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胶团萃取分离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蛋白质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喜峰
李彩霞
+2 位作者
崔玮
杨晶
张芬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葡萄皮中的蛋白质。分别考察水相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有机溶剂与助剂种类和比例、萃取温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考...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葡萄皮中的蛋白质。分别考察水相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有机溶剂与助剂种类和比例、萃取温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考察前萃取过程中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水相pH值对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2.68 mmol/L CTAB/三氯甲烷-正丁醇(体积比4∶1)的反胶团体系用于前萃取水相pH为6.4,包含0.4 mol/L NaCl的葡萄皮中蛋白质的浸提液,前萃取率可达56.54%。理想的前萃取条件是:pH 6.4、NaCl浓度0.4 mol/L、CTAB浓度32.68 mmol/L、蛋白质浓度1 mg/mL、萃取温度30℃。在该条件下,采用pH 3.8、后萃取温度20℃、0.8 mol/L NaCl水相进行后萃取,后萃取率可达7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葡萄皮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胶团萃取分离红豆蛋白质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秋慧子
张志宽
+2 位作者
陈雨泰
曹礼
张喜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52-256,共5页
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反胶团萃取红豆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反胶团前萃取率的7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萃取时间、水相p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反胶团萃取红豆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反胶团前萃取率的7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萃取时间、水相p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萃取率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pH4.3、NaCl浓度0.02mol/L、CTAB浓度40.24mmol/L、蛋白质浓度2mg/mL、萃取时间90min、萃取温度20℃、烷醇比4∶1,红豆蛋白质前萃取率为56.85%。在该条件下,采用温度为20℃、pH为6.0、1.1mol/L NaCl水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可达6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红豆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胶团萃取法制备的葡萄皮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喜峰
马吉福
+2 位作者
宋虎
杨锐
张芬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9-124,共6页
以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为原料,采用反胶团萃取分离得到葡萄皮蛋白质,研究了pH、NaCl浓度、蛋白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提取的葡萄皮蛋白质功能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时,蛋白质起泡稳定性达到最大值29%,远离等电点时,蛋白质具有良好...
以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为原料,采用反胶团萃取分离得到葡萄皮蛋白质,研究了pH、NaCl浓度、蛋白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提取的葡萄皮蛋白质功能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时,蛋白质起泡稳定性达到最大值29%,远离等电点时,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黏度;一定范围的NaCl浓度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对葡萄皮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起正效应。温度在20~40℃范围内,葡萄皮蛋白质的吸水性、溶解度、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在50℃时达到最大值,黏度始终与温度变化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蛋白
反胶团萃取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胶团萃取鱼精蛋白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畅天狮
刘琳
+1 位作者
安家彦
刘俊果
《河北化工》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鱼精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质,初步研究了反胶团法提取纯化鱼精蛋白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鲑鱼鱼精蛋白,萃取率接近100%,异丙醇显著强化反萃过程。采用反胶团法萃取纯化鱼精蛋白从技术...
鱼精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质,初步研究了反胶团法提取纯化鱼精蛋白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鲑鱼鱼精蛋白,萃取率接近100%,异丙醇显著强化反萃过程。采用反胶团法萃取纯化鱼精蛋白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反胶团萃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5
作者
王劲松
蒋永波
+3 位作者
谭美龄
黎春红
邹燕羽
汪开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4-163,共10页
目的 探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辅助反胶团萃取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的可行性,并对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初提液中类柠檬苦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初提液制备的最优参数;以Plac...
目的 探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辅助反胶团萃取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的可行性,并对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初提液中类柠檬苦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初提液制备的最优参数;以Placktett-Burman(P-B)试验筛选影响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Box-Behnken(B-B)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考查类柠檬苦素对青霉菌和绿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初提阶段影响类柠檬苦素提取效率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30:1(mL/g)、HPMC添加量0.5%、pH 6.5,该条件下提取率为(3.34±0.02) mg/g。P-B试验结合B-B试验结果表明,类柠檬苦素萃取的最优配方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ioctadec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ODMAC)44.29mmol/L、正己醇13.86%、溴代十四烷3.88%,校正工艺条件下类柠檬苦素萃取率达(87.64±1.12)%。抑菌试验表明,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L、2500.00μg/mL,对青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 L、5000.00μg/mL;通过测定AKP活力发现,当加入抑菌活性物质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纯度的提高,AKP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通过HPMC辅助反胶团能有效提取柠檬籽中的类柠檬苦素,提取条件温和、提取效率高,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采用该方法提取的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和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通过破坏细胞壁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阻碍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柠檬苦素
反胶团萃取
优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牛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京萍
李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49,共4页
介绍了在利用CTAB/正辛醇:三氯甲烷(4:1V/V)反胶团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相转移中,通过对萃取体系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两液相的体积比、小分子糖(葡萄糖、蔗糖)及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分子)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BSA在阳离子表面...
