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风格化、反类型与“生活流”——论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的艺术创新与文化记忆 |
苏涛
袁旭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2
|
乌尔善神话电影的类型与反类型 |
高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田耳悬疑小说的反类型叙事研究 |
周羽欣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论《好奇害死猫》中的类型和反类型元素 |
王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5
|
韩国犯罪电影反类型的人物和叙事研究 |
张旭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6
|
反类型片《警戒结束》的艺术特征 |
杜寒凝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类型与反类型——21世纪中国谍战片创作的双重图景 |
赵晓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0 |
|
8
|
“写意”的阿利坎特国家韵律体操赛训中心——解读反类型体育建筑 |
朱莹峰
|
《中外建筑》
|
2006 |
1
|
|
9
|
跨类型、超类型与反类型: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发展态势 |
杨林玉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7 |
2
|
|
10
|
反类型化的类型创作:曹保平电影中的警察形象 |
王名成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1
|
从反类型叙事看达米恩·查泽雷的作者性 |
安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从《迷失Z城》看好莱坞冒险片的反类型特征与冒险精神的表达 |
陆天怡
徐明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13
|
从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谈《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反类型”特征 |
张瑞雪
|
《艺术科技》
|
2014 |
0 |
|
14
|
浅析偶像剧的类型化与反类型化 |
杨泽华
|
《戏剧之家》
|
2022 |
1
|
|
15
|
《黑社会》:类读港产犯罪片反类型特征 |
张广达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类型与反类型:科幻电影的中国式书写 |
王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日本电影《第三度嫌疑人》的反类型研究 |
喜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8
|
中国地方电影的反类型特征与跨文化传播路径 |
陈晓
凌敏洋
|
《艺苑》
|
2023 |
0 |
|
19
|
论架空历史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反类型化书写 |
蒋卡春
蔡爱国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20
|
类型与反类型:怪异黑色喜剧《寄生虫》剧本解析 |
王慧敏
张娟
|
《影视制作》
|
2020 |
0 |
|