌,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5月,将本院125例SUI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凯格尔盆底肌锻炼,嘱患者用力收缩盆底肌,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试验组(n=60)用XFT-2002型盆底刺激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20 min,引导患者仔细体验盆底肌收缩的感觉后,再指导患者根据XFT-0010型盆底肌刺激仪的语音导航用力收缩盆底肌,挤压阴道内的充气探头,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会阴肌力测试(GRRUG)和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简化版(ICIQ-SF)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t=-3.570)和ICIQ评分(t=4.198)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6.833,t=-2.445,P〈0.01)。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63.954,P〈0.001)。结论阴道压力反馈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SUI的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锻炼 抗阻训练 阴道压力反馈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与导叶宽度匹配参数对LNG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传军 李言希 程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9-1366,共8页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叶轮和导叶宽度匹配设计对LNG潜液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进行了宽度匹配设计,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引入无量纲参数R(导叶进口宽度/叶轮出口宽度)进行结果分析,分析验证了泵的外特性,得到了LNG泵... 应用CFD技术研究了叶轮和导叶宽度匹配设计对LNG潜液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进行了宽度匹配设计,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引入无量纲参数R(导叶进口宽度/叶轮出口宽度)进行结果分析,分析验证了泵的外特性,得到了LNG泵的时、频域压力脉动特性等。结果表明:压力脉动主频为叶轮的叶频,次频为其倍频。时域峰值与监测点处的相对位置有关,相对于交界面越近,时域峰值越大。压力脉动幅值随R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宽度匹配方案使得泵压力脉动峰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动 LNG潜液泵 匹配设计 叶轮出口宽度 导叶进口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与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商晓 朱兰 +3 位作者 郎景和 李琳 王文艳 孙智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5,共4页
90年代以来女性尿失禁已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5大疾病之一,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心理障碍,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1948年Amold Kegel提出了盆底肌肉恢复性... 90年代以来女性尿失禁已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5大疾病之一,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心理障碍,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1948年Amold Kegel提出了盆底肌肉恢复性锻炼方法(即Kegel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肉锻炼 电刺激 性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出口宽度对泵腔内压力脉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戴菡葳 刘厚林 +2 位作者 丁剑 谈明高 王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泵腔内压力脉动分布影响的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获得离心泵的外特性、泵腔内静压分布、泵腔内压力脉动分布及泵体表面的压力脉动幅值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泵... 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泵腔内压力脉动分布影响的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获得离心泵的外特性、泵腔内静压分布、泵腔内压力脉动分布及泵体表面的压力脉动幅值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泵腔内静压和压力脉动幅值随出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后泵腔内静压和压力脉动随出口宽度和半径的变化不十分明显.综合考虑外特性和压力脉动,在比转数ns=97时叶轮出口宽度与叶轮出口直径之比应小于0.06;为了使压力脉动在泵腔内有效地衰减,出口宽度与前腔间隙的比值在1.81附近时最佳.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压力脉动 叶片通过频率 叶轮出口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压力对柴油喷油器流量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仇滔 冯祥 +3 位作者 雷艳 代贺飞 徐慧 张传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780,共4页
柴油机高压燃油系统中,喷油器内部燃油的高速流动易导致喷孔内部出现空化,从而影响喷油特性。为了研究喷油器的进出口压力对燃油在喷嘴里的流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出口压力可调的试验装置,针对高压共轨喷油器进行了不同出口压力下的喷油... 柴油机高压燃油系统中,喷油器内部燃油的高速流动易导致喷孔内部出现空化,从而影响喷油特性。为了研究喷油器的进出口压力对燃油在喷嘴里的流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出口压力可调的试验装置,针对高压共轨喷油器进行了不同出口压力下的喷油规律测量,研究了出口压力对喷油率的影响。试验发现:由于进出口压力差很大,喷嘴内部为空化流动;空化流动时,当入口压力不变时,改变出口背压,喷油率不变化,流动出现阻塞现象;出现空化后,增加出口压力,流量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柴油机 喷油器 空化 出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级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压力脉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荣生 李小龙 +2 位作者 袁寿其 郑宝义 付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了研究压力脉动在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国内某1 000 MW核电站主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压水室内部流场特性及计算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时域和频... 