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国60年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演进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33
- 1
-
-
作者
陈标平
胡传明
-
机构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86,共5页
-
文摘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的演进呈现出内在规律性,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单一性、救济式扶贫阶段","区域性、救济式扶贫阶段","全国性、经济开发式扶贫阶段","参与性、综合开发式扶贫阶段","多元性、可持续发展式扶贫阶段"。中国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基本保障"、"四个奋斗目标"的"多位一体化"经验模式。
-
关键词
反贫困模式
演进
扶贫模式
基本经验
-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法律视野下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晓霞
任东冬
周凯
-
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
基金
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与立法研究"(项目编号:GLSD(2012)167)
甘肃省财政厅2012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西部农村反贫困法律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反贫困模式不仅仅是方法的集合也是各种再分配关系的集合;反贫困模式以致贫因素为依据可以分为环境治理模式、经济开发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和公共产品保障模式;通过对反贫困模式研究发现,无论在贫困产生的链条上还是在反贫困实践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制度性的根源和法律的缺失;针对此现状,必须加快反贫困立法构建、反贫困模式创新以及深化相关制度改革。
-
关键词
反贫困模式
制度病态
法律缺失
立法
-
Keywords
Anti-poverty model, morbid system, lack of legal norms, legislation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和谐社会构建中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的意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袁明智
肖翠云
-
机构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中国城乡反贫困统筹模式研究"(09YJA79004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目前城乡贫困人口此消彼长现状的必然需求、是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损失,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统筹
城乡
反贫困模式
-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和谐社会视角下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的意义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端计
-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
出处
《经济前沿》
2008年第1期56-57,共2页
-
文摘
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是中国目前城乡贫困人口并存的现状格局特征的现实需要;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是中国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几乎等于零或者说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
意义
中国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有必要建立制度-能力整合的反贫困模式
- 5
-
-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8-248,共1页
-
文摘
王思斌撰文《农村反贫困的制度一能力整合模式刍议》指出,面对全国性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行动,总结农村扶贫开发的经验,反思其教训,建立制度一能力整合的反贫困模式是必要的。这一模式要求,反贫困的制度(政策)安排和实施政策的行动是整合的,
-
关键词
能力整合
反贫困模式
制度
王思斌
-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