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城疫强毒特异性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敏丽 于江 +7 位作者 逯璐 张玉玉 任素芳 陈智 孙文博 郭立辉 吴家强 张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本更低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特异性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方法,基于对所有已知NDVF基因序列特征的分析,设计了... 为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本更低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特异性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方法,基于对所有已知NDVF基因序列特征的分析,设计了一对强毒特异性引物,以体外转录制备的RNA标准品为阳性模板,构建了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YBRGreenⅠ嵌合荧光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NDV强毒,最低可检测1拷贝/μL的RNA,用于临床毒株的检测结果与序列测定一致,可作为适合大规模监测NDV强毒的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强毒 转录荧光定量pcr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石豪 张忠湛 +2 位作者 刘笑扬 印春生 赵传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42-46,共5页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肠炎为特征,严重危害家养和野生小型反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的PPR疫情整体平稳,但由周边国家传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存在。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于及时...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肠炎为特征,严重危害家养和野生小型反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的PPR疫情整体平稳,但由周边国家传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存在。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于及时发现并阻断疫情传播至关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小反刍兽疫诊断方法可分为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重组聚合酶扩增(RT-RPA)、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T-RAA)等。其中病毒分离培养是检测PPRV的金标准,qRT-PCR被认为是PPRV核酸检测的金标准,RT-LAMP、RT-RPA和RT-RAA等恒温扩增技术适用于现场快速诊断。血清学检测包括病毒中和试验(V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等。其中,VN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可的抗体检测金标准;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适合PPRV的快速检测。此外,RT-PCR、qRT-PCR和竞争ELISA是《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GB/T 27982-2011)推荐的主要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根据基层人员的临床需要和疫情监测的需求,未来PPR诊断技术或将朝着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化的目标以及更高效率、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刍兽疫 诊断 病原学 血清学 转录荧光定量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病毒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欢 刘格 李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63-169,共7页
在樱桃病毒A(CVA)mp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检测引物,经特异性筛选后,获得可用于病毒定量研究的引物。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田间果树样品CVA定量检测。最终成功筛选出1对检测效率高、特... 在樱桃病毒A(CVA)mp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检测引物,经特异性筛选后,获得可用于病毒定量研究的引物。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田间果树样品CVA定量检测。最终成功筛选出1对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的引物(CVA-dF2、CVA-dR2),基于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A的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无需借助内参基因即可准确检测目的病毒载量,绝对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5746,决定系数R2为0.9986,扩增效率为0.9044,比常规RT-PCR检测灵敏度高1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CVA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可用于果树中CVA批量检测或低丰度病毒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病毒A(CVA) 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和伪空胞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金丽 虞龙 +2 位作者 GE Xiuchun 李玉燕 于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5-901,共7页
以室内铜绿微囊藻7806(Microcystis aeruginosa 7806)为对照,运用反转录定量PCR技术研究太湖梅梁湾水体蓝藻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PC-IGS)和伪空胞基因(gvp C)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 以室内铜绿微囊藻7806(Microcystis aeruginosa 7806)为对照,运用反转录定量PCR技术研究太湖梅梁湾水体蓝藻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PC-IGS)和伪空胞基因(gvp C)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PC-IGS相对表达量在2013年1—5月逐渐上升,并在5月达到最大值;gvp C相对表达量从2013年1月开始持续上升并在3月达到最大值;gvp C的表达早于PC-IGS.相关分析表明,PC-IGS的相对表达量与硝态氮、溶解氧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正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gvp C的相对表达量与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正磷酸盐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和p 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和总磷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转录间隔区基因 伪空胞基因 反转录定量pcr 环境因子 相对表达量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基因转录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优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烨 李凯 +1 位作者 周宇荀 肖君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基因转录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方法。