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
作者 张冲 刘祥 陈计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femA mRNA为检测对象,发现只有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阳性,死亡的则呈阴性;纯培养时,重复检测变异系数为0.15,灵敏度为9×102CFU/mL,检出限可达1/3 CFU/3 mL。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死活菌 普通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太白贝母鉴别检验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娟 尚柯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伊犁贝母 鉴别 性状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 转录间隔区(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 被引量:1
4
作者 关慧臻 杨桂梅 +3 位作者 薛承岩 朱长林 来锦 白海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38-38,30,共2页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结论肠道小RNA病毒是导致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肠道小RNA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探针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研究的概述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芝勋 刘加波 +6 位作者 廖敏 庞耀珊 谢志勤 邓显文 李康然 唐小飞 何竞铭 《广西畜牧兽医》 2003年第5期195-198,共4页
根据禽呼肠孤病毒 (ARV )参考毒株S1 1 3 3S1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4对引物而分别建立了RT -PCR、半套式PCR和一步法PCR三种用于检测ARV的方法。它们能检测到的最近ARVRNA量分别为 1pg、1fg和 0 1 6ngRNA ;研制出禽呼肠孤病毒地高辛核酸... 根据禽呼肠孤病毒 (ARV )参考毒株S1 1 3 3S1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4对引物而分别建立了RT -PCR、半套式PCR和一步法PCR三种用于检测ARV的方法。它们能检测到的最近ARVRNA量分别为 1pg、1fg和 0 1 6ngRNA ;研制出禽呼肠孤病毒地高辛核酸探针 ,并建立了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ARV的方法 ,该核酸探针最低能检测到 0 45ng的ARVRNA ;对广西部分鸡场血清学调查表明 ,ARV平均阳性率为 2 7% ;对广西ARV野毒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并对获得的 2个地方分离株的S1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 ,两分离株与标准株S1 1 3 3的同源性分别为98 5 %和 98 3 % ;用所建立的RT -PCR和地高辛核酸探针方法对用ARV人工感染鸡采集的各种样品的检测 ,并和传统病原分离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RT -PCR检出率为 92 5 % ( 2 2 2 /2 40 ) ,地高辛核酸探针检出率为 74 2 % ( 1 78/2 40 ) ,病原分离鉴定方法检出率为 5 5 % ( 1 3 2 /2 40 )。用ARV强毒分别对免疫种鸡后代和无母源抗体或SPF的雏鸡进行攻毒试验 ,结果油苗免疫的种鸡后代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 ,能抵抗ARV强毒的攻击 ,其平均保护率 90 8% ( 1 0 9/1 2 0 )。而无母源抗体或SPF的雏鸡攻毒后均 1 0 0 % ( 2 40 /2 40 )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反应 核酸探针 检测 禽呼肠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hTR反义RNA及锤头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6
作者 靳斌 姜希宏 +6 位作者 刘贤锡 刘博 刘师莲 王伟 胡海燕 卢翌 耿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3-5,共3页
用反转录PCR法 ,调取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 ,并针对其序列设计反义RNA封闭基因及锤头状核酶切割基因序列 ,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 4内。根据hTRcDNA序列设计引物 ,经RT 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肝内胆管癌细胞内调取hT... 用反转录PCR法 ,调取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 ,并针对其序列设计反义RNA封闭基因及锤头状核酶切割基因序列 ,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 4内。根据hTRcDNA序列设计引物 ,经RT 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肝内胆管癌细胞内调取hTR模板区基因 ,根据其测序结果 ,合成反义RNA基因及核酶基因 ,与经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连接 ,酶切鉴定重组体的正确性。经RT PCR从细胞内调出 68bp序列 ,与hTRcDNA比较 ,与模板区域碱基序列一致 ,反义RNA与核酶基因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序列正确。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明显增高 ,RT PCR法可调出其hTR基因有效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肝管癌 锤头状核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转录聚合反应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qPCR分析拷贝数及mRNA转录水平对表达左聚糖蔗糖酶的影响
7
作者 陈硕昌 仝秋平 +3 位作者 郭晓磊 朱萍 蒙健宗 杨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6,共7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对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左聚糖蔗糖酶基因(SacB)的拷贝数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菌株不同诱导时间下左聚糖蔗糖酶水解活力。结果表明,...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对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左聚糖蔗糖酶基因(SacB)的拷贝数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菌株不同诱导时间下左聚糖蔗糖酶水解活力。结果表明,在BMMY液体培养基中经甲醇诱导24 h时,样品转录水平皆达到最大值,此时多拷贝菌株转录水平(2.13)为单拷贝菌株(0.42)的5.1倍;左聚糖蔗糖酶活力在甲醇诱导24 h后均随诱导时间不断上升,多拷贝菌株酶活(13.96 U/mL)较单拷贝菌株(5.48 U/mL)提高1.5倍。重组毕赤酵母整合的左聚糖蔗糖酶基因在1~3个拷贝范围内,随着拷贝数增加,多拷贝菌株较单拷贝菌株的mRNA转录水平及相应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毕赤酵母是表达基因SacB的良好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毕赤酵母 左聚糖蔗糖 拷贝数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苹果酸对大鼠转运蛋白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曾晓琮 吴军林 +3 位作者 肖春 吴清平 徐明芳 张菊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6-281,共6页