介绍了在利用CTAB/正辛醇:三氯甲烷(4:1V/V)反胶团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相转移中,通过对萃取体系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两液相的体积比、小分子糖(葡萄糖、蔗糖)及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分子)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BSA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萃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取BSA时,萃取率可达到97%,反萃率达到了85%;找到实现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牛血清白蛋白
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药分离技术探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宁华臣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6期85-,共1页
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比较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固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和沉析等。掌握和选择这些分离技术,就可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制药分离技术
固液
萃
取
超临界流体
萃
取
反胶团萃取
双水相
萃
取
沉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胶团萃取分离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蛋白质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喜峰
李彩霞
崔玮
杨晶
张芬琴
机构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基金
河西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qn201022)
文摘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葡萄皮中的蛋白质。分别考察水相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有机溶剂与助剂种类和比例、萃取温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考察前萃取过程中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水相pH值对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2.68 mmol/L CTAB/三氯甲烷-正丁醇(体积比4∶1)的反胶团体系用于前萃取水相pH为6.4,包含0.4 mol/L NaCl的葡萄皮中蛋白质的浸提液,前萃取率可达56.54%。理想的前萃取条件是:pH 6.4、NaCl浓度0.4 mol/L、CTAB浓度32.68 mmol/L、蛋白质浓度1 mg/mL、萃取温度30℃。在该条件下,采用pH 3.8、后萃取温度20℃、0.8 mol/L NaCl水相进行后萃取,后萃取率可达71.29%。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葡萄皮蛋白质
Keywords
reversed micelles extraction, CTAB, grape skins protein
分类号
TS261.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胶团萃取分离红豆蛋白质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秋慧子
张志宽
陈雨泰
曹礼
张喜峰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52-256,共5页
文摘
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反胶团萃取红豆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反胶团前萃取率的7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萃取时间、水相p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萃取率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pH4.3、NaCl浓度0.02mol/L、CTAB浓度40.24mmol/L、蛋白质浓度2mg/mL、萃取时间90min、萃取温度20℃、烷醇比4∶1,红豆蛋白质前萃取率为56.85%。在该条件下,采用温度为20℃、pH为6.0、1.1mol/L NaCl水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可达64.96%。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红豆蛋白质
Keywords
reversed micelles extraction ; CTAB
red bean protein
分类号
TS209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胶团萃取法制备的葡萄皮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喜峰
马吉福
宋虎
杨锐
张芬琴
机构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9-124,共6页
基金
河西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qn201022)
河西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108)
文摘
以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为原料,采用反胶团萃取分离得到葡萄皮蛋白质,研究了pH、NaCl浓度、蛋白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提取的葡萄皮蛋白质功能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时,蛋白质起泡稳定性达到最大值29%,远离等电点时,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黏度;一定范围的NaCl浓度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对葡萄皮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起正效应。温度在20~40℃范围内,葡萄皮蛋白质的吸水性、溶解度、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在50℃时达到最大值,黏度始终与温度变化成负相关。
关键词
葡萄皮蛋白
反胶团萃取
功能性质
Keywords
grape skin proteins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function propertie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胶团萃取鱼精蛋白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畅天狮
刘琳
安家彦
刘俊果
机构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化工》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基金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6313)
河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2006JC-13)
文摘
鱼精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质,初步研究了反胶团法提取纯化鱼精蛋白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鲑鱼鱼精蛋白,萃取率接近100%,异丙醇显著强化反萃过程。采用反胶团法萃取纯化鱼精蛋白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关键词
鱼精蛋白
反胶团萃取
纯化
Keywords
protamine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分类号
TS201.2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5
作者
王劲松
蒋永波
谭美龄
黎春红
邹燕羽
汪开拓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系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4-16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913)
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项目(CXQT21036)。
文摘
目的 探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辅助反胶团萃取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的可行性,并对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初提液中类柠檬苦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初提液制备的最优参数;以Placktett-Burman(P-B)试验筛选影响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Box-Behnken(B-B)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考查类柠檬苦素对青霉菌和绿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初提阶段影响类柠檬苦素提取效率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30:1(mL/g)、HPMC添加量0.5%、pH 6.5,该条件下提取率为(3.34±0.02) mg/g。P-B试验结合B-B试验结果表明,类柠檬苦素萃取的最优配方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ioctadec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ODMAC)44.29mmol/L、正己醇13.86%、溴代十四烷3.88%,校正工艺条件下类柠檬苦素萃取率达(87.64±1.12)%。抑菌试验表明,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L、2500.00μg/mL,对青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 L、5000.00μg/mL;通过测定AKP活力发现,当加入抑菌活性物质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纯度的提高,AKP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通过HPMC辅助反胶团能有效提取柠檬籽中的类柠檬苦素,提取条件温和、提取效率高,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采用该方法提取的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和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通过破坏细胞壁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阻碍其正常生长。
关键词
类柠檬苦素
反胶团萃取
优化
抑菌活性
Keywords
limonoids
reversed micelle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分类号
TQ28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牛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京萍
李金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49,共4页
文摘
介绍了在利用CTAB/正辛醇:三氯甲烷(4:1V/V)反胶团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相转移中,通过对萃取体系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两液相的体积比、小分子糖(葡萄糖、蔗糖)及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分子)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BSA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萃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取BSA时,萃取率可达到97%,反萃率达到了85%;找到实现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提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牛血清白蛋白
相转移
Keywords
reversed
micelles
phase transfer
BSA
分类号
O641.1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药分离技术探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宁华臣
机构
牡丹江友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6期85-,共1页
文摘
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比较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固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和沉析等。掌握和选择这些分离技术,就可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制药分离技术
固液
萃
取
超临界流体
萃
取
反胶团萃取
双水相
萃
取
沉析
分类号
TQ460.6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胶团萃取分离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蛋白质
张喜峰
李彩霞
崔玮
杨晶
张芬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胶团萃取分离红豆蛋白质
杨秋慧子
张志宽
陈雨泰
曹礼
张喜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反胶团萃取法制备的葡萄皮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
张喜峰
马吉福
宋虎
杨锐
张芬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反胶团萃取鱼精蛋白的初步研究
畅天狮
刘琳
安家彦
刘俊果
《河北化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王劲松
蒋永波
谭美龄
黎春红
邹燕羽
汪开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牛血清白蛋白
刘京萍
李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制药分离技术探析
宁华臣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