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字型问句的反诘语气 |
何元建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1
|
|
|
2
|
“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对比浅析——以“何必”与“何苦”、“何尝”与“何曾”的对比为例 |
朱晓军
郭静婷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3
|
《儒林外史》反诘疑问句研究 |
郭爱涛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4
|
“当掏粪工人光荣吗?”——反诘句的使用方法 |
赖震川
|
《语文建设》
|
1966 |
0 |
|
|
5
|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
罗耀华
孙敏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6
|
跨层固化的“这不”及其语义、语用功能 |
王霞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7
|
论亨迪卡对问句逻辑的贡献 |
颜中军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8
|
司法式政策方案评价模式述评 |
肖远军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9
|
《伶官传序》浅析 |
邓元煊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
10
|
“自我诘问和自我清理”:作为方法的人文精神——对19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一种反思 |
晏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1
|
教学宜用多样语言 |
席珩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12
|
“难道”的用法补 |
张正寰
|
《汉语学习》
|
1987 |
0 |
|
|
13
|
杜诗注解商榷(上) |
徐仁甫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