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关慧臻 杨桂梅 +3 位作者 薛承岩 朱长林 来锦 白海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38-38,30,共2页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结论肠道小RNA病毒是导致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肠道小RNA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苹果酸对大鼠转运蛋白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晓琮 吴军林 +3 位作者 肖春 吴清平 徐明芳 张菊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6-281,共6页
对12月龄SD大鼠给予L-苹果酸30d后,采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对肝脏和心脏线粒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AGC)与α-酮戊二酸苹果酸转运蛋白(OMC))以及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 对12月龄SD大鼠给予L-苹果酸30d后,采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对肝脏和心脏线粒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AGC)与α-酮戊二酸苹果酸转运蛋白(OMC))以及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研究L-苹果酸增强线粒体抗氧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苹果酸组中大鼠心肌细胞AGC、OMC、CAT、GSH-Px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5、1.39、1.12、1.01倍。苹果酸组中大鼠肝脏细胞AGC、OMC、CAT、GSH-Px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33、1.02、1.25、0.94倍。由此推测,L-苹果酸可能通过促进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蛋白以及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实现提高线粒体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抗氧化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实时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分子检测技术快速检测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威 张匀华 +2 位作者 李学湛 高艳玲 白艳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根据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CLV)的外壳蛋白区域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带毒植物的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长300 bp的目的片段,并将目的... 根据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CLV)的外壳蛋白区域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带毒植物的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长300 bp的目的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转入大肠杆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GCLV相应区域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并对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验证,从而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GCLV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蔬菜芜菁花叶病毒的RT-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庄木 王晓武 +2 位作者 郑文光 娄平 方智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利用RT PCR技术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十字花科蔬菜芜菁花叶病毒的方法。应用该方法 ,不需复杂的提取、纯化病毒RNA过程 ,直接对田间病样简单处理后进行RT PCR检测。通过获得包含该病毒CP基因的cDNA片段 。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芜菁 花叶病毒 rt-pcr快速检测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外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酶切检测方法的建立、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董浩 李菲 +2 位作者 王鑫 王开 胡桂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189,共3页
为有效鉴别猪瘟病毒强毒株(Shimen)与弱毒疫苗株(HCLV),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其跨越区内部有Shimen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BglⅡ酶切位点,采取酶切RT-PCR产物的方法鉴别Shimen... 为有效鉴别猪瘟病毒强毒株(Shimen)与弱毒疫苗株(HCLV),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其跨越区内部有Shimen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BglⅡ酶切位点,采取酶切RT-PCR产物的方法鉴别Shimen株和疫苗株,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从Shimen株和疫苗株中均能扩增出一条大小为750bp的特异性片段,疫苗株的RT-PCR产物不能被BglⅡ酶切,Shimen株的RT-PCR产物则被酶切为大小分别为520和230bp的两条带。此方法可扩增猪瘟病毒的E2基因保守片段,对病毒RNA的最小检出量为3.96×10-4μg/mL。采用此方法检查了30例临床疑似猪瘟病料,结果3例感染猪瘟病毒强毒,21例为猪瘟弱毒疫苗株,其他为猪瘟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强毒株和疫苗株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焕良 乔传玲 +2 位作者 陈艳 辛晓光 陈化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根据猪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扩增M基因684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RT- PCR快速诊断猪流感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出H1、H3、H5和H9 4个亚型猪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为阳性,猪副黏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 根据猪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扩增M基因684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RT- PCR快速诊断猪流感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出H1、H3、H5和H9 4个亚型猪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为阳性,猪副黏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RT-PCR最少可检测到1 000 EID_(50)的病毒量核酸,可直接从猪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诊断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鉴定及分型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新培 朱洪伟 +3 位作者 周伟光 关平原 程世鹏 温永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2,共7页
旨在建立一种特异性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RT-PCR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在同一体系中对BVDV进行分型。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BVDV基因组序列,针对高度保守的5′UTR区域分别设计鉴定及分型引物,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鉴定及分型RT-PCR检... 旨在建立一种特异性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RT-PCR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在同一体系中对BVDV进行分型。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BVDV基因组序列,针对高度保守的5′UTR区域分别设计鉴定及分型引物,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鉴定及分型RT-PCR检测方法。应用鉴定RT-PCR检测方法可从BVDV阳性毒株中扩增出288bp的特异性片段;而分型RT-PCR检测方法可在同一体系中从BVDV1型和2型毒株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16bp和110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猪瘟病毒、牛副流感3型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出的病毒量分别为1TCID50/mL和10TCID50/mL。临床试验证明,建立的鉴定及分型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鉴定 分型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日本脑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奕杰 杨润德 +6 位作者 刘晓慧 秦彤 陈丽君 程龙 王琳 苏晓健 孙向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59-62,共4页
