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肉搜索”到“网络暴力”的“反道德”倾向——一个圣经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程英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 道德审判 反道德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德—米勒命题”的双重破解--对马克思是“反道德主义”的驳斥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传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8,共10页
西方学者伍德和米勒等人认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和道德视为一种"虚假意识",得出"因为马克思批判虚假意识形态,所以马克思反对道德"的判断,这种类似观点可以概括为"伍德—米勒命题"。该命题遵循以下逻辑:(1... 西方学者伍德和米勒等人认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和道德视为一种"虚假意识",得出"因为马克思批判虚假意识形态,所以马克思反对道德"的判断,这种类似观点可以概括为"伍德—米勒命题"。该命题遵循以下逻辑:(1)虚假意识是意识形态的定义性特征;(2)道德是意识形态;(3)马克思批判和反对意识形态;(4)马克思反对道德。"伍德—米勒命题"在西方理论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马克思的道德观形成了冲击,必须要给予理论上的破解。对"伍德—米勒命题"的破解可以从两处着手,一是系统分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出"虚假意识"只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出场",而非核心内涵,构不成其定义性特征,从而推翻命题的第一个前提。二是从文本出发解读"虚假意识"的真实内涵,指出"虚假"的内涵主要是指颠倒和迷惑,而不是指荒谬和错误,因而"道德是一种虚假意识"的表述也无法推出马克思是"反道德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伍德-米勒命题” 反道德主义” 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道德主义在法治理念下的偏执性及克服
3
作者 吴真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共5页
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法律直接关系到诸如人的自由、生命、权利和福祉。当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良性运作必然离不开其他社会规范超然地存在,而是在与其他社会规范协同运行与相互... 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法律直接关系到诸如人的自由、生命、权利和福祉。当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良性运作必然离不开其他社会规范超然地存在,而是在与其他社会规范协同运行与相互演进中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中坚持法律至上乃是核心主题,但是道德同样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要使法、德并举,刚柔相济,使道德在法治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就必须克服反道德主义倾向。鉴于此,明确反道德主义的基本内涵、分析其种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至上 反道德主义 法治 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增强与反增强的博弈与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万球 周心怡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20,共8页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道德增强 道德增强派 反道德增强派 伦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正义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对三种反社会正义论的驳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共11页
社会正义是现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自被提出以来便倍受质疑与反对。围绕着该概念是否能够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否定性观点——哈耶克提出的“概念错误论”、桑德尔的“反道德论”以及布坎南阐释的马克思的“缺... 社会正义是现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自被提出以来便倍受质疑与反对。围绕着该概念是否能够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否定性观点——哈耶克提出的“概念错误论”、桑德尔的“反道德论”以及布坎南阐释的马克思的“缺陷环境论”和“终将消亡论”,都旨在否定“社会正义”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进而反对以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秩序和制度建构的价值范导。这些反对的观点涉及了任何一个合法的道德修辞都应具有的合逻辑性、合道德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事实上,社会正义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从而是一个恰当的道德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论 概念错误论 反道德 缺陷环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背谬 被引量:5
6
作者 戴茂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8,共5页
本文针对“经济伦理学就是要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分析 ,对道德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流行观点从诸多层面揭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二律背反性 ,并且从人性结构的永恒矛盾说明了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产生背谬的人性论根源。文章指出 ,经... 本文针对“经济伦理学就是要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分析 ,对道德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流行观点从诸多层面揭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二律背反性 ,并且从人性结构的永恒矛盾说明了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产生背谬的人性论根源。文章指出 ,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层面的行为 ,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至多只能是对经济行为的反道德性和道德行为的非经济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济性 人性论 经济行为 道德行为 二律背 经济伦理学 反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与误读范式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德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肯定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的能动性与实践性特质,明确了生产劳动与物质利益对道德的支配性作用,完成了对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论说"的理论批判,为道德建构主义预留了理论空间。同时,它描述了一套以现实的人为...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肯定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的能动性与实践性特质,明确了生产劳动与物质利益对道德的支配性作用,完成了对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论说"的理论批判,为道德建构主义预留了理论空间。同时,它描述了一套以现实的人为建构主体、以道德生产和道德建设为建构程序、以"真正人的道德"为建构目标的严整体系,展现出道德建构主义的鲜明底色。由于对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的误解误读,出现了单纯强调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道德解构效用、无视其道德建构意义,抑或反之的现象,助涨了"伦理社会主义"思潮与"马克思恩格斯反道德主义"思潮,使之成为了人们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两大理论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 道德建构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 反道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德尼·佩弗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元伦理学分析与构建
8