方法以C57BL/6J和C3H/HeJ两个品系3个不同组织及2个不同发育阶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评价GAPDH(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PRT1(hypoxanthine... 目的建立小鼠基因转录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方法。方法以C57BL/6J和C3H/HeJ两个品系3个不同组织及2个不同发育阶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评价GAPDH(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PRT1(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B2M(β2-microglobulin)、PPIA(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ACTB(Actin-beta)和18S rRNA(18S ribosomal RNA)等6个看家基因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中mRNA水平的表达稳定性。结果 GeNorm统计分析表明,GAPDH和HPRT1表达最为稳定,PPIA等次之,B2M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中都几乎无表达。结论成功筛选到GAPDH和HPRT1两个稳定表达的看家基因,证实了小鼠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转录实时定量pcr geNorm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外源RNA作为内参结合qPCR准确检测SF2蛋白RIP富集RNA的效率
6
作者 李雨 赵磊 +3 位作者 陈利 周宇荀 李凯 肖君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2,共5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0.1%甲醛交联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效率,为研究可变剪接因子SF2相互作用RNA的富集效率提供准确...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0.1%甲醛交联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效率,为研究可变剪接因子SF2相互作用RNA的富集效率提供准确的质检方案。采用RIP技术获取He La细胞中SF2蛋白相互作用的RNA,等比例加入外源酿酒酵母(BY4741)RNA,并以其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利用q PCR检测RIP富集SF2蛋白相互作用RNA的效率。结果显示,0.1%甲醛交联RIP技术特异性捕获得到SF2蛋白-RNA复合物;q PCR技术检测阳性基因PABP、Srsf1在SF2抗体捕获的产物和Ig G抗体的产物中相应RNA的浓度差异均在60倍以上。利用q PCR技术,以外源酿酒酵母(BY4741)RNA作为内参,能快速、准确定量检测RNA的富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交联免疫共沉淀 内参基因 RNA富集 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兰环斑病毒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匆 黄皓 +3 位作者 黄晓彦 陈彦 李昀哲 郑芝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86-92,共7页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 【目的】针对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兰花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齿兰环斑病毒为材料,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保守区,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建立检测齿兰环斑病毒的一步法RT-qPCR。构建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克隆质粒,并以该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测定;以齿兰环斑病毒、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病毒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RT-qPCR特异性检测;以10倍倍比稀释的cp基因质粒为模板进行灵敏性检测;用该法对大田18个兰花样品进行齿兰环斑病毒感染情况监测。【结果】齿兰环斑病毒一步法RT-qPCR检测法仅检出齿兰环斑病毒阳性模板,其余模板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的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最低拷贝数为130;大田兰花样品感染齿兰环斑病毒的检出率为100%。【结论】一步法RT-qPCR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适合监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兰花感染齿兰环斑病毒情况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齿兰环斑病毒(ORSV) 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 外壳蛋白(c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德朋 李红阁 +3 位作者 郭松长 杨洁 祁得林 赵新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173-9175,共3页
[目的]探究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反转录PCR(SYBRGreen)技术对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通过提取不同组织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合... [目的]探究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反转录PCR(SYBRGreen)技术对青海家牦牛HIF-1α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通过提取不同组织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HIF-1α和β-actin基因进行RT-PCR和Real Time RT-PCR扩增。[结果]结果表明,HIF-1α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睾丸和脾中HIF-1α基因表达量最高,肌肉的表达量最低。[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HIF-1α在高原土著动物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家牦牛 HIF-1 α半定量转录pcr 实时定量转录pcr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大麦谷氨酰胺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志伟 陆瑞菊 +6 位作者 王亦菲 何婷 杜志钊 高润红邹 磊单 丽丽 黄剑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2-1184,1207,共4页
谷氨酰胺酶是氮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氨同化和谷氨酰胺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谷氨酰胺酶基因在大麦耐低氮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大麦中这两类谷氨酰胺酶基因(GS1和GS2)在低氮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了... 谷氨酰胺酶是氮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氨同化和谷氨酰胺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谷氨酰胺酶基因在大麦耐低氮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大麦中这两类谷氨酰胺酶基因(GS1和GS2)在低氮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了谷氨酰胺酶基因在耐低氮大麦基因型BI-04和低氮敏感大麦基因型BI-45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GS1基因在BI-04中表现为上调表达,而在BI-45中表现为下调表达,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恢复并超过对照;而GS2基因在两种大麦基因型中的表达差不多,都表现为下调表达。