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肝炎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玉霞 丛斌 +2 位作者 彭郁葱 尤红煜 刘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7,共5页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 建立特异、灵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MHV),采用MHV-3,MHV-A59病毒株感染DBT细胞,37℃培养,待细胞出现病变时收集提取病毒RNA。依据M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高度保守区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可见147bp的鼠肝炎病毒产物特异扩增带。敏感性实验检测到10pg的鼠肝炎病毒RNA,同时用ELISA方法对照。结果提示应用RT—PCR技术结合探针杂交检测鼠肝炎病毒。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势。本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肝炎病毒 探针杂交 转录-聚合 RT-PCR RNA 特异性引物 病毒株 病变
全文增补中
粗毛淫羊藿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扩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牡丹 石旭 关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4,共3页
用CTAB法提取粗毛淫羊藿叶片DNA,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PCR扩增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Mg2+浓度、Tap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对ITS-PCR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宜于... 用CTAB法提取粗毛淫羊藿叶片DNA,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PCR扩增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Mg2+浓度、Tap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对ITS-PCR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宜于粗毛淫羊藿ITS分析的扩增体系:25μL体系中2.5μL 10×buffer、1μL模板DNA、1.0 mmol/LMgCl2、1.5 mmol/L dNTP、1.25 UTaq酶、0.4μmol/L ITS 4、ITS 5。PCR反应程序为95℃5 min;94℃30 s,52℃45 s,72℃1 min,共35个循环;72℃7 min。粗毛淫羊藿ITS扩增条件的优化,可以为淫羊藿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分子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转录间隔区(ITS) 聚合应(PCR) 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介导扩增技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及与RT-PCR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大先 刘菲 +2 位作者 刘洪波 戴立忠 谭德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4-672,共9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CV RNA,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比较,探讨TMA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RT...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CV RNA,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比较,探讨TMA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RT-PCR的灵敏性差异和相关性,以及TMA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利用鼠白血病反转录酶(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MLV)、T7 RNA聚合酶及2条特异性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HCV RNA的扩增曲线的相关性变化,评价不同储存温度对TMA扩增体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影响;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CV RNA体外转录样本,评价TMA体系与RT-PCR的灵敏性差异。收集101份临床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采用TMA试剂和RT-PCR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直线相关和回归探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地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该体系在室温下放置24 h,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储存6 d,-20℃下储存6个月内扩增效果不受影响,稳定性良好。与湖南圣湘生物技术公司RT-PCR试剂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31份血清标本TMA及RT-PCR均检测到阳性20例,阴性11例,检测一致率为100%。选取其中20例阳性标本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1)。与上海科华公司的RT-PCR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发现在70份血清标本中,TMA检出RNA阳性标本数为34例,阴性标本数为36例,PCR检出RNA阳性标本数为32例,阴性标本数为38例,检测一致率为97.1%,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29例PCR检测和TMA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清进行分析,两种技术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P<0.01)。结论:TMA检测试剂在-20℃下储存,6个月内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TMA与RT-PCR均能很好地检出血清中HCV RNA,两种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定量检测有很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技术 丙型肝炎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与real-time RT-PC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大先 陶淑慧 +3 位作者 刘水平 周杰斌 谭德明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PCR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IV RNA转录标准品,评价TMA体系的灵敏性。收集60例HIV感染患者的血浆,同时采用TMA试剂与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1.5版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技术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这种技术可以检测低至10 copies/m L的HIV转录标准品。60份HIV感染者血浆样本中,TMA及Cobas均检测到阳性46份,均阴性12份,TMA检测阴性而Cobas检测阳性样本2份,检测一致率为96.7%。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46份TMA检测和Cobas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997,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定量Lg差值平均值为0.02,44份(95.7%)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结论:TMA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潜能。TMA与real-time RT-PCR检测血浆中HIV RNA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5