对12月龄SD大鼠给予L-苹果酸30d后,采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对肝脏和心脏线粒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AGC)与α-酮戊二酸苹果酸转运蛋白(OMC))以及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 对12月龄SD大鼠给予L-苹果酸30d后,采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对肝脏和心脏线粒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中的两种转运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AGC)与α-酮戊二酸苹果酸转运蛋白(OMC))以及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研究L-苹果酸增强线粒体抗氧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苹果酸组中大鼠心肌细胞AGC、OMC、CAT、GSH-Px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5、1.39、1.12、1.01倍。苹果酸组中大鼠肝脏细胞AGC、OMC、CAT、GSH-Px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33、1.02、1.25、0.94倍。由此推测,L-苹果酸可能通过促进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蛋白以及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实现提高线粒体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抗氧化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酶切检测方法的建立、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董浩 李菲 +2 位作者 王鑫 王开 胡桂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189,共3页
为有效鉴别猪瘟病毒强毒株(Shimen)与弱毒疫苗株(HCLV),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其跨越区内部有Shimen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BglⅡ酶切位点,采取酶切RT-PCR产物的方法鉴别Shimen... 为有效鉴别猪瘟病毒强毒株(Shimen)与弱毒疫苗株(HCLV),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其跨越区内部有Shimen株独有的限制性内切酶BglⅡ酶切位点,采取酶切RT-PCR产物的方法鉴别Shimen株和疫苗株,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从Shimen株和疫苗株中均能扩增出一条大小为750bp的特异性片段,疫苗株的RT-PCR产物不能被BglⅡ酶切,Shimen株的RT-PCR产物则被酶切为大小分别为520和230bp的两条带。此方法可扩增猪瘟病毒的E2基因保守片段,对病毒RNA的最小检出量为3.96×10-4μg/mL。采用此方法检查了30例临床疑似猪瘟病料,结果3例感染猪瘟病毒强毒,21例为猪瘟弱毒疫苗株,其他为猪瘟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强毒株和疫苗株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FS5-5在盐胁迫下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雪飞 郭晶晶 +3 位作者 姜静 唐筱扬 张颖 乌日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以分离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一株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S5-5)为实验对象,在转录水平上对该菌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表达显著下调的共29个基因,分别为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 以分离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一株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S5-5)为实验对象,在转录水平上对该菌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表达显著下调的共29个基因,分别为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的9个基因,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核苷酸代谢的6个基因,遗传信息翻译、核糖体结构和形成的7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这些变化可能与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机制密切相关。选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和核苷酸代谢的1个基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转录组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实验对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反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提高工业生产中菌株的耐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盐胁迫 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SMN-LBK在乙醇胁迫下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金凤 杨婕 +8 位作者 李宝坤 金丹 黎旭 卢士玲 王庆玲 姬华 董娟 李应彪 蒋彩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以分离自新疆塔城地区传统马奶酒中的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SMN-LBK为研究对象,分别以4%、6%、8%、10%(体积分数)乙醇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其存活率依次为25.84%、18.39%、10.86%、1.67%;以10%乙醇胁迫对其进行转录组分... 以分离自新疆塔城地区传统马奶酒中的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SMN-LBK为研究对象,分别以4%、6%、8%、10%(体积分数)乙醇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其存活率依次为25.84%、18.39%、10.86%、1.67%;以10%乙醇胁迫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其在乙醇胁迫下差异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转录组分析表明:表达显著下调基因有50个,分别为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1个基因,脂肪酸生物合成2个基因,ATP结合盒式蛋白转运体8个基因,磷酸转移酶系统3个基因,其余基因全为假定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基因28个,4个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其余基因全为假定蛋白。选取6个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两种方法的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具有一致趋势。这些基因与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磷壁酸的生物合成相关,其通过提高这些基因表达抵御乙醇对自身的损害。这些基因可能与副干酪乳杆菌SMN-LBK的乙醇胁迫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乳酸杆菌的耐乙醇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乙醇胁迫 转录组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基因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谷金妮 许剑琴 +1 位作者 陈武 于同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439,共6页