另外,本文也观察到大麦谷氨酰胺酶基因的表达在黑暗条件下受到抑制,因此推测其也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谷氨酰胺酶基因 耐低氮 荧光定量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变种Q蛋白对志贺毒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嘉文 郑冬冬 +4 位作者 王宏勋 刘志国 余晓丽 周帼萍 李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1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变种EC169菌株,携带stx基因但不表达志贺毒素。通过高效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式反应(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TAIL-PCR)hiTAILPCR扩增得到EC169 stx1... 1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变种EC169菌株,携带stx基因但不表达志贺毒素。通过高效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式反应(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TAIL-PCR)hiTAILPCR扩增得到EC169 stx1及其上游核苷酸片段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EC169 q基因与标准株sakai q基因相比存在6个SNP位点。通过PCR扩增O157∶H7高毒株EC150 q基因全长,并构建表达载体pkk223-q分别转化EC169和低毒株EC157。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外源q基因在EC169和EC157重组菌中可高效表达,并引起EC157stx转录水平上调,但EC169重组菌stx转录水平不变。反向乳胶凝集实验结果亦证实EC157重组菌志贺毒素表达量提高,而EC169重组菌志贺毒素表达量不变。Q蛋白变异可能并非EC169志贺毒素不表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Q蛋白 转录荧光定量pcr 志贺毒素 hiTAIL-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砀山酥梨’褐皮芽变中两个ERF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孟东 杨金宇 +2 位作者 黄海娜 朱立武 衡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为了解梨(Pyrus bretschneideri)中ERF基因的功能,采用3′RACE和PCR技术从‘砀山酥梨’中克隆了两个ERF基因,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克隆的两个ERF基因都具有典型的AP2/ERF结构域,属于ERF基因家族,分别命名为Pb ERF2和Pb ERF4,Gen Bank... 为了解梨(Pyrus bretschneideri)中ERF基因的功能,采用3′RACE和PCR技术从‘砀山酥梨’中克隆了两个ERF基因,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克隆的两个ERF基因都具有典型的AP2/ERF结构域,属于ERF基因家族,分别命名为Pb ERF2和Pb ERF4,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J623716和KJ62371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b ERF2与枇杷ERF1,Pb ERF4与黄瓜ERF1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分析表明,Pb ERF2和Pb ERF4在叶片中几乎不表达,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果肉;‘锈酥’果皮3个发育时期的Pb ERF2和Pb ERF4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砀山酥梨’,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为深入研究梨ERF基因家族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F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谷氨酸类受体系统发生学和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洋 安丹丹 +2 位作者 程宇来 祁智 亢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5,共7页
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已被测序,与麦类作物和牧草近缘。二穗短柄草作为温带禾本科模式植物,有很多重要基因序列结构、进化信息等需要进一步挖掘。以拟南芥AtGLRs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利用Phytozome数据库中Blast工具,获得19个二穗短柄草谷... 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已被测序,与麦类作物和牧草近缘。二穗短柄草作为温带禾本科模式植物,有很多重要基因序列结构、进化信息等需要进一步挖掘。以拟南芥AtGLRs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利用Phytozome数据库中Blast工具,获得19个二穗短柄草谷氨酸受体候选序列。基于谷氨酸受体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BdGLRs与AtGLRs聚类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好。将20个AtGLRs和19个BdGLRs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拓扑结构类似,均分为3枝,表明BdGLRs也有3个亚家族。参考AtGLRs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将BdGLRs分为3类,分别命名为BdGLR1.1-1.4、BdGLR2.1-2.10和BdGLR3.1-3.5。通过半定量和定量反转录PCR分析发现在三叶期,BdGLR家族各成员表达各异,相同成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不同成员在相同组织表达不同。除BdGLR1.4和BdGLR2.6-2.10,其余BdGLRs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为二穗短柄草的谷氨酸受体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也为后续禾本科农作物和牧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谷氨酸受体 系统发生树 定量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悬凝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谢俊豪 吴庆琛 +4 位作者 张诚 李强 朱茂祥 杨陟华 潘秀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BEP-2D细胞及经烟草悬凝物处理后的第15代(P-15)、25代(P-25)、38代(P-38)BEP-2D细胞共4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etro...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BEP-2D细胞及经烟草悬凝物处理后的第15代(P-15)、25代(P-25)、38代(P-38)BEP-2D细胞共4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etro-translation 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株中survivin基因变化,免疫组织化检测各组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在正常细胞BEP-2D中的表达强度为0.08,在转化的肺癌细胞P-15、P-25和P-38中分别为0.56、0.80和0.81。2.survivin蛋白在正常BEP-2D细胞株中表达阴性,在转化的3组细胞中表达阳性,且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细胞与转化细胞株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P-15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早期肺癌的一个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悬凝物 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survivin基因及蛋白 免疫组化 定量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