《中国猪业》 2010年第12期45-45,共1页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是一种新颖的RNA扩增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4到6条特异引物(针对基因的6到8个区域)及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和AMV反转...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是一种新颖的RNA扩增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4到6条特异引物(针对基因的6到8个区域)及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和AMV反转录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转录 等温 介导 DNA聚合 Loop 方法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B1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吉平 程伟 +2 位作者 晏育伟 魏建影 杨吉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6-855,共10页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DNA体外恒温扩增方法,本文基于LAMP检测法的原理,依据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繁殖复制相关的EB1基因(Gen Bank登录号:KF421134.1)设计LAMP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内外引物浓度比、检测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蚕卵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基于EB1基因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下在1.5 h内就可完成对样品的有效检测,本LAMP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0×10-3ng/μL,对EB1-p MDTM19-T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copies/μL,同时对人工感染家蚕微粒子病单个母蛾产下蚕卵的1/8卵圈量或1粒蚕卵均能检出阳性结果。上述结果都分别应用凝胶电泳法、恒温荧光检测仪以及SYBR GreenⅠ显色肉眼观察法得到同步判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EB1基因LAMP法可用于蚕卵微粒子病的检测,LAMP法为蚕种质量检验及成品卵微粒子病现场检疫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微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 荧光指示剂 凝胶电泳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建兰花叶病毒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春英 李逢慧 罗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8期11-12,14,共3页
为了建立检测建兰花叶病毒的快速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该研究借助新兴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体外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4条针对目的基因的6个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从核酸... 为了建立检测建兰花叶病毒的快速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该研究借助新兴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体外等温扩增检测方法。设计了4条针对目的基因的6个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从核酸抽提到LAMP检测快速检测方法。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比RT-PCR更灵敏;且具有特异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肉眼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花叶病毒 转录聚合 环介导等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脑病毒嵌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正琴 贺争鸣 +2 位作者 邢瑞昌 卫礼 王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乙脑病毒(JEV)的嵌套式RT- 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JEV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5 5 5 0 6 ) ,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抽提RNA进行RT PCR和RT ...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乙脑病毒(JEV)的嵌套式RT- 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JEV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5 5 5 0 6 ) ,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抽提RNA进行RT PCR和RT nestedPCR ,将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同时对猪细小病毒(PPV)、猴空泡病毒4 0 (SV4 0 )及正常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提取核酸进行PCR ,并对2 1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JEV感染的乳鼠脑组织和培养JEV的BHK 2 1细胞均扩增出10 15bp和6 2 2bp目的基因片段,而PPV、SV4 0及未感染JEV的乳鼠脑组织、正常BHK 2 1细胞、PK15细胞、BSC 1细胞均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2 10份猪组织样品中未检出阳性样品。RT nestedPCR检测的最低限度为10PFU病毒。从样品核酸的提取到PCR扩增及检测结果的报告可在8小时内完成。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 Nested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靠的特点,可用于人用猪源性生物制品中外源性JEV的污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病毒 转录-嵌套聚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各亚单位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敏 纪新强 +1 位作者 罗兵 刘付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不同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其中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恶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5/30)、71.43%(5/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2)RT-PCR定性检测发现hTR和TP1mRNA在检测的各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hTERTmRNA主要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二者间hTERTmRNA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及正常组织hTERT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3)端粒酶活性与hTERT亚单位表达明显相关(P<0.001),而与hTR和TP1亚单位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端粒酶的活性调节,hTERT的表达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端粒 端粒亚单位 转录-聚合 RT—PCR 端粒重复序列技术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兰环斑病毒RT-RPA荧光实时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0
作者 吴洁秋 庄华才 +4 位作者 谭志勇 李早文 范俊强 傅海平 徐匆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5-1753,共9页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危害兰花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该病毒导致兰花叶片黄化、出现斑块,花朵畸形,对兰花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影响极大。为实现ORSV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兰花齿兰环斑...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危害兰花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该病毒导致兰花叶片黄化、出现斑块,花朵畸形,对兰花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影响极大。为实现ORSV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兰花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筛选RT-RPA引物和探针,优化扩增条件,建立基于RPA的ORSV快速检测技术;对RT-RPA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测定,并通过开展田间样品检测试验,以验证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RT-RPA的最佳扩增引物组合为F1/R1,荧光探针为P1,最佳扩增温度为41℃,扩增时间为20 min;特异性良好,对建兰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ORSV核酸最低检测浓度达到2.8×10^(–5 )ng/μL。