提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可见PDE1A、1C、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和11A共16种PDE同工酶mRNA在中国实验用小... 提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可见PDE1A、1C、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和11A共16种PDE同工酶mRNA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中表达,其中PDE1A、1C、2A、3A、4B、4C、8A和8B共8 种在人和其他动物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未见报道,PDE1B和10A 3种同工酶未见表达。16种PDE同工酶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从电泳条带上可以看到各种PDE表达量存在着差异,但需要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加以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组织 小型猪 基因 转录聚合反应 组织总RNA mRNA 磷酸二酯 同工 PDE 动物骨骼 定量分析 骨骼肌 表达量 实验 中国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和西藏自治区野生反刍动物小反刍兽疫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华 包静月 +3 位作者 吴晓东 刘春菊 王淑娟 王志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6,共3页
为了解小反刍兽疫疫情在野生反刍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在风险较高且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以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平行采集棉拭子样品和血清样品各78份。通过RT-PCR... 为了解小反刍兽疫疫情在野生反刍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在风险较高且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以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平行采集棉拭子样品和血清样品各78份。通过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同时用竞争ELISA检测反刍野生动物血清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检测样品中未发现阳性样品。说明该批次样品中没有发现野生动物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研究结果可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刍兽疫 联免疫吸附试验 转录-聚合反应 野生刍动物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研究MPEF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宁 于宁 +3 位作者 朱月 韦玉龙 张嘉颖 孙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测序结果表明,MPEF组和对照组差异变化显著的基因共794个,其中上调基因361个,下调基因433个;在MPEF作用下,半胱天冬蛋白酶活性、丙酮酸转运等显著上调,而核苷酸代谢、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质转录翻译、RNA聚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跨膜运输调节、维生素代谢等显著下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得到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毕赤酵母体内细胞结构的破坏、基因损伤、蛋白质合成和功能受限以及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MPEF处理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MPEF杀菌技术 致死机理 转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小甫 吴旭锦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2-24,共3页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RT-nPCR检测方法,试验依据GenBank公开的PPRV基因序列,针对F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过反应成分与条件的优化等方法对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RT-n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RT-nPCR检测方法,试验依据GenBank公开的PPRV基因序列,针对F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过反应成分与条件的优化等方法对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RT-n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极限为4.362×10^-5 ng·μL^-1,羊口疮病毒、山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检测为阴性,临床28份样品检测结果有4份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4.3%。说明成功建立了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检测PPRV的RT-n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刍兽疫 刍兽疫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检测 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晓清 李苗云 +5 位作者 刘杰 赵改名 柳艳霞 田玮 黄现青 高晓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188,共7页