作者 王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31,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理论是否相容,分析马克思主义将这个第二国际以来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重构,其代表人物罗德尼·佩弗对看待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纯科学派""非道德派"...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理论是否相容,分析马克思主义将这个第二国际以来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重构,其代表人物罗德尼·佩弗对看待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纯科学派""非道德派""反道德派"进行了元伦理学的分析,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元伦理学的词性分析,详细论证了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误解与曲解,澄清了许多原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比较模糊的或者根本就没有出现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理论的相容性,但是由于对分析方法的推崇,对辩证法的排斥,导致了其理论的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科学”派 道德主义 反道德主义 意识形态 道德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如何调解“其善者伪也”与道德实在性的冲突——荀子的道德理论是道德建构论还是道德实在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纪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4,共13页
本文以Kurtis G. Hagen对荀子的建构论诠释出发,探讨道德建构论与道德实在论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荀子的道德思想不能用建构论来解析。建构论基本上是种反实在论,而儒家的根本出发点是道德实在论。尽管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儒家正统思想似... 本文以Kurtis G. Hagen对荀子的建构论诠释出发,探讨道德建构论与道德实在论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荀子的道德思想不能用建构论来解析。建构论基本上是种反实在论,而儒家的根本出发点是道德实在论。尽管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儒家正统思想似乎格格不入,他的基本理念其实还是维持儒家的传统,坚信道的变化有常,圣王有独特的道德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规范有独立存在的客观性。荀子的"伪"可以看作是建构,但是他所强调的建构是实际的礼制王法,不是价值规范的内涵。本文的结论是荀子提出圣王对礼制王法的建构不等于他接受建构论,建构论作为后设伦理学的种种形上预设都是荀子不会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道德建构论 道德实在论 反道德实在论 Kurtis G. Ha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的演变——评张艺谋近年古装电影的道德意味及其他
10
作者 曹亚明 黎保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58-59,共2页
张艺谋近几年古装电影的道德意味呈现从英雄道德而江湖道德而宫廷道德的演变。《英雄》展示了'英雄'的奴才道德,以'天下'这一种新的道德观、政局观来否定国家存在与生命价值、掩盖、承认暴政,存在着形式上的道德与实际... 张艺谋近几年古装电影的道德意味呈现从英雄道德而江湖道德而宫廷道德的演变。《英雄》展示了'英雄'的奴才道德,以'天下'这一种新的道德观、政局观来否定国家存在与生命价值、掩盖、承认暴政,存在着形式上的道德与实际上的反道德的涵义。《十面埋伏》注重江湖野性的生命道德,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则透视了宫廷道德的淫乱。作为比较,同为古装电影的《卧虎藏龙》是在道德与非道德的纠缠之后归返道德,在历史判断、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三者的张力下产生'悲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反道德 张艺谋 古装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婚姻纠纷中法律和道德的冲突
11
作者 袁英杰 吕艳芳 《政法论丛》 CSSCI 1992年第1期26-27,共2页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这两种行为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方式和作用等方而各有不同。由于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导致了它们之间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比如,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必然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这两种行为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方式和作用等方而各有不同。由于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导致了它们之间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比如,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必然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都违反法律,在有些婚姻纠纷中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纠纷 反道德 法律 行为规范 冲突 社会关系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的道德误读
12
作者 别祖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道德之恶 市场经济体制 反道德行为 市场经济与道德 道德的好 自然本性 市场机制 直接同一 精神文明 市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
13
作者 刘春泉 赵修森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统一性问题。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统一性问题。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统一性 新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道德体系 反道德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 非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几个悖论
14
作者 杨剑龙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从文学史发展的内在悖论入手辩证地理解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在努力走向形而上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忽略了形而下,也忽略了文学自身,并分析了启蒙与反启蒙、道德与反道德、通俗与典雅之间的诸多矛盾。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启蒙 启蒙 道德 反道德 通俗 典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画皮》:人机对峙下的科幻新思考
15
作者 王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电影《机械画皮》脱胎于著名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画皮》的故事,"人鬼殊途"被演绎为"人机对峙",完成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再一次有效尝试。本文以三次"人机对峙"为切入点,借助悬疑、伦理等因素触动了当... 电影《机械画皮》脱胎于著名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画皮》的故事,"人鬼殊途"被演绎为"人机对峙",完成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再一次有效尝试。本文以三次"人机对峙"为切入点,借助悬疑、伦理等因素触动了当下人们灵魂深处的痛点,表现了人类对机器操纵的欲望并对人类反道德私欲发出警告,揭示了"异化者"终不会取代人类、无法融入人类情感世界的论断,希冀引发当下人们对情感、物质、欲望的多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人机对峙 人工智能 反道德私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思维学论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亚东 胡恩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34-35,28,共3页
法律思维学论略沈亚东,胡恩厚法律与思维的关系法律思维学是研究法律与思维关系的科学。思维是有一定运动规律的,这种规律在思维运动中是某种意义上的"法律",违背这样的法则规律一定会出差错。思维是指导行为的,思维出错误会使行... 法律思维学论略沈亚东,胡恩厚法律与思维的关系法律思维学是研究法律与思维关系的科学。思维是有一定运动规律的,这种规律在思维运动中是某种意义上的"法律",违背这样的法则规律一定会出差错。思维是指导行为的,思维出错误会使行为反常,要造成客观的损害,所以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思维学 社会发展阶段 违法犯罪行为 反道德行为 法律意识 论略 思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幸福 只有平静——小声地说小说 被引量:8
17
作者 鲁敏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幸福 平静 艺术范畴 小说艺术 反道德 写作者 自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