田间样品检测中,采用齿兰环斑病毒为阳性对照,dd H_(2)O为阴性对照,20份蝴蝶兰样本均检出ORSV,与Taq Man探针RT-q 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ORSV RT-RPA荧光实时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简便的优点,且适用于田间样品检测,为兰花病害预防、切断感染源和控制ORSV的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有助于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齿兰环斑病毒 转录-重组聚合(RT-RP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乌桕叶片DNA提取及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旭萍 黄一航 +3 位作者 黄敏 王建超 陈孝丑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片DNA的提取效果,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 25(53)正交试验对DNA模板用量、引物浓度、2×Taq Master Mix添加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改良CTAB法均可获得较高浓度和质量的DNA,都是提取山乌桕叶片DNA的良好方法;山乌桕叶片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对扩增效果影响最大,2×Taq Master Mix添加量的影响最小;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其中含20 ng DNA模板1.5μL、2×Taq Master Mix 8.0μL、引物浓度0.8μmol·L^(-1)。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1.9℃退火45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桕 DNA提取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晓鹃 胡海红 +1 位作者 余露山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克隆表达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GSTT1和GSTP1,用于研究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得到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GSTT1和GSTP1基因全长cDNA。将测序正确的cDNA连接到pET-28 a阳性表达载体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 ... 目的:克隆表达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GSTT1和GSTP1,用于研究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得到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GSTT1和GSTP1基因全长cDNA。将测序正确的cDNA连接到pET-28 a阳性表达载体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稳定表达。利用亲和色谱纯化表达得到重组酶,以2,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测定340 nm波长处吸收度的变化,检测酶活性。结果: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后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的cDNA序列完全正确。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获得良好的可溶性表达,经镍离子亲和柱纯化后目的蛋白较纯,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所表达的 hGSTA1、hGSTT1和hGSTP1酶比活性分别为17.55、0.02、18.75μmol· min-1· mg-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GSTT1和GSTP1的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的重组酶可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 生物合成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色谱法 亲和 基因 质粒 转录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 GⅡ.2亚型RT-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樊成 曾昊 +6 位作者 卢星月 康婕 雷兰兰 刘静 郑玉红 钱卫东 王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90-97,共8页
近年来,一种新的诺如病毒GⅡ.2亚型(norovirus GⅡ.2,NoV GⅡ.2)通过牡蛎等生食海鲜感染人群,引发急性胃肠炎,并在全球广泛传播。为实现NoV感染的现场诊断和快速疫情响应,亟需建立快速便捷的NoV GⅡ.2亚型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设计... 近年来,一种新的诺如病毒GⅡ.2亚型(norovirus GⅡ.2,NoV GⅡ.2)通过牡蛎等生食海鲜感染人群,引发急性胃肠炎,并在全球广泛传播。为实现NoV感染的现场诊断和快速疫情响应,亟需建立快速便捷的NoV GⅡ.2亚型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设计引物、crRNA,经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了NoV GⅡ.2亚型RT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利用引物NoV-GⅡ.2-F1B和NoV-GⅡ.2-R1对NoV GⅡ.2标准RNA进行RT-RPA扩增,结合crRNA1介导的CRISPR/Cas12a报告体系,能在40 min内完成NoV GⅡ.2核酸检测;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轮状病毒、腺病毒、星形病毒、人副肠孤病毒、博卡病毒和札如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和qRT-PCR法,分别对30份临床模拟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总符合率达96.6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NoV GⅡ.2亚型RT-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无需依赖昂贵设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便捷快速等特点,为NoV GⅡ.2感染的现场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 GⅡ.2亚型 转录重组聚合 CRISPR/Cas12a系统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卷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彦萍 吕和平 +3 位作者 张武 王国祥 吴雁斌 梁宏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3-1950,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的方法,本研究以PLRV CP(coat protein,CP)基因ORF3保守序列为靶标,建立了PLRV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体系,并对建立的RT-LAMP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的方法,本研究以PLRV CP(coat protein,CP)基因ORF3保守序列为靶标,建立了PLRV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体系,并对建立的RT-LAMP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在62℃恒温下扩增50 min,扩增产物中加入双链嵌合荧光染色(SYBR GreenⅠ),阳性样品颜色变为绿色,阴性样品颜色仍为褐色,可直接目测判断待检测样品是否感染PLRV。该方法只特异性检测PLRV,不与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M病毒(PVM)等其他5种马铃薯主要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此外,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反转录PCR(RT-PCR)方法高100倍。