建立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以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污染... 建立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以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通过与传统计数方法的结果对比验证所建立方法的适用性。优化后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条件为:42℃、5min,95℃、10s,95℃、5s,67℃、34s;此步骤进行40个循环;上、下游引物的最佳终浓度均为0.16μmol/L。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重复性良好;对沙门氏菌的检测下限为150CFU/mL;检测人工污染食品样品的结果100%符合传统计数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单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RNA 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能力的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克慧 董鹏程 +5 位作者 刘昀阁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酸胁迫和非酸胁迫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转录组反应,分析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阐明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相关代谢... 目的:探究酸胁迫和非酸胁迫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转录组反应,分析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阐明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酸胁迫处理,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DEGs,并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经酸胁迫后,共筛选到683个DEGs,其中上调343个,下调340个。其中涉及细胞运动、氨基酸代谢、细胞膜组成等通路上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通路上调能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提供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嘧啶代谢等能量代谢通路下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降低能量消耗以维持上述的必需代谢过程;细菌应激调控相关通路上调赋予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抗性;鞭毛、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增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酸胁迫显著提高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酸能力,其中与代谢和细胞过程相关的通路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酸胁迫反应及更好地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酸胁迫 耐酸反应 转录组测序分析 实时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拮抗酵母Cryptoccocus laurentii诱导处理樱桃番茄果实后转录组学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琼 郑晓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5-62,共8页
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作为生物激发子,能显著诱导采后樱桃番茄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抗性响应,但其防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实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4000对罗伦隐球酵... 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作为生物激发子,能显著诱导采后樱桃番茄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抗性响应,但其防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实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4000对罗伦隐球酵母处理及水对照处理的番茄果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q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果实经过罗伦隐球酵母诱导处理48 h后,共有3 141个基因差异表达,上、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1 689个和1 452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代谢路径,揭示罗伦隐球酵母对番茄的诱导作用是一个多代谢路径参与的调控过程。此外,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伦隐球酵母 樱桃番茄 转录组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MGC-803中SURVIVIN基因转录与表达的鉴定
19
作者 郭玉庆 董临江 +3 位作者 吴茂成 杨清秀 高世同 朱兆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6,16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及MGC 80 3中survivin基因转录与表达情况 ,为胃癌与survivin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①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两种细胞株中survivin基因mRNA转录情况。②采用...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及MGC 80 3中survivin基因转录与表达情况 ,为胃癌与survivin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①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两种细胞株中survivin基因mRNA转录情况。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两种细胞株survivin基因有无蛋白表达及其表达程度。结果 从提取的胃癌细胞总RNA中扩增出 6 12bp的DNA片段 ,与预期的扩增片段大小相符 ;序列测定显示两细胞株的DNA扩增片段序列与基因库survivin基因mRNA序列完全一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细胞株中均有survivin蛋白表达产物。结论 中国人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及MGC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细胞株 SGC-7901 MGC-803 SURVIVIN 基因转录 转录聚合反应 序列测定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5年新疆家养动物小反刍兽疫病原学监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晓艳 王文 +4 位作者 李舵 居马别克.夏拉巴依 美热木古丽.巴依待拉提 沙那瓦尔.塔西 盛卓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5期9-11,共3页
为了解新疆地区家养动物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对2014—2015年从新疆14个地州的种畜场、商品代养殖场、散养户养殖场、交易市场及屠宰场采集的羊眼鼻分泌物等3 812份样品,利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进行了小反刍兽疫病... 为了解新疆地区家养动物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对2014—2015年从新疆14个地州的种畜场、商品代养殖场、散养户养殖场、交易市场及屠宰场采集的羊眼鼻分泌物等3 812份样品,利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进行了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未检测出病原学阳性样品。监测结果表明,新疆各地采取的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尤其是疫苗免疫对防控小反刍兽疫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刍兽疫 荧光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