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从GenBank中查出收录的31株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的已知序列,用DNA star软件对这31株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确定扩增的靶序列。以这段靶区域为模板,利用Primer 5软... 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从GenBank中查出收录的31株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的已知序列,用DNA star软件对这31株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确定扩增的靶序列。以这段靶区域为模板,利用Primer 5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用减毒株SA14-14-2建立了检测乙脑病毒的RT-PCR方法,经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测定,证明该方法敏感,特异;该法可检出样品稀释至256倍的鼠脑毒,相当于0.06个TCID50,对4株河北地区JEV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所设计引物对4株病毒均能扩增出预期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金良 沈志强 +2 位作者 管宇 肖跃强 赵元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2期82-84,共3页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大小为337bp的目的片段,建立犬瘟热病毒F基因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很高的敏感性,可作为犬瘟热临床快速诊断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亮 田耕 +7 位作者 石双艳 袁磊 刘澣扬 黄小波 伍锐 文心田 文翼平 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5-1560,共6页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Ⅲ型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松 梁成珠 +2 位作者 高宏伟 刘永华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1,证明两者的扩增效率相同,可用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对马动脉炎病毒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敏感,快速,准确,且无交叉污染,能满足海关及检疫部门对马动脉炎病毒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转录-聚合反应 定量检测 马动脉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新成 段琛 +3 位作者 王克栋 史茜 于学辉 冉多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VDV通用型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监测RNA提取与RT-PCR反应过程,指示假阴性结果的发生。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100TCID50/m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对566份临床样品检验,检测到阳性样品19份,阳性率3.36%。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中BVDV检测,并可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内标 双重转录-聚合反应 共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两种基因型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勤 何博 +4 位作者 欧云文 刘俐君 杨磊 潘琴 张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9,共6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BVDV-1(AF091605.1、KF501393.1、MK204904.1、MN513404.1和MG923683.1)和BVDV-2(AF502399.1、MG436782.1、AF145969.1、KC176777.1和MN513411.1)流行毒株5′-UTR保守序列设计2对...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BVDV-1(AF091605.1、KF501393.1、MK204904.1、MN513404.1和MG923683.1)和BVDV-2(AF502399.1、MG436782.1、AF145969.1、KC176777.1和MN513411.1)流行毒株5′-UTR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BVDV-1和BVDV-2的双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分别检测出BVDV-1和BVDV-2核酸,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猪瘟病毒(CSF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量为1×103拷贝/μL和1×102拷贝/μL;对达州及周边地区的3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BVDV-1阳性率为7.83%,BVDV-2阳性率为0.90%,未检出BVDV-1和BVDV-2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综上所述,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可用于BVDV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 双重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法分析两种解表法中药对FM_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红日 王成祥 +5 位作者 王兰 王惠芳 张靖 殷人易 姜良铎 周平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 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中药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两种解表法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及其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FM1感染小鼠模型,将... 目的 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中药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两种解表法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及其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FM1感染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空白组、病毒感染模型组、辛温解表法组(炙麻黄6 g、羌活12 g、紫苏叶10 g)、辛凉解表法组(柴胡10 g、金银花10 g、薄荷6 g),各组按病毒感染后第1、3、5、7天不同时相各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8只小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veaction,RT-PCR)法,在流感病毒感染后不同时相,动态观察辛温、辛凉解表法中药对小鼠肺中TNF-α、IL- 6、IL-1、IL-10、IFN-γ 5种炎性细胞因子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辛温解表法中药在FM1感染小鼠后1~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3~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1天及第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 6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显著增加肺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3天显著增加抗病毒因子IFN-γ的RNA表达.(2)辛凉解表法中药在FM1感染小鼠后3~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 6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显著增加肺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3天显著增加抗病毒因子IFN-γ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辛凉解表法中药可能增加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结论 中药可能通过纠正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抑制机体的炎性损伤,并促进损伤的修复,对靶器官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解表法中药 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 小鼠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量转移癌细胞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萍 王红霞 +3 位作者 刘旺根 王雪萍 冯黎 张舒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6期15-16,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 39例外周血 CK19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3% (39/ 76 )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 3.7% ,1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肺癌患者 15 7枚淋巴结中 CK19m RNA阳性率 38.9% (6 1/ 1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测淋巴结阳性率 14 .6 % (2 3/15 7) ,两者相比 ,P<0 .0 5 ;HE染色阴性的 134枚淋巴结中 ,经巢式 RT- PCR技术检测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38/ 134) ,两者相比 ,P<0 .0 5。