为了研究压力脉动在核主泵压水室出口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国内某1 000 MW核电站主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进行定常与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压水室内部流场特性及计算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是引起压水室与出口交接处压力脉动的原因之一;在不同工况下压水室出口及其前后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压力脉动,偏离额定工况越大,压力脉动波动幅度越大;压水室出口及其前后区域内,上侧的脉动幅度比下侧小,上侧的平均脉动幅度CA在0.9Q时为11.15%,在1.0Q时为9.62%,在1.2Q时为13.78%,下侧的平均脉动幅度,在0.9Q时为13.62%,在1.0Q时为12.53%,在1.2Q时为15.79%;靠近导叶出口处,泵壳两侧处的脉动幅度要大于靠近出口轴线附近的脉动幅度,远离导叶出口处,泵壳内的脉动幅度从上侧到下侧,逐渐递增;在额定工况时转频是各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流量和大流量时转频和叶频是各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压水室出口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 被引量:64
12
作者 王宏 薛紫怡 +2 位作者 李梦梦 刘军 张震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盆底肌Ⅰ、Ⅱ类纤维的活力值及肌力进行检测,对肌力牛津改良量表(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进行主观评估。随访6个月再次评价上述指标,观察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周后,62例中5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54/62),其中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为96.9%(31/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76.7%(23/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较剖宫产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访6个月后,62例中48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4%(48/62),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87.5(28/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66.7(20/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仍高于剖宫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高于剖宫产组(P=0.040);长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仍高于剖宫产组(P=0.030)。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但是治疗时限对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限对M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治疗后阴道自然分娩(vaginal delivery,VD)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快,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择期剖腹产(caesarean section,CS)者,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是可恢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分娩方式 盆底肌表面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反馈管理在预防急诊抢救区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礼婷 郭金玉 +2 位作者 韩玮芬 田丽莎 王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分析发展性反馈管理在预防急诊抢救区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和2018年1—11月就诊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抢救区的患者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发展性反馈管理,... 目的:分析发展性反馈管理在预防急诊抢救区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和2018年1—11月就诊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抢救区的患者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发展性反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共2341例患者,干预组共2804例患者。相比对照组,干预组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低(P=0.002),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较轻(P=0.021),压力性损伤面积相对较小(P=0.049)。结论:发展性反馈管理有助于预防急诊抢救区患者的院内压力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反馈管理 急诊 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反馈式全液压式独立调频调能液压冲击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襄璧 杨国平 +1 位作者 龙国键 刘忠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044-2047,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液压冲击器的技术现状 ,提出了一种新型全液压式独立调频调能液压冲击器 ;阐述了液压冲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 ;分析了液压冲击器的技术特性 ;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压力反馈 全液压式 独立调频调能 液压冲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叶片出口边倾斜角对压力脉动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江伟 李国君 张新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2,378,共5页