田间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与标准RT-PCR方法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以SYBR GreenΙ为颜色指示的PLRV可视化检测RT-LAMP方法,特异、灵敏、便捷,成本低,可满足科研、基层单位对该病毒快速诊断和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毒 转录环介导等温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兔出血症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免疫效果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文伟 刘月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检测全省六个实验兔场的兔子所携带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情况,调查实验兔RHDV抗体水平,评价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HAI与ELISA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采用HAI、ELISA方法对1168份实验兔RHD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 目的检测全省六个实验兔场的兔子所携带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情况,调查实验兔RHDV抗体水平,评价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HAI与ELISA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采用HAI、ELISA方法对1168份实验兔RHD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省实验兔免疫情况较好,不同饲养场的实验兔免疫合格率虽有不同,但未发生疫情。通过比较发现ELISA法检测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HAI法。结论LISA、HAI和RT-PCR方法均适合实验兔RHD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RHDV) 血凝抑制实验(HAI) 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涂膜材料对成骨细胞骨钙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增健 孔庆华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用Wistar大鼠颅顶骨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模型,将第三代成骨细胞接种到金刚石涂膜(CVD)、羟基磷灰石(HA)、纯钛(Ti)3种种植材料表面,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方法测定成骨细胞骨钙...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用Wistar大鼠颅顶骨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模型,将第三代成骨细胞接种到金刚石涂膜(CVD)、羟基磷灰石(HA)、纯钛(Ti)3种种植材料表面,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方法测定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结果:CVD表面的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比HA出现早,Ti表面未见骨钙素mRNA表达。结论:CVD表面骨钙素的早期表达,推测其有成骨功能,适合成骨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涂膜 成骨细胞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 骨钙素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肺炎衣原体感染——91例尸检结果报告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根宝 鲁刚 +3 位作者 朱清於 詹化文 胡兰萍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调查国内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尸检取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与非硬化病灶组织,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血管组织中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基因扩增产物。结果:病理证实伴动脉粥样硬化症的88例尸检主动脉组... 目的:调查国内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尸检取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与非硬化病灶组织,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血管组织中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基因扩增产物。结果:病理证实伴动脉粥样硬化症的88例尸检主动脉组织中,34例检出肺炎衣原特异性基因扩增产物,阳性率达38.6%;DNA序列分析表明,基因扩增产物与肺炎衣原体标准菌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存在肺炎衣原体感染,感染率与国外报道相近,其临床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衣原体 聚合 DNA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巍 李宁 +1 位作者 袁万哲 孙继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建立一种适用于牛轮状病毒(BR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RV VP7基因序列,针对其保守区设计了4条引物,利用RT-LAMP方法进行检测,并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时间,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 建立一种适用于牛轮状病毒(BR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RV VP7基因序列,针对其保守区设计了4条引物,利用RT-LAMP方法进行检测,并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时间,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等温条件下只需要50min就能检测出结果,与普通RT-PCR相比,具有较短的检测时间、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论文针对BRV建立的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昂贵设备、结果可视,适用于BRV在基层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转录-环介导等温 转录-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慧洁 冯丽贞 +3 位作者 李慧敏 杨泽慧 丁奕 郭朦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筛选出桉树焦枯病菌在盐胁迫及侵染桉树叶片两种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q PCR)技术分析了桉树焦枯病菌中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α-tubulin-1、α-tubulin-2、18S rRNA、ubiquitin、β-ac... 为筛选出桉树焦枯病菌在盐胁迫及侵染桉树叶片两种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q PCR)技术分析了桉树焦枯病菌中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α-tubulin-1、α-tubulin-2、18S rRNA、ubiquitin、β-actin、β-tubulin)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并采用ge Norm软件分析了它们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ubiquitin和α-tubulin-2为桉树焦枯病菌在NaCl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且不需要引入第3个基因;18S rRNA和α-tubulin-1为侵染桉树叶片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但需引入第3个基因GAPDH。因此,ubiquitin和α-tubulin-2为桉树焦枯病菌在NaCl胁迫下较适合的内参基因,而18S rRNA、α-tubulin-1和GAPDH为侵染桉树叶片较适合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焦枯病菌 盐胁迫 侵染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新成 段琛 +3 位作者 王克栋 史茜 于学辉 冉多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 为了对BVDV-1和BVDV-2进行同步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组高度保守的5′-UTR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88bp)。为了指示假阴性结果,以牛GAPDH基因为内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长度为152bp)。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VDV通用型内标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监测RNA提取与RT-PCR反应过程,指示假阴性结果的发生。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100TCID50/m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对566份临床样品检验,检测到阳性样品19份,阳性率3.36%。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中BVDV检测,并可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内标 双重转录-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