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传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5,共4页
国际社会盛行自生自发型反腐败模式 ,但中国目前采取执政党动员型的反腐败模式。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所面临挑战的深刻反省与体悟 ,成为生成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的动因。中国共产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 ,建立了... 国际社会盛行自生自发型反腐败模式 ,但中国目前采取执政党动员型的反腐败模式。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所面临挑战的深刻反省与体悟 ,成为生成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的动因。中国共产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 ,建立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代表被代表、信任被信任的关系 ,具有建立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执政党动员型 反腐败模式 腐倡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腐败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从“运动”到“运动+制度”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冠 任建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30,共10页
运动型治理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是中国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大规模运动型反腐败的渊源与特点,并将运动型反腐败作为一个整体与以科层治理为特征的制度反腐败比较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运动型治理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是中国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大规模运动型反腐败的渊源与特点,并将运动型反腐败作为一个整体与以科层治理为特征的制度反腐败比较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改革开放初期的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工作,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运动有明显的共同特点:运动是自上而下发动的;“打老虎”是运动的重点;运动为建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败模式呈现出从“运动”向“运动+制度”的转变。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运动与制度建构有一个先后顺序;反腐败运动的形式与时俱进;反腐败运动与制度建设相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型治理 运动型腐败 制度 运动+制度型 反腐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与王传利先生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增基 《学术界》 200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 ,党和政府发挥着领导、组织与推动的作用 ,但强化政府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决不意味着要强化政府管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腐败现象蔓延的根源。西方国家的现...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 ,党和政府发挥着领导、组织与推动的作用 ,但强化政府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决不意味着要强化政府管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腐败现象蔓延的根源。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内生型的特点 ,但其反腐败模式与制度并不是自生自发的 ,也是人为设计与制定的。在反腐败斗争中 ,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并不是一种水火不相容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制 民间组织 腐败斗争 王传利 反腐败模式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算公开与反腐败建设
4
作者 梁芷铭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125,共2页
一是预算公开中存在问题和反腐败模式的缺陷。 其一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预算外透明度大大低于预算内透明度。在进行预算工作之时,未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其中。这就导致在展开预算公开工作之时,相关工作人员可能进行变通执行,... 一是预算公开中存在问题和反腐败模式的缺陷。 其一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预算外透明度大大低于预算内透明度。在进行预算工作之时,未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其中。这就导致在展开预算公开工作之时,相关工作人员可能进行变通执行,与实际要求相违背。与此同时,预算外收支总体缺乏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模式 预算公开 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收支 透明度 预算工作 工作人员 预算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洁官僚、政党自律与权力制衡:廉政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程 宋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腐败是社会之癌,腐败的蔓延与泛滥将会吞噬一切发展成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历史文化、制度结构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彼此存在差异,但是腐败对效率和公平的消极影响始终是整个世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各个国家... 腐败是社会之癌,腐败的蔓延与泛滥将会吞噬一切发展成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历史文化、制度结构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彼此存在差异,但是腐败对效率和公平的消极影响始终是整个世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反腐败所做的努力已经在制度建设、文化培育以及实际执行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共同构成了全球廉洁知识体系,反过来为各国具体廉政建设实践提供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经验已经成为各国廉政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期我们组织相关学者对国际反腐败经验与模式展开专题研究,第一篇论文从官僚制演化、政党自律以及权力制衡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富有代表性的廉政模式,另两篇论文分别针对香港地区、新加坡的廉政制度与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把分析工作推向更深层面。希望该专题以及此专题引发的后续研究能够为反腐倡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模式 腐倡廉建设 廉政建设 国际比较 权力制衡 官僚制 廉洁 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围、界限与动态发展:也论监察对象“全覆盖”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柏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不同于当前关于监察对象"全覆盖"范围的两种观点,本文认为确定监察对象范围的标准,应该从公共权力中心论转向公共职位(身份)中心论和公共利益中心论,不能满足于仅仅限定在"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而应是全体公职... 不同于当前关于监察对象"全覆盖"范围的两种观点,本文认为确定监察对象范围的标准,应该从公共权力中心论转向公共职位(身份)中心论和公共利益中心论,不能满足于仅仅限定在"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而应是全体公职人员。这不仅是法理逻辑之必然,亦有其理论与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监察对象必须有明确界限,不能延伸至普通群众与私营部门。而这是由我国反腐败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属性、监察体制改革的初衷以及我国的治理模式所决定的。当前确定的监察对象范围有其当下的合理性,但我国廉洁政治与廉洁社会建设存在的先后之分以及注重抓关键少数再及多数的反腐败模式,决定了我国监察对象范围的动态发展性和延伸至全体公职人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对象 公职人员 治理模式 反腐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
7
作者 吴希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纪检部门 党内监督 领导干部 充分发挥 反腐败模式 舆论监督 市场经济条件 主体意识 党风 负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