结论 巢式 RT-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微量癌细胞转移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rt-pcr技术 检测 肺癌 外周血 淋巴结 微量转移癌细胞 细胞角蛋白19 巢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丝体杆形病毒的RT-PCR检测及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春乐 张忠信 +3 位作者 应国华 吕明亮 薛振文 李伶俐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香菇杆形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登录号:GQ372842)设计引物,建立了香菇菌丝体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浙江省的36个香菇栽培菌株的菌丝体经鉴定,... 根据GenBank公布的香菇杆形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登录号:GQ372842)设计引物,建立了香菇菌丝体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浙江省的36个香菇栽培菌株的菌丝体经鉴定,菌株988、939、937、9319、868、66和WL-3的菌丝体不含杆形病毒;菌株灵的菌丝体可能含有杆形病毒;另外28个香菇菌株的菌丝体可能感染杆形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丝体 杆形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海波 彭可可 +3 位作者 陈凤莲 白安斌 刘金凤 吴健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为了建立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RT-PCR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AKAV M基因片段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AVKV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57℃退... 为了建立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RT-PCR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AKAV M基因片段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AVKV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57℃退火温度条件下,于3h内可完成目的片段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816bp;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新型竹鼠源AKAV,不能扩增竹鼠细小病毒、竹鼠圆环病毒、竹鼠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竹鼠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检验敏感性高,灵敏度可达23pg。对感染发病竹鼠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准确,能清楚分辨发病竹鼠不同组织中病毒核酸丰度。说明建立的RT-PCR方法简单特异、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实验室鉴定,还可应用于口岸、野外等的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阿卡斑病毒 检测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和不同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胜兰 施开创 +3 位作者 胡杰 邹联斌 陆文俊 李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5,共7页
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方法,针对CSFV和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第1对引物扩增CSFV毒株NS2基因508bp片段,第2对引物扩增PRRSV美洲型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Nsp2基因338bp/248bp片段,第... 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方法,针对CSFV和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第1对引物扩增CSFV毒株NS2基因508bp片段,第2对引物扩增PRRSV美洲型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Nsp2基因338bp/248bp片段,第3对引物扩增PRRSV欧洲型毒株ORF5基因614bp片段。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并区分CSFV毒株和PRRSV美洲型经典毒株、变异毒株及欧洲型毒株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扩增CSFV和PRRSV,而与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对CSFV和PRRSV 4种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1.67×103拷贝/μL。对采集的106份临床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CSFV和PRRSV变异株混合阳性4份,占3.77%(4/106);CSFV阳性7份,占6.60%(7/106);PRRSV变异株阳性17份,占16.04%(17/106)。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CSFV和PRRSV的临床快速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美洲型毒株 欧洲型毒株 多重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志勤 谢芝勋 +11 位作者 范晴 邓显文 谢丽基 罗思思 黄莉 黄娇玲 张艳芳 王盛 张民秀 奉彬 刘加波 庞耀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2,共6页
根据GenBank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通过Blast进行比对,在各自保守的基因序列中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69bp和424bp,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的二... 根据GenBank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通过Blast进行比对,在各自保守的基因序列中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69bp和424bp,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临床样品验证。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都能扩增出大小为569bp的片段,参试的禽肺病毒毒株扩增出424bp的片段,没有其他条带出现,而对照的参试毒株在569bp和424bp处没有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检测到10pg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RNA模板。应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广西采集的病鸡样品132份进行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的样品有6份,禽肺病毒阳性的样品2份;随机各挑取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经比对分析,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PCR产物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No.JF715045.1)100%同源,2份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与禽肺病毒株(No.AF187154)100%同源。本试验建立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可以用于临床快速准确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禽肺病毒 二重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实验室RT-PCR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RT-PCR对于病原学检测存在特异强、重复性好、灵敏感高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但随着RT-PCR的广泛应用,在很多兽医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还存在管理漏洞。作者从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检测方法、实验环境... RT-PCR对于病原学检测存在特异强、重复性好、灵敏感高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但随着RT-PCR的广泛应用,在很多兽医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还存在管理漏洞。作者从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检测方法、实验环境和检测过程六个方面探讨RT-PCR质量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实验室 转录-聚合反应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