为研究叶片出口边倾斜角对叶轮与蜗壳由动静干涉作用而引起压力脉动的影响,在保证叶轮基本参数和叶片安放角变化规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叶片出口边倾斜角而设计了2种计算方案.采用SST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分别对不... 为研究叶片出口边倾斜角对叶轮与蜗壳由动静干涉作用而引起压力脉动的影响,在保证叶轮基本参数和叶片安放角变化规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叶片出口边倾斜角而设计了2种计算方案.采用SST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分别对不同叶片出口边倾斜角的叶轮匹配同一蜗壳的离心泵进行全流道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叶片出口边倾斜角的离心泵外特性及压力脉动特性,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出口边倾斜角的减小,泵高效区加宽;在小流量工况至设计流量工况时模型1,2的扬程流量曲线接近,在设计流量工况至大流量工况时模型2的扬程增大;2种叶片出口边倾斜角的离心泵中监测点处的压力脉动规律相同,呈周期性变化;较小叶片出口边倾斜角的离心泵中蜗壳内及隔舌处的压力脉动波动幅度减小,高频脉动成分减小.分析结果可为离心泵叶轮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出口 倾斜角 离心泵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反馈的城市滨河步道对青年人压力缓解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鑫 王子尧 +2 位作者 吴丹子 谭立 林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1,共6页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较为缺乏。通过采集参与者在2段差异性高的滨河实景环境中行...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较为缺乏。通过采集参与者在2段差异性高的滨河实景环境中行走的生理信号和眼动数据,探究不同滨河步道景观下青年人的压力缓解情况和视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以SDNN、RMSSD和Lorenz散点图为代表的心率变异性特征(HRV)在不同区段的滨河步道下呈现明显差异,绿化程度高的场景对压力的缓解作用更强;(2)不同场景下的视线特征与压力缓解有一定的关联性,行人的视线多偏向于步道滨水侧开敞度高的空间,经过绿化程度高或有休憩空间的滨河步道场景时,行人的视线更分散,压力缓解效果更佳。将缓解压力作为滨河步道的景观功能之一,通过主动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滨河景观类型与植物种植的改造,以期达到更好的滨河步道环境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滨河步道 生理反馈 心电 压力缓解 景观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出口双蜗壳泵的压力脉动及径向力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跃 李红 刘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48-753,共6页
为研究两种不同双蜗壳型式离心泵的水力特性,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单出口双蜗壳及双出口双蜗壳离心泵进行了不同工况下三维非定常湍流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型式双蜗壳泵内压力脉动情况,同时对两种型式泵的径向力进行定常... 为研究两种不同双蜗壳型式离心泵的水力特性,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单出口双蜗壳及双出口双蜗壳离心泵进行了不同工况下三维非定常湍流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型式双蜗壳泵内压力脉动情况,同时对两种型式泵的径向力进行定常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出口双蜗壳泵内压力脉动高于双出口双蜗壳泵内的压力脉动;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两种型式泵的隔舌及出口处压力脉动的频率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在小流量工况下,单出口双蜗壳泵的出口及隔板起始端位置处频率以叶轮转频为主;两种型式双蜗壳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有效地平衡径向力,由于单出口双蜗壳泵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压力脉动,导致其叶轮受到的径向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蜗壳泵 出口 出口 压力脉动 径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生物反馈仪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欣 王雪强 +2 位作者 陈楠 陈炳霖 刘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3-1189,共7页
慢性下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疼痛,与腰腹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压力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下背痛的康复评估与治疗中。本文综述压力生物反馈仪在腰腹部肌肉活动性评估中的信效度,并总结其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 慢性下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疼痛,与腰腹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压力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下背痛的康复评估与治疗中。本文综述压力生物反馈仪在腰腹部肌肉活动性评估中的信效度,并总结其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腰腹肌活动特点及腰椎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压力生物反馈 信度 效度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琼 管玉涛 +1 位作者 郑伟 吕杰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各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轻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峰值和做功值的改善值大于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中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I、CI-Q-SF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峰值的改善值优于重度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轻度组为88.46%,高于中度组(62.50%)和重度组(52.6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是一项简便、有效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女性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被引量:66
20
作者 贾俊华 夏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在治疗开始时,均予以患者可耐受的阈电流强度。实验组在治疗中期,在初始阈电流强度基...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在治疗开始时,均予以患者可耐受的阈电流强度。实验组在治疗中期,在初始阈电流强度基础上适当增加电流强度,使患者达到可耐受的新的阈刺激强度;对照组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予以初始阈电流强度持续治疗。通过对2组治疗前后的盆底综合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盆底综合肌力、1 h尿垫漏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95.0%,19/20)优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肯定;治疗中期增加电流强度的方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电刺激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